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滑輪直徑看成是個槓桿,一端可以看成是支點,中心位置是阻力作用點,另一端看成是動力作用點,這樣的話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兩倍,所以省力由定滑輪跟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既省力又可改變力的方向. 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總重的幾分之一.繩子的自由端繞過動滑輪的算一段,而繞過定滑輪的就不算了. 使用滑輪組雖然省了力,但費了距離,動力移動的距離大於重物移動的距離. 研究“滑輪”這一新的簡單機械,透過教學,研究定滑輪、動滑輪工作時是否改變用力的方向、是否省力兩個特徵。此課教學,同樣應讓學生分組動手操作,可將原來機械實驗盒中的有關器材作為分組實驗材料供學生使用。
1、在研究“定滑輪是否省力”的實驗中,一邊掛著鉤碼當重物,一邊掛上鉤碼當所用的力。有學生會認為定滑輪費力,因為要用三個鉤碼的力才能提起兩個鉤碼的重物,教師應對此予以引導,可在兩邊各掛兩個,重物在上,用力在下,說明使用均等的力,也能使重物保持在一定位置上,從而使兩邊的力量達到均衡狀態,說明定滑輪即不省力也不費力。(如果算上摩擦因素,那還是有些些費力的)
2、在研究“動滑輪是否省力”的實驗中,當重物只為一個鉤碼時,重物的重量最好也算上動滑輪的重量,尤其是那種鐵質的動滑輪,不然會產生較大的實驗誤差而誤導學生。在這個實驗中,鉤碼數越多,直觀認識中的省力效果越明顯,甚至有學生在彙報時,能發現用了一個動滑輪後,一般能省上一半的力,予以肯定。
3、此課實驗,包括6、7課實驗,均需要使用彈簧測力計,因此,教師課前應好好檢查一下彈簧秤能否正常使用,不然將極大影響課堂學生實驗活動的開展。我在課前準備彈簧秤時,發現20多個彈簧秤居然只有兩三個能正常使用,其他的都因螺母鬆動而導致彈簧脫離,不得不一一拆開進行修復,花了一箇中午的時間。還好極早準備極早發現,不然上課時就只能做演示實驗了。這次經歷也提醒我,上課所需的材料應提前準備,並進行細緻檢查,以免誤事。
把滑輪直徑看成是個槓桿,一端可以看成是支點,中心位置是阻力作用點,另一端看成是動力作用點,這樣的話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兩倍,所以省力由定滑輪跟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既省力又可改變力的方向. 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總重的幾分之一.繩子的自由端繞過動滑輪的算一段,而繞過定滑輪的就不算了. 使用滑輪組雖然省了力,但費了距離,動力移動的距離大於重物移動的距離. 研究“滑輪”這一新的簡單機械,透過教學,研究定滑輪、動滑輪工作時是否改變用力的方向、是否省力兩個特徵。此課教學,同樣應讓學生分組動手操作,可將原來機械實驗盒中的有關器材作為分組實驗材料供學生使用。
1、在研究“定滑輪是否省力”的實驗中,一邊掛著鉤碼當重物,一邊掛上鉤碼當所用的力。有學生會認為定滑輪費力,因為要用三個鉤碼的力才能提起兩個鉤碼的重物,教師應對此予以引導,可在兩邊各掛兩個,重物在上,用力在下,說明使用均等的力,也能使重物保持在一定位置上,從而使兩邊的力量達到均衡狀態,說明定滑輪即不省力也不費力。(如果算上摩擦因素,那還是有些些費力的)
2、在研究“動滑輪是否省力”的實驗中,當重物只為一個鉤碼時,重物的重量最好也算上動滑輪的重量,尤其是那種鐵質的動滑輪,不然會產生較大的實驗誤差而誤導學生。在這個實驗中,鉤碼數越多,直觀認識中的省力效果越明顯,甚至有學生在彙報時,能發現用了一個動滑輪後,一般能省上一半的力,予以肯定。
3、此課實驗,包括6、7課實驗,均需要使用彈簧測力計,因此,教師課前應好好檢查一下彈簧秤能否正常使用,不然將極大影響課堂學生實驗活動的開展。我在課前準備彈簧秤時,發現20多個彈簧秤居然只有兩三個能正常使用,其他的都因螺母鬆動而導致彈簧脫離,不得不一一拆開進行修復,花了一箇中午的時間。還好極早準備極早發現,不然上課時就只能做演示實驗了。這次經歷也提醒我,上課所需的材料應提前準備,並進行細緻檢查,以免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