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閒將西話
-
2 # 帝國五千年
趙雲不管是在正史還是演義中都是有名的將領,劉備曾稱他為虎威將軍。陳壽在《三國志》中把他和其他四將評價為國之爪牙,後世也多是讚美趙雲。
蜀漢建立之後一直沒有設立史官,後世對蜀漢歷史的瞭解更多的是來自於《三國志》。歷史中記載的趙雲肯定不如《三國演義》中那麼誇張,但是基本事蹟還是存在的。
無巧不成書,建安五年,劉備兵敗徐州投靠袁紹,而趙雲與劉備在鄴城相遇。劉備甚是開心便和趙雲徹夜長談,後來趙雲負責幫劉備招兵買馬,而這些事情袁紹並不知道。
趙雲曾兩次救後主劉禪,曹操南下攻打荊州和劉備。當時荊州刺史劉琮投降曹操,劉備不知道劉琮投降結果曹操已經逼近新野。當時情況緊急劉備帶著人馬就難逃前往江夏,曹操知道後派輕騎追趕。劉備便拋棄兒女和妻子逃跑。當時趙雲剛好趕到遇到劉禪和劉備的夫人,趙雲在曹軍中拼殺就出劉禪和劉備的夫人回到劉備軍中。
另一件事在《三國志》中描述趙雲取桂陽郡時,趙範將自己的寡嫂嫁給趙雲,趙雲因為同姓不從。覺得這樣不和禮儀,雖然別人勸過他但是趙雲並沒有接受,而且覺得趙範是逼不得已投降,後期很可能背叛。果然趙範後期背叛逃走,之後劉備任命趙雲為桂陽太守。
趙雲一直跟隨劉備,從未有過背叛。之後再益州之戰中和張飛諸葛亮一起攻下益州。攻下益州之後劉備希望把成都周邊的田舍分給部將以示獎賞。而趙雲勸諫應該把土地還給益州百姓讓他們安居樂業才能真心歸附劉備,並且以霍去病所說的“匈奴未滅何以為家”勸諫劉備,劉備接受趙雲建議。
趙雲可謂是劉備部下中不可多得的儒將,雖然沒有太多單獨領兵的經驗,但是作為先鋒大將和護衛劉備。其忠心和能力是無可否認的,而且品行很好。在劉備伐吳之時趙雲不懼結果勸諫劉備應伐魏而不是伐吳,後來氣頭上的劉備把趙雲外放的江州。但劉備兵敗之後趙雲第一時間趕到護衛,可見趙雲的忠勇,劉備病危時也把劉禪等人託付給趙雲守衛。
趙雲在蜀漢將領中的地位僅次於關羽,張飛,劉備一直把趙雲當做親信來對待。不僅把中軍交給趙雲負責,相比於其他人劉備更加信任趙雲。因為趙雲不會背叛他,而且趙雲也不會計較官位。所以在後人看來趙雲的職位在劉備在世時比不上黃忠,馬超等人,都為其鳴不平。但實際上劉備最懂趙雲,他知道趙雲不在乎這些,但趙雲死後劉禪為了表彰趙雲的功勞諡號順平侯。
-
3 # 別樣中華千萬年
起初趙雲受常山郡(現在的石家莊正定)百姓的推舉,率領本郡義從吏兵投奔了公孫瓚,而不是當時勢力最為強大的袁紹,隨著公孫瓚四處征討。劉備受公孫瓚的派遣,帶著趙雲去幫著青州刺史田楷與袁紹爭奪山東地盤,此時趙雲在劉備軍中的職位是主騎,也就是掌管騎兵,此時劉備所依仗的武將僅有關張二將,按說趙雲武藝過人,劉備又是缺將的時候,怎麼沒有直接拜將呢? 後來趙雲輾轉二度回到劉備陣營,追隨劉備來到荊州,趙雲唯一被記載的一仗,發生在公元202年,劉備指揮的火燒博戰役中,此時諸葛亮還沒有出山,劉備燒了百姓的房子讓夏侯惇得不到任何戰利品,再設兵伏擊。當時劉備的兵馬還是比較少的,應該也就是5000人上下,這一仗自然是全體人員出擊了,亂軍中趙雲生擒了同鄉發小夏侯蘭,推薦給劉備做了軍正,也就是古代軍中的執法官,相當於現在軍隊中的督查。由此可以推論夏侯蘭也並非武將,趙雲在亂軍中抓到他應該沒有使用什麼武力。 後來,公元208年,劉備新野打敗,歷史記載趙雲懷抱劉備的幼子劉禪,保護著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平安地回到劉備身邊。請注意,這裡面並沒有記載趙雲在曹操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的勇猛,只是說明了當劉備只顧著自己逃命的時候,忠心耿耿的趙雲還在保護劉備的家小。鑑於當時的情況異常混亂,趙雲應該是化妝成普通百姓,混在難民中才得以保全了劉備的妻兒。從此,劉備就非常的信任趙雲,任命趙雲為牙門將軍(是古代雜號將軍的一種)。 再後來赤壁之戰周瑜打敗曹操,劉備趁機佔領荊州,趙雲當了桂陽太守。劉備進川的時候,趙雲的官職是留營司馬。這個留營司馬的職責就是,主將親自外出時,負責留守後方,並處理軍事以及城市治安。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警備司令部司令兼公安局局長。這個角色類似於曹操對於夏侯惇的使用,曹操一般帶兵外出打仗,留在漢獻帝旁邊的文官首腦是荀彧,負責處理日常的公文和政務,夏侯惇則負責掌管許都的兵馬和治安,防備謀反。由此可見,趙雲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公元213年龐統死後,劉備急召諸葛亮、張飛、趙雲入川,趙雲走水路,幾乎未遇到抵抗。劉備攻下成都之後,任命趙雲為祤軍將軍,相當於首都軍區的司令員。再後來,劉備兵敗夷陵而死。228年趙雲隨諸葛亮一出祁山伐魏,也就是前面講到過的那次街亭之戰。當時諸葛亮分配給趙雲的任務是和鄧芝一起當作疑兵佔領箕谷,期望可以嚇退曹真大軍。趙雲、鄧芝由於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而趙雲隨即聚攏部隊,固守箕谷,沒有造成大損。部隊撤退時,趙雲親自斷後,阻止曹軍追擊,因此軍資和人員的損失都不大。 公元229年,趙雲病逝,劉禪賜趙雲諡號為順平侯。這個順平候的意思就是在說趙雲一生很聽話,是個執行力很強的中層幹部。 大家有機會可以去成都的武侯祠裡面看看,趙雲也是位列文官一列。綜上所述,趙雲是文臣而非武將!
