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可以理解為咸陽塬上雙照鎮這個地方嗎?
8
回覆列表
  • 1 # 湘村農家AA

    “詩聖”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是唐代與李白齊名的現實主義詩人。

    《月夜》一詩於天寶十五年八月寫於長安,時值“安史之亂”叛軍進攻潼關,杜甫攜妻小逃至鄜州羌村避難。隨後肅宗帝在靈武即位,杜甫意欲北上護主,為肅亂平叛效犬馬之勞,豈料叛軍勢力膨脹,反被活捉囚禁於淪陷之都長安。詩人望月思鄉,假借長安明月的襯托,對妻兒深深的思念之情溢於言表,更寄託了百姓深受戰亂之苦,渴求骨肉團聚的美好願望。

    理解了杜甫這首名傳千古的佳作《月夜》一詩的寫作背景之後,讓我們再回過頭來領會詩人當時的內心感受。詩人焦慮的不單只是自己失去自由、前途未卜的窘境,一句“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其實更讓他揪心的是妻兒對他處境的擔擾啊。“何時倚虛榥,雙照淚痕幹”,當杜甫想像妻子虛倚薄帷憂心忡忡、夜不思寐的時候,他自己也不免暗自傷神落淚,這樣就把他們夫妻伉儷情深的場景寫得活靈活現了。

    至於題主所言“雙照”可否理解為咸陽塬上雙照鎮的說法就有點牽強了。縱觀全詩可知,“雙照淚痕幹”是與前詩“閨中只獨看”相對應的,全詩借望月而抒離愁,感傷今夜獨看鄜州之月,夫妻離散愁腸寸斷淚如雨下,同平時夫妻廝守雙宿雙棲形成鮮明對比,更加突出了詩人當時的別緒離觴。

  • 2 # 白雲3498

    詩歌中雙照指太陽和月亮,有三輝說的是太陽月亮星星。

    杜詩聖的日月困苦艱難,他同是也看到國家和百姓貧弱,總是流淚之中。

  • 3 # 老街味道

    問題:杜甫《月夜》中“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雙照是什麼意思?

    可以理解為咸陽塬上雙照鎮這個地方嗎?前言

    這兩句來自於杜甫的五律《月夜》,不是指雙照鎮 。

    今夜鄜fū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這首詩中有兩個對比,都和第二句“閨中只獨看”有關聯

    1、兒女的不解與妻子的遙憶

    第一聯的第二句“閨中只獨看”是說只有妻子一個人在孤獨的月夜裡,遙望這遠方。

    第二聯“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說的是孩子太小,還不懂得思念遠方的親人。所以孩子們似乎還不懂得和媽媽一起思念。

    《雨村詩話》稱之為借葉襯花之法,用孩子的“未解憶”襯托妻子的思念:獨看。

    2、獨與雙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鬢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第二句閨中只獨看,有一個獨字,第四聯就用一個“雙”字綰合,古人有起承轉合的說法,最後一句“雙照”照應“獨看”。

    今夜裡妻子“獨自”一個人,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可以相聚在一起,月光裡是我們兩個人的身影。

    李商隱也有一首詩與杜甫的這首詩是一個意思: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結束語 從對面著筆

    清人許印芳認為“從對面著筆”的手法從詩經《陟岵》化用而來:

    《三百篇》為詩祖,少陵此等詩從《陟岵》篇化出。對面著筆,不言我思家人,卻言家人思我。又不直言思我,反言小兒女不解思我,而思我者之苦衷已在言外。

    《陟岵》是《詩經·魏風》的一篇: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上慎旃哉,猶來!無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無寐。上慎旃哉,猶來!無棄!

    陟彼岡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猶來!無死!

    我登上山崗遙望我的父母兄長,似乎聽見他們對我說.............你服役在遠方,晝夜操勞,小心保重自己呀,盼你早回來不要留戀他鄉!

    杜甫的詩無聲勝有聲。

  • 4 # 媞說

    一、“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出自杜甫的《月夜》一詩的末句: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這首詩寫於公元756年六月,安史之亂導致長安淪陷,杜甫帶家人逃亡鄜州羌村,在此安置。七月杜甫隻身前往靈武的唐素宗,不幸被捕,八月被押解長安時候,夜晚望著明月思念家人而寫。

    二、這首詩起筆不寫自己,反而藉助想象寫的是妻子,透過描寫妻子憂心忡忡,夜深不寐的形象,引出作者的深深憂思,渴望結束這種兩地生活的希冀。正是由於夫妻二人兩地看月,各自流淚,才有了結尾的“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這裡的雙照是指的夫妻二人為此流淚,而非一人淚痕。“雙照”對應妻子的“獨看”,越發彰顯戰爭帶給百姓的離亂之苦。

    三、全詩情感真摯,委婉動人,用詞明瞭,看似對月抒情,寫的卻是戰亂年代的夫妻離別,字裡行間傳達出現實主義手法,將離亂之苦,平民的憂傷和渴望平息戰亂,闔家團圓的心情,表達的淋漓盡致。雖然只是簡短而口語化的描寫,卻是杜甫作為現實主義詩人的起點,從此,杜甫一改過去的風格,將自己的創作方向,轉而關心百姓疾苦。

    四、杜甫生活在盛唐轉衰的過渡時期,早期作品表達個人理想和抱負。隨著安史之亂的發生,自己的生活也變得顛沛流離,看到政治動亂帶給百姓疾苦和庫捐雜稅日益增多,作品開始轉向憂國憂民的創作方向,揭露很多統治階級的政治腐敗。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創作出“三吏“”三別”等著名的現實主義篇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朋友不理我還拒接我電話我要不要和他打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