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每天學點口語
-
2 # 大夢初醒已是半生
我就是一個二本廣告學專業的學生,我想我最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
先來說一下我的情況,二本廣告學專業學生,已經畢業,嘗試考研但最終放棄,後留在大學所在的二線城市,找了一份差不多符合專業的工作,透過實習期後轉正基本薪資5500,比起一線城市挺少的,但在二線城市過得還挺滋潤。
那麼二本廣告學專業有沒有必要考研呢?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個專業的前景。
很多人說國內廣告已經是夕陽產業,事實上不然,因為我們注意觀察就會知道,不管是廣告學還是新聞傳播學的理論知識以及優秀案例,幾乎所有的都來自國外,國內並沒有很高階的理論或者非常成功的案例,因此這一塊前景十分好,這個產業的發展是需要一大批高精尖人才的,所以考研這條路沒有錯。
作為二本大學的廣告學,我們也曾經有兩個學姐透過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哥倫比亞大學的offer,後就職於盛世長城廣告公司,很厲害的。
再來看一下考研的難度。
廣告學的一級學科是新聞傳播學,國內有廣告學研究點的高校非常少。
全國開設新聞傳播學這個課程的學校大概有135所,作為一個普通人,在沒有保研,推免的情況下,除去34所自主劃線高校,除去大概35所只招專碩不招學碩的高校,除去二本和普通一本院校,能夠供你選擇的院校已經不多了。
像西南交通大學,西南大學,廣西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幾個高校還算是價效比不錯的高校。
同時從近幾年的趨勢來看,各大新聞傳播學院校推免比例非常高,多的能夠達到50%以上的比例,甚至統招只招2-3人,個別熱門院校報錄比達到驚人的70:1,能夠考上的基本上是人中之龍。
競爭有多激烈?
我身邊有一個同學過了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初試,複試只進了三個,錄取兩個,她是第三個,果然錄了前兩個,所有老師都為她可惜,甚至有的老師跟她說嚮導師求求情說不定就錄了,最後還是沒錄。
那究竟要不要考研呢?1.如果你想獲得特別高得起點,一畢業就拿高工資,那你一定要考研,畢竟有很多老闆是看學歷的,尤其是那種自身學歷高的老闆,以我們公司為例,我是很能幹活,但一個985研究生畢業的廣告學實習工資都比我轉正工資高3000,當然,她是職場老人了。
2.如果你想早點出去鍛鍊自己,那就不要考研了,現階段一般公司對這個學歷沒什麼要求的,而且一些老人說廣告是做出來的這個說法一點不假,理論是一方面,實戰更加重要,很多廣告做得牛逼的都是非科班出身。
回覆列表
這種事情啊。 有些人會告訴你,「我有一個師兄」,專科出身,專插本讀個小城市高校,考研怒上華南理工,現在都讀到博士了。「我有一個師姐」,從聽都沒聽過的小學校考華南理工,總分和兩門專業課都是第一,總分把本校出身的第二名直接甩出30分去。
有些人又會告訴你,你這個專業,報錄比擺在那裡,每年都是十幾比一,二本勝算擺在那裡,每年就屈指可數的人,三本勝算擺在那裡,有史以來就一個人,跨專業的勝算擺在那裡,有史以來就沒人過初試。而且「我有一個師姐」,初試過線都二十幾分了,還是面試被淘汰了。
兩邊其實都是真的。因為這些人我都認識。 但你面對這兩邊的看起來如此矛盾的真實資訊,怎麼理解好呢。 你要知道,中國太大了。小機率害怕大基數,就算你是萬中無一的精英,那在全中國也有十來萬人。能拿來讓人產生幻覺的雞血案例,永遠都不缺的。這使得「我有一個朋友」成為了知乎上最無用的句式。 你也要知道,既然所謂成功指的是在激烈的競爭裡淘汰多數人,那就意味著希望渺茫天生就是成功的定義的一部分,失敗才是常態。
成功的例子如果不缺,失敗的例子當然是更不缺了。倖存者偏差主要負責把成功案例推送到你面前,然而你要是去問自己學校的老師「我們往年那些考研的師兄師姐勝算如何呀」,那必然是個讓人絕望的賬面。 你當然要去了解這些情報。但就看你怎麼處理它了。
我最近很欣賞一個答案,它說,我們賺的錢少,老闆賺的錢多,是因為老闆承擔了事業失敗家破人亡的風險,我們則會在企業倒閉時拿賠償跳槽。你承擔失敗的風險,是你獲得成功的必要不充分條件,你賺不到那麼多錢,正是因為你把風險讓渡給了老闆。
考研也一樣,你要考一個很好的學校,能構成改變命運的機遇的那種,那它就很難考;你要考一個唾手可得的學校,那它的檔次你就要將就些。要不然是如何呢?
我畢竟是技術出身的,我更希望做出的貢獻也是用實打實的幫助提高別人的考研競爭力,而不是灌雞湯、打雞血,即使你們有時要這麼說我。我是做考研培訓的,所以我當然不會阻止你們考研,不然我就真的沒有生意做了:這是我必須提醒你們的,你們不要問我「我這個情況有沒有希望」,因為我的利益相關使得我不能宣稱自己的意見是中立的;但我也絕不會煽動你們說「你們跟著我一定會成功的」,來引誘你們報我的培訓班,畢竟報錄比就那麼面無表情地擺在那裡,而且別說錄取人數了,單是自命題單科及格名額就比我每年的學生人數都要少了,誰信這種雞血呢。 我希望你們能成為這樣的人:你們不因為先例很少而退縮,也不無憑無據地認為自己能複製或成為先例。你們能心平氣和地認識自己的現狀並透過持續耕耘不斷完善自己,不斷讓自己看到自己的進步,讓自己看到自己身上不斷在積累著實打實的可以賴於制勝的憑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