-
4 # 侯小胖是超人
各位小夥伴閱讀我撰寫的稿件,小編十分榮幸。今天小編和各位網友朋友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在三國裡,戰神一樣的人物,被眾多史學家吹捧的常山趙子龍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呢?接下來就細說趙雲,咱們閒言少敘,直奔主題吧。
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中,趙雲始終是侍衛隊長,保護皇帝這個職位武功不高是不可能的。但是事實上趙雲是個很謹慎的人,他在的時候對劉備動手的情況幾乎沒有。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此外必須要說一句:正史裡,趙雲也絕非僅限於侍衛之才,寵辱不驚,智勇兼備,統兵退而不亂,空城有勇有謀,儼然大將之風,不是許褚典韋周泰之流能比肩的。
趙雲沒有世家或者豪族背景,也不是劉備關羽等新貴創始團隊核心成員,他從沒有朋友像推薦諸葛、龐統一樣宣傳他的事蹟。在三國時代,沒有這層士大夫人脈就不可能站在歷史舞臺的中央。但他用自己才幹證明了,平凡出身的將士,也毫不遜色於那些傑出的士族子弟。
趙雲為人謙遜,他雖然人長得帥,武藝出眾,但是為人做事很低調,不張揚。還是說他首次出場這件事吧,雖然救了公孫瓚一命(公孫瓚那可是響噹噹的諸侯),這事可不是小事。但是你看人家趙雲: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趙,名雲,字子龍。本袁紹轄下之人。因見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故特棄彼而投麾下,不期於此處相見。”
-
5 # 信陵小司徒
常山有虎將,忠勇智無雙,個人認為,趙雲是一個具有著出色的軍事指揮能力與高情商且精通朝局、心憂天下百姓的一位良將、能臣。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個評價實在是過譽了,可是,您接著往下看,也許會贊同我的觀點。
那麼,首先趙雲的武勇與軍事指揮藝術自不必說,當陽長阪坡的血戰,入川爭奪戰中獨自領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漢中爭奪戰裡漢水之戰更是將其的武勇、智謀發揮到極致,成為趙雲軍事指揮藝術的巔峰。
而夷陵之戰中坐鎮江州、安穩後方,加上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箕谷親身殿後,大軍毫髮無損,都足以證明他的武勇與軍事指揮藝術。
此外,他嚴正穩重,一直擔任劉備集團的禁軍首領,且還被劉備囑託專門署理內務,這些都是大家所公認的。
但是,除了良將之外,竊以為,趙雲還是一個高情商的精通朝局與天下大勢的不可多得的良臣。
先來看趙雲的精通朝局與心憂天下,漢獻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天下紛亂,幽州、冀州一帶,劉虞與公孫瓚爭端,袁紹、韓馥互相傾軋,最終公孫瓚活捉劉虞,袁紹逼走韓馥。
整個冀州幽州一帶連續遭遇黃巾軍、張純張舉叛亂、烏桓鮮卑劫掠以及劉虞公孫瓚等人的戰爭,百姓民不聊生。
此時,也是趙雲第一次在正史上登臺,他本是冀州西北部常山郡真定人,在此洶洶亂世,趙雲拉起鄉間少年,組成義軍,思索尋找明主,護國安民。
思來想去,他沒有投奔當時的冀州牧袁紹,而是決定從常山郡北上幽州,投奔白馬將軍公孫瓚。
針對於趙雲此舉,當時志得意滿的公孫瓚非但沒有欣賞趙雲,反而有些譏諷的問道:
“我聽說冀州人都爭著歸附袁紹,怎麼就你一個人迷途知返呢?”
聞言,趙雲也是正色的回答說道:
“現如今我大漢大亂,百姓不知誰是明主,皆有倒懸之危,我們私下裡認為,要去追隨施行仁政的地方,並不是因為我們疏遠袁紹而偏向將軍您。”
這一句話,公孫瓚也是明白了,之前劉虞治理下的幽州,邊境和諧,流民招撫,百姓安樂,趙雲來的,是幽州,投的,卻不是他公孫瓚!
