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iujianweng

    我們這裡(隴南)就是——“結婚時,女方家提前一天專為女兒出嫁擺灑席的”風俗。

    風俗是:由結婚雙方家庭選定某月、某吉日、男娶女嫁,由男方舉辦結婚儀式,迎娶新娘子。

    在結婚禮儀的頭一天,女方家裡專為女兒辦出嫁酒席,招待客人。親戚、朋友、本村人都為出嫁女賀喜,送人情、(禮錢)吃灑席。和結婚的酒席一樣,只是沒有男方家的族人、親戚、朋友參加。第二天(結婚日)男方家來很多專車迎娶女子到男方家。女方家只是指派送新娘子的人。最少不能少於8個人,(一桌),多者不限。送去的人也不搭禮(份子錢)。當天婚禮結束後,送新媳婦去的“孃家人”,由男方家派車送回女方家裡,女人就正式成為男方家人了。

    在七十年代以前,女兒出嫁,孃家不存在擺酒席的,現在已成普邊風俗了!

  • 2 # 文若筆硯

    這個習俗北方和南方可能還有點區別

    先說北方,北方結婚女方擺酒就是訂婚酒了,

    哪一天擺酒那得看日子,可能有點迷信,就是

    找個先生看看男女雙方的八字,再挑選日子哪

    一天擺訂婚酒,哪一天擺結婚酒,不過也有的

    人不信這一套直接自己挑選日子。

    南方的話,農村可能還是比較迷信,所以也會

    挑日子,結婚前一天女方擺酒可能是看的日子

    在那天,有可能人家家人雙方感覺一起辦也不

    錯,總之,都是沒錯,不用計較這些,只要能

    快快樂樂的把婚禮辦了就好了

  • 3 # 來自西伯利亞的後裔817

    皖北地區是這樣的,我家是在皖北,所以對這很熟悉。據我所知,山東河南部分地區也是這樣的。全國各地不同的地區,不同的風俗習慣還要具體來看。

  • 4 # 甲乙丙丁日月星

    我家是河北省定州市的一個村子。其他地方我不太瞭解,但這種風俗在我們這裡還是近幾年才興起來的。我是親自經歷了這種風俗的開始過程。

    然後就是要結婚的日子,結婚前幾日,男方就開始籌備喜酒喜宴事宜。一般是本家族的人,及四鄰好友,大家都出了份子錢,就都過來幫忙準備。

    早些的時候,女方家是最注重婚後三天這個日子的。婚後三天新娘新郎一起回孃家。我們這裡稱作”新人回門”,或稱作“待新客”。婆家還要按排人幫著送一些厚禮過來,這天女方家就像結婚那天男方家一樣,宴請賓客大擺酒席。

    後來我們村一戶人家嫁女,算了下日子,女兒婚後三天正是過世老人的忌日,主人想了一下,那天又得上墳,又得待客,總是不好,提前定結婚日子的時候又沒想到這一層。怎麼辦,於是主人想了一下,決定提前辦女兒“回門”這件事,跟男方家一商量,男方當然體諒。於是,就這樣辦了。女方家在結婚前一天,一切遵照婚後三天新人回門的流程禮儀,大擺酒席,大宴賓客,男方新郎家也安排人,送厚禮過來參加。

    這件事過後,起初一段時間曾引起人們街談巷議。特別是一些老人對此事持反對態度,他們認為,女兒還沒出嫁,就開始待新客了,不成體統。也有一部分人認為,這件事情也沒有什麼不合理的。特別是對於女方,嫁女頭一天雖不大擺宴席,但街坊四鄰,親朋好友也都來熱鬧了,也得搬鍋弄灶的折騰一天。無非就是沒有大魚大肉吧,菸酒是斷少不了的。第二天去男方家赴宴,結婚隔一天,女兒就要回門,宴賓客擺酒席的又要折騰,再加上還要提前一天做準備,緊張得幾乎不能喘氣了。如果提前這樣辦理女方”回門”,這件事,反而省心不少。關於老人們說的“體統”,不過一種儀式,一種形式罷了。於是,後來人們竟相效仿,原來的婚俗,世俗就這樣改變了。

    這件事告訴我們,做事情,我們不能只停留拘泥在事物表面,要講實用實際。風俗是自古流傳下來,它可能只適用於那個年代,隨著時代的發展,難免會露出它的利和弊。所以,風俗世俗絕對不是讓我們一脈繼承一點也不能改變的,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們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去糟存精,去弊留利,真正做到為我所用。

  • 5 # 老城百鍊生

    我們家鄉農村就是這樣,這也是從古流傳至今的風俗文化。

    男女雙方戀愛確定關係後,就要準備結婚了,雙方父母見過面,確定好結婚吉日。女方家庭就會在男女成婚吉日前兩邀請自己家的親朋好友前來,並在家擺酒祝賀,我們老家把這個祝賀宴叫做“花圓酒”以示女兒已經成人,現在可以出嫁了。你們家鄉是這種風俗嗎?歡迎大家評論區發表見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一山諜戰劇《局中人》因何剛開播就遭網友吐槽人設和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