從體型上辨認: 養殖的魚比較粗短,肥胖,而野生魚是細長,較瘦;因為養殖的魚食物充足,運動量小,反而長胖了; 野生魚食物來源不穩定,並且經常受到捕殺,所以野生魚為了生存就不斷的逃跑,運動量特別大,就會造成野生魚體型細長,較瘦。 從魚鱗判斷: 在魚紅燒之前,要給魚去鱗;這時要注意,野生的魚鱗在刮鱗時比較費勁,而養殖的魚鱗是很容易刮掉的;因為養生的魚運動量較大,魚鱗就長得結實; 養殖的魚的魚鱗就比較鬆軟,魚鱗很容易去掉。 從口腔和魚肚內的顏色判斷: 一般養殖的魚口腔內和魚肚內是發黑色,而野生的魚發黃或是白色;因為養魚池內的水不是那麼清澈,有些發黑; 野生魚生活在比較大的河內,水質清澈,因此野生魚口腔內的顏色發黃或是白色。 從肉質上判斷: 野生魚的肉質比較緊,有嚼頭,味鮮美; 養殖魚的肉質比較鬆散,嚼頭差,味道不那麼鮮美;因為野生魚經常運動,體內的脂肪較少,並且肌肉結實,生活在乾淨的水之中生活,所以野生魚做出來的味道鮮美可口。 從價格上判斷: 一般野生魚的價格要比養殖魚的貴,一斤大約貴1--2元;擴充套件資料: 中文裡有許多種魚類都可以被稱為鱸魚,其中最常見的有四種,分別是:海鱸魚,學名日本真鱸,分佈於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匯處。 外形特徵 體長,側扁,背部稍隆起,背腹面皆鈍圓;頭中等大,略尖。體長可達102釐米,一般重1.5-2.5公斤,最大個體可達15公斤以上。 吻尖,口大,端位,斜裂,下頷稍突出於上頷,上頜伸達眼後緣下方。兩頜、犁骨及口蓋骨均具細小牙齒。 前腮蓋骨的後緣有細鋸齒,其後角下緣有3個大刺,後鰓蓋骨後端具1個刺。 體被小櫛鱗,側線完全、平直。體背部青灰色,兩側及腹部銀白。體側上部及背鰭有黑色斑點,斑點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 背鰭兩個,僅在基部相連,第1背鰭為12根硬刺,第2背鰭為1根硬刺和11-13根軟鰭條。 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7至9枚,背鰭、臀鰭鰭條及尾鰭邊緣為灰黑色。 鱸魚喜棲息於河口鹹淡水,也能生活於淡水。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鱸魚
從體型上辨認: 養殖的魚比較粗短,肥胖,而野生魚是細長,較瘦;因為養殖的魚食物充足,運動量小,反而長胖了; 野生魚食物來源不穩定,並且經常受到捕殺,所以野生魚為了生存就不斷的逃跑,運動量特別大,就會造成野生魚體型細長,較瘦。 從魚鱗判斷: 在魚紅燒之前,要給魚去鱗;這時要注意,野生的魚鱗在刮鱗時比較費勁,而養殖的魚鱗是很容易刮掉的;因為養生的魚運動量較大,魚鱗就長得結實; 養殖的魚的魚鱗就比較鬆軟,魚鱗很容易去掉。 從口腔和魚肚內的顏色判斷: 一般養殖的魚口腔內和魚肚內是發黑色,而野生的魚發黃或是白色;因為養魚池內的水不是那麼清澈,有些發黑; 野生魚生活在比較大的河內,水質清澈,因此野生魚口腔內的顏色發黃或是白色。 從肉質上判斷: 野生魚的肉質比較緊,有嚼頭,味鮮美; 養殖魚的肉質比較鬆散,嚼頭差,味道不那麼鮮美;因為野生魚經常運動,體內的脂肪較少,並且肌肉結實,生活在乾淨的水之中生活,所以野生魚做出來的味道鮮美可口。 從價格上判斷: 一般野生魚的價格要比養殖魚的貴,一斤大約貴1--2元;擴充套件資料: 中文裡有許多種魚類都可以被稱為鱸魚,其中最常見的有四種,分別是:海鱸魚,學名日本真鱸,分佈於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匯處。 外形特徵 體長,側扁,背部稍隆起,背腹面皆鈍圓;頭中等大,略尖。體長可達102釐米,一般重1.5-2.5公斤,最大個體可達15公斤以上。 吻尖,口大,端位,斜裂,下頷稍突出於上頷,上頜伸達眼後緣下方。兩頜、犁骨及口蓋骨均具細小牙齒。 前腮蓋骨的後緣有細鋸齒,其後角下緣有3個大刺,後鰓蓋骨後端具1個刺。 體被小櫛鱗,側線完全、平直。體背部青灰色,兩側及腹部銀白。體側上部及背鰭有黑色斑點,斑點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 背鰭兩個,僅在基部相連,第1背鰭為12根硬刺,第2背鰭為1根硬刺和11-13根軟鰭條。 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7至9枚,背鰭、臀鰭鰭條及尾鰭邊緣為灰黑色。 鱸魚喜棲息於河口鹹淡水,也能生活於淡水。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