所以,從此以後,自矜功伐、不恤百姓的公孫瓚自然也是不可能任用這個身長八尺、英俊倜儻的少年將軍,但是趙雲內心的憂心天下之志,卻是顯露無疑。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劉備南下投靠劉表,駐紮在新野,曹操派遣夏侯惇于禁等人率軍進攻劉備,在博望坡之戰中,劉備巧設伏兵,擊敗了夏侯惇與于禁,趙雲更是在交戰中生擒了同鄉夏侯蘭。
夏侯蘭明於法令,趙雲生擒他之後,沒有私自處置夏侯蘭,也沒有自行任用,反而是將夏侯蘭舉薦給劉備,劉備大喜,任用夏侯蘭為軍正。
所以,經此一事,劉備更加的重視趙雲,趙雲的高情商與謹慎,由此也可見一斑。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劉備平定益州,大賞群臣,賞賜田地、絲帛、金銀,眾將無不開心歡顏,而被升任為翊軍將軍的趙雲,卻是勸諫劉備說道:
“主公,當年霍去病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現在國賊不只是像當年的匈奴一方面,所以,雖然我們拿下了益州,可是還不是可以安定下來的時候啊。”
“臣竊以為,等到天下大定之後,再讓眾人返鄉耕地,這才是最好的決定,現如今我們剛剛平定益州,百姓罹難,戰亂剛平,現在我們應該將田產等全部還給百姓,讓他們安居樂業,然後他們才能服從兵力的徵召,賦稅的繳納,這樣,我們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主公,望您三思。”
劉備聽到以後,恍然大悟,當即同意了趙雲的見解,而這樣的一幕,在整個劉備集團的頂級武將裡,只出現在了趙雲的身上。
等到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稱帝以後,想要起兵伐吳,在整個《三國志》的記載裡,當時蜀漢群臣名言勸阻劉備的不超過四個人,其中一位重臣,就是趙雲,他對劉備說道:
“陛下,國賊是曹操,並不是孫權啊,我們滅了曹魏之後,那東吳孫權自然會臣服。此時,雖然曹操已經去世,但其子曹丕篡奪大漢,天下憤然,我們應該趁此機會,利用民憤,進佔關中,佔據黃河、渭水的上游來討伐曹魏,那樣一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
“所以,現在我們不該放置曹魏,反而先去打東吳啊。而且,一旦我們與東吳交戰,陷入膠著狀態,無法停止,曹魏取利偷襲,我們又該如何呢?”
這樣的見解,既有軍事上的高瞻遠矚,又有著相當的朝局、天下大勢的洞察力,但最終,憤怒的劉備並沒有聽從趙雲的建議。
後主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趙雲與鄧芝率領疑兵在斜谷與曹真交戰,徐徐後退,趙雲親自斷後,使得大軍無一損失,諸葛亮對此大為讚賞,當即決定重賞趙雲,而趙雲則再次勸諫說道:
“丞相,此番我軍作戰失利,怎麼還能要賞賜呢?請丞相將這些物資全部納入赤岸府庫,在十月寒冬的時候再賞賜給將士們使用。”
如此憂國憂民、為漢為公的趙雲,也是深受諸葛亮的倚重與讚賞,這就是正史上關於的記載。
所以,竊以為,趙雲,他雖然缺少單獨領兵作戰的經驗,似乎也不具備統帥大兵團單獨作戰的能力,但是,他不僅是一個善於創造奇蹟的良將,也足以堪稱一位洞悉天下的良臣,當然了,一家之言,言不盡意,希望在下這個答案能夠幫到您,謝謝。
-
6 # 與生活交朋友
《三國志》中特別簡單的概述了趙雲的一生,趙雲一輩子大部分都是空白的。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本來是公孫瓚的手下,後來就跟著劉備混了。
趙雲跟劉備混,《三國志》裡就記載了兩件事。
一件是趙雲長阪坡救後主,保護甘夫人,被封為牙門將軍。
另一件是趙雲隨諸葛亮入蜀。到了江州,諸葛亮派趙雲率領一支軍隊從崛江直上江陽,與諸葛亮在成都會師。劉備拿下成都後,封趙雲為翊軍將軍。
之後就到了後主劉禪時代,這期間基本上是跟著諸葛亮混了。
建興元年(公元223年),趙雲被任命為中護軍,徵南將軍,隨後又升為鎮東將軍。
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趙雲跟隨諸葛亮駐紮在漢中。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北伐,揚言走斜谷,曹真派大軍去斜谷抵禦。諸葛亮派趙雲和鄧芝帶著小部隊去拖住曹真,自己率大軍攻祁山。趙雲,鄧芝以弱敵強,失利於箕谷。不過趙雲經驗豐富,收整部隊據險而守,不至於打敗。之後退軍,趙雲被貶為鎮軍將軍。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去世,追諡順平侯。
南朝宋著名史學家裴松之在《雲別傳》填補了趙雲生平的大量空白,使得趙雲的形象更加飽滿。現存的《雲別傳》也只是裴松之對趙雲補充的部分內容。這部分內容已經給了趙雲一個非常完美的形象。
趙雲是個身長八尺的美男子。帶義從投靠公孫瓚被嘲諷。後來劉備也投靠了他的老同學公孫瓚,遇到趙雲。經過劉備不斷的忽悠,趙雲開始移情別戀,有了跟劉備混的想法。後來趙雲的哥哥死了,趙雲以治喪為由離開了公孫瓚。
後來劉備投靠袁紹,趙雲找到了劉備。兩人同床共枕,親密無間。劉備要趙雲偷偷的招募了幾百人,為劉備練私兵。之後跟隨劉備到了荊州。
趙雲在長阪坡救後主和甘夫人。有人給劉備打小報告,說趙雲投降曹操了。劉備氣得用手戟扔向那個傢伙說:“子龍怎麼會離我而去?”沒多久趙雲就到了。可見這個時候劉備是多麼的信任趙雲。
趙雲跟隨劉備平定荊州南部幾個郡,被任命為偏將軍,替代趙範領桂陽太守。
趙範有個漂亮的嫂子守寡,趙範想將她獻給趙雲。趙雲不答應。有人勸趙雲答應下來,趙雲認為趙範被迫投降,未必真心。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後來趙範果然逃跑了,趙雲沒受到牽連。
之前趙雲抓獲發小夏侯蘭,將之推薦給劉備,不用自近。後來劉備入蜀,孫夫人驕橫,劉備派趙雲整治。孫夫人想帶阿斗回吳,趙雲和張飛截江,將後主搶回來。
這幾件小事都說明趙雲平時謹小慎微,剛正無私,深受劉備信任。
劉備得到益州後,有人建議成都屋舍園地桑田分賜諸將。趙雲以霍去病為例向劉備進諫,勸劉備將那些分給益州百姓,收攏人心。劉備聽取了他的意見。
孫權襲取荊州,劉備要討伐孫權。趙雲勸諫說國賊是曹操,應該先趁曹丕篡漢,人心不穩,先去滅魏。劉備不聽,留趙雲督江州。
趙雲對劉備並不像關羽,張飛那樣,言聽計從。趙雲有自己的政治眼光,發現劉備有部隊的地方就及時勸諫。但是共患難易,共富貴難,危難時刻劉備真能當趙雲是兄弟,趙雲勸諫也不會惹到劉備。如今劉備得益州,得關中,一朝得勢,估計早就變了,這時候只有君臣,沒有兄弟。趙雲的剛直進諫很容易觸怒劉備,最終失寵。
趙雲到成都之後,雖然失寵。劉備對他的表現也只是不再給他加官進爵,已經是很念舊情了。秦宓勸諫劉備伐吳,差點就被殺掉。諸葛亮求情,免了死罪,遭受牢獄之災。
漢中之戰,黃忠要劫曹操糧草,過期不回。趙雲帶幾十個騎兵去救援,最後就發生了漢水之戰。趙雲帶領漢軍大獲全勝。軍中都叫趙雲為虎威將軍,劉備誇讚子龍一身是膽。
不過也沒見劉備給趙雲什麼實質性的表示。
諸葛亮北伐失街亭,趙雲鄧芝退回。諸葛亮好奇他們沒什麼損失,鄧芝說都靠趙雲斷後。諸葛亮要賞賜趙雲手下諸將,趙雲說無功而返,拒不要賞。趙雲是真心為國啊。
經過別傳的記載,趙雲成了一個有勇有謀,剛正無私,又有政治眼光,一心為國的完美英雄。史書上的趙雲形象,比演義中差不到哪去。
-
7 # 五金員工陳可為
在三國正史中,趙雲是個武功厲害的超級猛,人稱白馬將軍,原是公孫瓚的武將,後來公孫瓚失敗了,趙雲跟著劉備,是忠心耿耿的護衛親信,劉備稱皇以後,被封為五虎上將,趙雲死心塌地跟著劉備,為蜀國立功無數。
-
8 # 大千世界聽我說
先說武藝
《資治通鑑》裡有這麼一段:
翊軍將軍趙雲將數十騎出營視之,值操揚兵大出,雲猝與相遇,遂前突其陳,且鬥且卻。魏兵散而複合,追至營下——《資治通鑑卷六十八》
類似的記載見於裴松之注三國志引用《雲別傳》的內容,還有其他後漢史中也有出現,其中簡略者稱趙雲擊曹操而敗之。誇張者稱趙雲大敗曹軍,使其墮入漢水死者數萬(什麼鬼)。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鑑》的時候對史料應該是做過很謹慎的遴選和考據的,然後保留了趙雲衝陣退軍,再空營退敵的內容,但是刪去了《雲別傳》中稱趙雲重入敵陣救援張著的內容,以及嚴謹的迴避了趙雲破曹斬獲的規模。不過這裡我並不是很想討論漢水空營計的技術含量,這裡突出的是趙雲的勇武。數十騎面對曹操親自率領的主力,主動出擊,衝散曹軍,從容退走。這份勇武絕對配得上陳壽那句“強摯壯猛”的評價。
或謂備:“趙雲已北走。”備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頃之,雲身抱備子禪,與關羽船會——《資治通鑑卷六十五》
那個時候劉備在當陽可以說是兵敗如山倒,殘存亦末路。劉備他自己可以拋棄妻子,唯一的繼承人都丟了,兩個女兒後來被曹純擄走以後就毫無音信不知道有沒有發生什麼奇怪的不能描寫的事情。但是劉備自己能丟下老婆孩子跑路,卻還是堅決不相信趙雲會丟下他。還拿傢伙去呼造趙雲謠的人。這份信任就是對趙雲人品的最好證明,當然趙雲也用危難之中的行動證明了劉備沒有看錯人。如同在漢水空營裡我更關注的是趙雲的勇而不是急智,在當陽之敗中我也並不是很關心趙雲到底是怎麼救下夫人少主的,我著眼的重點是劉備對於趙雲毫無保留毫無前提的信任,這就是他忠實可靠的最好證據。
以上基本上是基於可信的史料的一些簡單總結。
-
9 # 采薇說歷史
《雲別傳》記載:“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為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不過公孫瓚對趙雲並不感冒,同樣是《雲別傳》記載公孫瓚曾嘲諷趙雲:“聞貴州人皆願袁氏,君何獨迴心,迷而能反乎?”
這兩段記載其實透露了不少資訊:第一,趙雲絕對不是白身出身,趙雲是冀州常山郡人,既然他能“為本郡所舉”,不管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趙雲在當地都是有一定身份之人,否則也不會把義從吏兵交付給趙雲,不說趙雲是當地豪強與否?至少他的地位高過關羽和張飛不少。
趙雲出身不低,又是外來人士,這很可能是他得不到公孫瓚重用的原因之一。
劉備入川之後,全陣營裡虛名實職上完全沒有一點提升的,只有趙雲。
一路從荊州時期劉備麾下僅有的三個將軍銜(諸葛亮都只是中郎將),跌到進漢中王時連上表名單都進不去。
將近13年,趙雲的官職只有平調,一點都沒升過。
然而不論此前還是此後,趙雲都是劉備最信任和器重的人之一,每次出戰必定有他,而且都是單獨作戰。
入蜀作戰趙雲一路兵,和張飛一樣待遇。
漢中之戰趙雲還管著平級的黃忠,和張飛馬超一樣待遇。
夷陵之戰趙雲負責後路,和張飛黃權一樣待遇。
距離三國不遠的南朝古今刀劍錄,還記載劉備的蜀主八劍分給了趙雲一把,有同樣待遇的只有關張諸葛,這則記載無論真假,至少證明了當時距離三國並不遠的時代人們的態度,大家都認為趙雲在蜀漢政權的地位是第一梯隊的。
你說劉備不信任不重用趙雲,那肯定不是,趙雲在劉備心中很顯然是比較重要的。
-
10 # 狐說雜史
在《三國志》中的卷三十六蜀志六趙雲篇中提到趙雲原來確實是公孫瓚下屬的部將,後來公孫瓚派劉備援助田楷抵禦袁紹,趙雲從那時就跟著劉備了,從此就成為劉備旗下的一員大將了。公元208年劉備與曹操大戰於長阪坡,劉備不得已拋下妻子兒女向南逃亡,趙雲親自抱著阿斗,保護著甘夫人,才使他們倖免於難。
之後,諸葛亮率領趙雲和張飛等人,一起逆長江西上,平定了各個州郡,之後按照諸葛亮的安排他又沿著長江支流岷江上到江陽,和諸葛亮在成都會和,之後平定了成都。劉備封他為翊軍將軍。建興元年,趙雲又被封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受封為永昌亭侯,後又升職為鎮東將軍。足以看出他在帶兵打仗軍事方面很有建功。
-
11 # 大王小娛樂
在三國裡,趙雲一直是一個有爭論的人物。喜歡他的人,把他捧得極高,說他是三國第二武將,僅次於呂布,或者乾脆說他是三國第一名將;不喜歡他的人,把他貶得極低,說他只是三國一個不入流的將軍。
喜歡看演義的人,他們眼中的趙雲,必定是一員猛將,他驍勇善戰,武藝高強,有萬夫不當之勇,於萬軍中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等人,都不是他的對手。然而,正史中的趙雲,卻連“五虎上將”之一都不是,他終其一生只是一個雜號將軍。
第一,趙雲雖然不是“五虎上將”之一,但是他的武藝跟關、張、馬、黃等人,不相上下。在正史中,劉備當上漢中王后,只封了四位將軍,即前將軍關羽、左將軍馬超、右將軍關羽、後將軍黃忠。而趙雲,只是被封為翊軍將軍。所謂“翊軍將軍”,說白了就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將軍,也就是俗稱“雜號將軍”。
趙雲自從追隨劉備後,真可謂是盡心盡力,忠心不二,立下了赫赫戰功。趙雲救過後主阿斗兩次,歷史上也確有其事。所以,就連陳壽也為趙雲打抱不平。陳壽在作傳的時候,將關、張、馬、黃、趙合併一處。也正因為如此,羅貫中在小說中,才會極力突出趙雲的勇猛,把他說成是“五虎上將”之一。
第二,趙雲在長阪坡,確實跟曹軍廝殺過。演義中的長阪坡之戰,在正史上確有其事。當時,劉備被曹操所追。趙雲衝進曹軍,懷抱著後主阿斗,救下了他和甘夫人(阿斗之母)。因立下戰功,被劉備封為牙門將軍。《三國志·趙雲傳》相關記載如下: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
再據《三國志·趙雲傳》裴松之注引《雲別傳》:
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
依照漢制,八尺相當於現在的1.84米,可見趙雲高大魁梧,容貌奇絕,不用多想,一看就知道,趙雲是一位猛將。
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為鎮軍將軍。
再據《雲別傳》,諸葛亮率軍退到漢中後,問眾位將領:“街亭失守,士兵死傷極多。箕谷的軍隊敗退後,為什麼士兵和將軍都安在呢?”鄧芝回答說:“趙將軍親自斷後,軍械物資,都沒有丟下,士兵和將軍都才得以活著回來。”趙雲之勇,可見一斑。
-
12 # 處於歷史的夾縫當中
自謙,穩重,處事謹慎,有遠見,考慮問題周全;文武雙全,足智多謀,不貪功,不圖利,不近財色酒樂,清正廉潔。一方面堅定自身的信念,不貪虛名,任勞任怨,盡人臣之職;另一方面保持著高度的清醒,謙虛謹慎,深諳明哲保身之道。
智 勇 仁 信 嚴,在他身上一點不少。
趙雲一直保持著非常清醒的政治頭腦,不恃才傲物,不隨波逐流,而是堅定地在亂世中尋求仁主。在待人處事,謹小慎微,低調而為,從不露鋒芒,不憑藉功績爭寵,更不圖高官厚位。
他與一般武將不同,有儒將之風,不但武藝高強,還很有才,用現在的話說,他不但是一個能領兵的將軍,而且還是一位很有頭腦的政治家。他還有著卓越的洞察力,從不感情用事。
三國志內查明,空城計真正發明權乃趙子龍,其足以證明趙雲的才智。
諸葛亮失街亭後,趙雲率兵退走箕谷,親自斷後不傷一兵一卒全身而退,沒丟一束糧草,說明其膽識過人,無愧於渾身是膽的稱號
趙雲打仗帶兵不多,但是每戰必勝,所以常勝將軍的頭銜絕不是空穴來風。
雖為武官,然為官之道比之於文官有過之而無不及,處處盡善盡美,利國利己,令人欽佩。
對君臣,知隱忍,急流勇退,懂得明哲保身;對將士,公正無私,嚴賞分明。
-
13 # 巽芳公子
武勇過人,正直無私,心懷理想。
結合《三國志趙雲傳》及裴松之註解引用的史料《雲別傳》,正史裡的趙雲可以貼上以上這麼幾個標籤,下面可以細說一下:
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這裡有必要說下,長阪坡追擊劉備的是曹軍的虎豹騎,虎豹騎是最精銳的騎兵,《魏略》中說每一個騎兵都至少有百人將的能力。雖然趙雲沒有像《三國演義》裡那樣視百萬軍如無物,但在如此精良騎兵燒殺搶掠的環境下,保護孩童女人(甘夫人自然是美女,少不得引起趁亂劫掠的敵兵注意)逃生,沒有一定的手段和武功是辦不到的。
還有兩件事能證明他的驍勇善戰,一是劉備娶孫尚香過門。這孫尚香是個女中豪傑,她帶著一幫彪悍的私人部隊過江,正史裡她和劉備關係並不好,孫尚香及其部曲經常在荊州耀武揚威,橫行不法,劉備都時常擔心她哪天一時興起,把他給劫持了。於是他派趙雲去管束這支部隊,趙雲到任後,孫尚香的部曲服服帖帖 ,不敢再有異動。有效約束一支驕橫的部隊,恐怕自身不夠威猛,是辦不到的吧。
另一件事就是曹劉漢中爭奪戰期間了,黃忠帶部隊前去劫糧草,被曹軍大部隊包圍了,趙雲帶著十幾個騎兵前去救他,曹軍殺過來時,趙雲不退反進,猛然前突殺進曹軍陣中,把對方殺懵了,趙雲於是趁亂指揮著眾軍且戰且退,安全回營。
二、正直無私,劉備在博望坡之戰時俘虜並招降了熟悉法令的夏侯蘭,這夏侯蘭是和趙雲一起玩到大的同鄉好友,劉備問他要不把他分到你帳下聽用,趙雲拒絕:“以他的才能,哪裡有需要就分配到哪裡,無需顧念他和我的私情。”
後來劉備拿下成都,眾功臣眼巴巴地等著賞賜,劉備打算把成都郊外民田圈了,兼併封賞給這些打江山的功臣,趙雲一聽急了,急忙勸阻劉備不可與民爭利,不要忘了當初以人為本的初心。劉備接受了他的建議,取消了封賞田地的想法。但這件事,也讓趙雲得罪了不少同僚。
三、心懷理想,季漢這個政權的骨幹都是一些理想主義者,趙雲也不例外。當初他帶著家鄉民兵投奔公孫瓚時,公孫瓚問他,你不袁紹那裡的人嗎,咋不投袁紹呢。趙雲義正言辭地答道:“天下洶洶,民有倒懸之苦,我帶家鄉子弟起兵,不是為求富貴,乃是為了追隨能以仁德待民之主。”果然後來他遇到了劉備。
劉備在夷陵之戰前,準備出兵討伐東吳,趙雲進諫:“東吳私仇也,曹魏是漢家國恨,我們不應當以國家大義為先嗎?”雖然劉備沒聽他的,可見趙雲始終心中裝著江山社稷,是個有理想抱負的武人。
-
14 # 野袍子仙女
導語:保鏢是副業,主業是將軍,趙雲一生,八個字評價,恪盡職守,君子之德。作為臣子,趙雲並不能算關張那樣的天縱之才,但他絕對是最好的手下,一生低調,不朋不黨,兩次推辭賞賜,可謂深明大義。歷史上蜀漢正史記錄:其實比較少,沒有魏書記錄詳細。我個人認為,蜀漢史書,除對關羽諸葛亮記錄詳細外,其他人並沒更多記載。
趙雲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蜀漢名將之一。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阪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趙雲死後,劉禪又下令追諡趙雲,姜維以“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追諡趙雲為順平侯。
正史中,趙雲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以下史料來自《三國志》及裴注,裴注中裴松之未否定懷疑的史料我個人預設為正史了:
趙雲的武藝自然是沒得說的,先是單騎救主: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 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趙雲傳》
而後在北山孤軍援友,空寨退敵,成為大耳朵在漢中之戰史籍記載的唯一戰績:
夏侯淵敗,曹公爭漢中地,運米北山下,數千萬囊。黃忠以為可取,雲兵隨忠取米。忠過期不還,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值曹公揚兵大出,云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勢偪,遂前突其陳,且鬥且卻。公軍敗,已複合,雲陷敵,還趣圍。將張著被創,雲復馳馬還營迎著。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來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趙雲別傳》
趙雲在大耳朵困頓時期投奔,有多次獨自領兵的經驗,功勞不可謂小:
雲以兄喪,辭瓚暫歸,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別,雲辭曰:“終不背德也。”先主就袁紹,雲見於鄴。先主與雲同床眠臥,密遣雲合募得數百人,皆稱劉左將軍部曲,紹不能知。遂隨先主至荊州。”——《趙雲別傳》先主自葭萌還攻劉璋,召諸葛亮。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於成都。——《趙雲傳》明年,亮出軍,揚聲由斜谷道,曹真遣大眾當之。亮令雲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趙雲傳》知友 @費米談到《雲別傳》與本傳的兩處衝突,我個人傾向於前一段別傳真實度較高(即趙雲幫大耳朵在袁紹處祕密招募兵馬),後一段別傳真實度較低(趙雲在箕谷確實被擊敗了,只是損失相比其他軍隊略小而已),在此多謝指出。當然定論還待更多史料佐證,誰讓裴松之沒仔細討論呢!
不過季漢史料一向匱乏,關張馬黃的本傳記載也是相當少,趙雲與關張馬黃同傳,而且在在劉禪時期還有表現,自然不會差太多,而裴松之既然已經採納,所以趙雲別傳的史料還是比較可信的。
此外趙雲還兩次進諫,頗有政治戰略識見:
益州既定,時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雲駮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令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今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先主即從之。——《趙雲別傳》孫權襲荊州,先主大怒,欲討權。雲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先主不聽,遂東征,留雲督江州。先主失利於秭歸,雲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趙雲別傳》
初,先主之敗,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頃之,雲至。——《趙雲別傳》從平江南,以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代趙範。範寡嫂曰樊氏,有國色,範欲以配雲。雲辭曰:“相與同姓,卿兄猶我兄。”固辭不許。時有人勸雲納之,雲曰:“範迫降耳,心未可測;天下女不少。”遂不取。範果逃走,雲無纖介。——《趙雲別傳》先是,與夏侯惇戰於博望,生獲夏侯蘭。蘭是雲鄉里人,少小相知,雲白先主活之,薦蘭明於法律,以為軍正。雲不用自近,其慎慮類如此。——《趙雲別傳》“街亭軍退,兵將不復相錄,箕谷軍退,兵將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雲身自斷後,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雲有軍資餘絹,亮使分賜將士,雲曰:“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亮大善之。——《趙雲別傳》
許多人喜歡拿關張馬黃為前後左右四將軍而趙雲排在第五還是雜號將軍說事,說這便可以說明趙雲只是位侍衛級別騎兵隊長的人物,呵呵:
建興元年,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趙雲傳》
且不說徵南將軍、鎮東將軍為重號將軍裡的重量級職位,非一般將領所能擔任。單是這個中護軍——掌管禁軍、主持選拔武官、監督管制諸武將。曹魏擔任該職位的人有韓浩曹洪陳群趙儼司馬師,季漢還有費禕,東吳則是周瑜。不用我太多解釋,諸位也該知道這個職位的分量了吧!當然蜀漢護軍的職責並不明朗,洪武雄有專著討論。不論結果如何,都不可能是侍衛隊長之類。
關於漢魏護軍演變:
秦有護軍都尉,漢因之。高帝時,以陳平為護軍中尉,盡護諸將。帝元狩四年,以護軍都尉屬大司馬,於時復為都尉矣。成帝綏和元年,居大司馬府,比司直。哀帝元壽元年,更名曰司寇。平帝元始元年,更名護軍。漢東京省。班固為大將軍中護軍,隸將軍幕府,非漢朝列職。魏武帝為丞相,以韓浩為護軍,史奐為領軍,亦非漢官也。建安十二年,改護軍為中護軍,領軍為中領軍。魏初因置護軍將軍,主武官選,隸領軍。晉世則不隸矣。又魏略雲:「護軍之官,總統諸將,主武官選。』——節選自《通典·卷三十四·職官十六》
總結:最後要說是,趙雲在當時是非常有騎士精神職業軍人代表,謙卑,榮譽,犧牲,英勇,憐憫,冷靜,誠實,都體現的淋漓盡致, 一個如此完美的手下,不論做什麼事,都可靠十足,靠譜不足表達。難能可貴的是,趙雲一生沒做錯事,沒任何可指摘地方, 趙雲其人,嚴重齊整,恪盡職守,公正無私,直言敢諫,加上出色的能力膽識,青史留名理所應當雲之為將,安全放心,靠譜誠心,無所不能,萬無一失。
-
15 # 聽v雨落聲
在三國正史中,趙雲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們先看《三國演義》中的趙雲是個什麼樣的人?
那我們接下來再來看正史中的趙雲是個什麼樣的人?
三國正史,以陳壽的《三國志》可信度最高。南朝宋史學家裴松之補充了趙雲人物的生平傳記,稱為《雲別傳》。因其是補註,不算作正史。
雲身抱弱子,繼後主也,保護甘夫人,繼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在諸葛亮的率領下,趙雲跟著諸葛亮打了幾場勝仗,被封為翊軍將軍。建興元年,又任命趙雲為中護軍、徵南將軍。《趙雲傳》中此處幾筆代過,可見並非是大戰役。
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於成都。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建興元年為中護軍、徵南將軍。
而後諸葛亮出兵伐魏,命令趙雲與鄧芝前去抗擊曹軍,因軍力弱小,在箕谷失利,趙雲被貶為鎮軍將軍。
雲、芝兵弱敵強,失利與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為鎮軍將軍
最後我們來看《三國志》作者陳壽在《趙雲傳》後面是如何評價趙雲的。“趙雲勇猛強悍,是劉備的臂膀,與灌嬰和夏侯嬰差不多”
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做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但阿斗和甘夫人,確實為趙雲在亂軍中所救。綜合陳壽的評價,正史中趙雲也絕對是一個恪盡職守的臣子。
-
16 # 冒泡大錦鯉
《三國演義》裡的趙雲,無論是武德,還是人品,似乎沒有人能比,感覺他是那麼的完美無瑕。我們常聽別人這麼介紹他,趙雲,乃常山趙子龍,武藝高強,一般人很難從他手中逃脫,最為大家熟悉的就是趙雲闖曹軍陣營去救劉備的兒子劉禪,小名阿斗。因曹操不允許手下傷害趙雲,才得以僥倖在百萬之眾闖進闖出,趙雲不光是救劉備的兒子,還要去找他的幾位夫人,才有了幾進幾齣曹營的說法,是真是假巳無從考證,但由此看出趙雲的忠勇,是個有勇有謀的將才,也被諸葛亮賞識,東吳之約因帶上趙雲,方覺得安全,踏實,所以被曹操及眾人賞識,真的是實至名歸。
回覆列表
孤身逆行公孫瓚,千重縱橫戰長阪。
博望坡前擒夏侯,桂陽城頭拒趙範。
漢水空營退曹瞞,常山子龍一身膽。
漢事未成志未酬,不是桃園勝桃園。
一千多年來,人們習慣把關張當成武將的典範。其實,說到大忠、提及大義、論其大仁、言此大勇、評點大智,乃至於笑談始終之節,趙雲比起關張,一點也不遜色多少。
血戰長阪坡,說到底就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遭遇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南下荊州,勢如破竹,派出的精銳虎豹騎在當陽長阪坡追上了倉皇而逃的劉備。
劉備潰不成軍,情急之下扔下自己的妻兒南竄。此時的趙雲單騎救主,血染戰袍,衝殺七個來回。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三國志 趙雲傳》)正史如是說,在曹操五千精銳鐵騎下,可以說是死者多,生者少。劉備的兩個女兒及徐庶母親被俘。趙雲完全是拼上身家性命保護後主劉禪及其甘夫人。
如果說趙雲單人獨戰還可以,那麼他懷揣幼主,縱馬衝突,這在三國一流武將所有戰鬥中是獨一無二的。連站在山上觀戰的曹操也驚歎曰:“真虎將也!”
多年後漢水還是一次遭遇戰,狹路相逢,勇者勝。趙雲再展虎將神威,曹操再嘆曰:“昔日當陽長阪英雄尚在!”
忠過期不還,雲兩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值曹公揚兵大出,云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勢逼,遂前突其陣,且戰且卻。公軍敗,已複合,雲陷敵,還趣圍。將張著被創,雲復馳馬還營迎著。(《三國志》)面對蜀漢大將黃忠劫糧未歸,趙雲只帶了幾十騎兵出營巡視,猝不及防間,再次遭遇曹操大軍。此戰救出老將黃忠,折搶部將張著,實為趙雲的巔峰之戰,再度確立了他一代勇將的威名。
趙雲堪稱劉備的創業功臣。早年趙雲服務於公孫瓚的鐵騎兵團——白馬義從。這是一支精銳之師,衝鋒陷陣所向無敵。趙雲的到來,讓劉備部隊成了步騎作戰之旅,綜合實力明顯提高。
在官渡之戰進行過程中,趙雲接受劉備的命令四處招募兵眾,對外宣稱是劉備的部曲,細心地避開眾人耳目,就連袁紹都沒有發覺到。如果沒有趙雲的精心運作,這是很難做到的。
趙雲遇事思維縝密周到的特點很受劉備的重視,赤壁之戰後,劉備便讓趙雲主管內務。不久就發生了有名的“截江救阿斗”。
權聞備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內欲將後主還吳,雲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後主還。(《三國志》)從孫劉錯綜複雜的關係中,趙雲挺身而出,與張飛一起截住了孫夫人的船隊,逼迫其交還了劉禪。趙雲的這一舉措,可謂智殊過人,避免了劉禪淪為東吳的人質從而對劉備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說到趙雲的智慧,還不得不提漢水一戰中的“空營計”,可以同傳說中的諸葛亮的“空城計”相媲美。
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擂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三國志》)面對危局,趙雲卻作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決定:開啟寨門,偃旗息鼓,擺出一副以逸待勞的架勢,坐等曹操的進攻。
在曹操狐疑不定的有利戰機下,趙雲以強大的心理攻勢再度用兵,命令手下弓弩手萬箭齊發,殺聲震天。慌亂中,曹軍退至漢水,自相踐踏,落水者不計其數。
至此,由於趙雲的漢水用智,長達兩年之久的漢中之戰以劉備完勝,曹操完敗而結束。同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終於形成了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的局面。
劉備拿下成都,喜得富庶之地,開啟府庫,分賜田產,讓下屬們發大財,以酬謝他們追隨自己之功,多年顛沛流離之苦。
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時,只有趙雲從大處著眼,站起來公開廷爭,反對這種無異於殺雞取卵的作法。
“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為家,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令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不宜奪之以私所愛也。”備從之。(《資治通鑑 漢紀五十九》)趙雲的這番話說的堂堂正正,卻擋住了大夥兒財路,把蜀漢的滿朝文武得罪了個一乾二淨。同時也掃了劉備的興致——我是益州的主子,憑什麼好人讓你趙雲做?
三國裡,像趙雲這麼不好色,不貪財,還田宅以系民心,留軍資以須冬賜,又敢於廷爭的武將,實在不多見啊!儘管劉備心裡不爽,不痛快,但為了長治久安,終究還是採納了趙雲的意見。
趙雲犯顏直諫,匡過弼違,可謂有古大臣之風。在關羽被殺並丟掉荊州兩年後,劉備氣得傾全蜀之力,大舉進攻東吳。包括諸葛亮在內的群臣個個噤若寒蟬,大氣不敢吭一聲,又是趙雲跳出來,堅決反對。
“國賊,曹操,非孫權也。若先滅魏,則權自服。今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固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非策之上也。”(《資治通鑑 漢紀六十九》)趙雲的此番力諫,不亞於三國裡任何戰略智慧,既有冷靜的大勢分析,又有可行的發展步驟,顯示了趙雲不同凡響的政治遠見。
然而,這時候的劉備,正在盛怒之中,理智全無,根本聽不進趙雲力諫,還不肯帶趙雲隨軍出征東吳,直至夷陵慘敗,三國均勢終打破。
結論:趙雲自加入劉備陣營後,除了伐東吳之外,幾乎所有的與蜀有關的戰役,他都參加了。趙雲不愧為三國一流武將,他的武功同關羽、張飛、馬超等在一個水平上,但其品德、素質應位居五虎將之首。
(本文根據正史分析而來,與演義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