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隨風60928
-
2 # 侃天侃地開心就好
中國汽車自主品牌核心部件來自進口,自主研發能力不夠,與作為老牌汽車強國的德國無法相提並論,與日本的汽車製造水平也相距甚遠。
在汽車圈裡流行著這麼一句話,說是“德華人教會了華人造車,而日本人則教會了華人如何製造發動機”。僅以三菱舉例。不可否認,三菱發動機對中國汽車業有著巨大的影響。18年前三菱就開始向中國產自主品牌灌輸自己的引擎:瀋陽航天三菱在2000年投產。當時因為自主品牌動力系統一片空白,三菱引擎在當時也成為了先進和可靠的代名詞。早期的比亞迪、長城、奇瑞都是靠著三菱動力起家。10年前三菱動力是優秀的代名詞,10年後的今天三菱頭頂的是落後的帽子,但依舊讓中國車企無法割捨。當然社會進化到現在,三菱發動機已經被大面積淘汰,但是還是有一些車企在使用三菱引擎,比如說北汽、眾泰、陸風這種缺少核心技術的車企,還是採用了三菱引擎,在2018年的今天,如果你真正的長期駕駛過BJ20、SR9,你真的會發現三菱發動機真的讓人抓狂,發動機噪音大、油耗大、同級別排量又比較無力。畢竟沒有先進的技術,在這個動力為王的現在,三菱早已沒落了。
必須承認中國產的發動機正在突飛猛進,但中國變速箱的研發技術還很薄弱,國內奇瑞的CVT變速箱、比亞迪的雙離合還都是不太成熟的產品,而豐田的愛信變速箱卻早就已經享譽全球了。國內大多數自主車企都沒有獨立研發自動變速箱的能力,長安、長城、吉利年銷量都相繼突破百萬臺,在市場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國內大多數車企的變速箱都不能自制。在全球市場中,也只有日本愛信、德國ZF、格特拉克具有研發變速箱的能力,全球各大車企選購變速箱,也會從這些變速箱供應商手中購買,這些變速箱在業內基本上算是被壟斷了。
變速箱結構比發動機要複雜,並且自動變速箱還分為多種,像CVT無極變速箱、AT手自一體、雙離合等等,現在有一些車企已經能研究出CVT無極變速箱和雙離合,但是AT變速箱一直無法生產。
為什麼這個AT變速箱我們一直研發不出來呢?其實現在也能生產出來,但是就是會有滲油、耐久性不強等可靠性問題,國內汽車生產產線以及零部件,在精密性上跟國外相比差距太大,核心的精端零部件仍要進口,在生產材料規格上,像日本和德國的鋼鐵冶煉技術都很強悍,我們和人家還是差了一點。
同樣的1.5L+6AT變速箱,為什麼馬自達的駕駛感受要比中國產車好很多?這就涉及到一個匹配問題,看一個動力總成是否優秀不是看馬力多大,引數多好,而是看匹配情況如何,在保持充沛的動力同時,整車的油耗能否讓駕駛員滿意。變速箱能否與發動機更好的匹配,這一項技術在國內也是短板。
不過.隨著吉利收購沃爾,吉利在新車研發上獲得了沃爾沃的支援,在沃爾沃的研發平臺上,經過多年的提升,推出領克系列,領克產品的成功,很好的證明了中國自主研發水平的提升,相信在未來的5-10年,中國自主品牌不僅會在銷量上保持全國第一,而且技術水平上也和會德、日品牌縮小差距。
-
3 # 逍遙子游
說實話,很難
比如,隨的網路技術的發展,現在的很多技術都已經是透明的了,但是還有很多的企業倒閉。當然原因很多:缺乏競爭力、技術無創新、經營不善等等。
目前來說,汽車的生產技術已經很透明瞭,但是要想憑藉現有的條件進行生產和研發,如果想要達到與世界企業同等的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技術的掌握和創新。學過技術的人都知道,要想掌握一項技術,沒有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功夫是不可能的。而將所掌握的技術應用到現實中去,那也需要大量的實踐工作。所以要想將現有的技術拿來為我多用,不是那麼容易的。
再說創新。拿老舊的技術產品和別家的新產品相比,自然要有差距。現在的顧客只會選擇最新的技術產品來使用,你的產品沒有一點的競爭力。所以技術的創新是必不可少,也是發展的必然。但是掌握現有技術基礎上再去創新,時間上就和別人差了一大截。
2、大量資金和資源的支撐。如果研發一項新的技術或產品,資金和資源的支撐是必不可少的,那就需要我們有一個強大的後盾。這個後盾可以是一個組織或一個企業,大部分來說應該就是一個企業。企業為研發部門投入資金和資源,唯一的目的就是需要回報。如果這個時間太長的或者需要資源數量的超過企業的承擔能力,那麼這個研發可能就要被擱置了。
雖然自主研發的過程會很長,階段結果不一定讓人滿意。但是有我們一代代人的努力,和我們國家的大力支援,我想我們距離世界先進車企的距離越來越短了,因為我們已經看到了我們車企的努力和蓬勃發展。
回覆列表
國企自主研發汽車特別是高階品牌車確實比較難。一是中國汽車工業起步比較晚。西方國家汽車工業已經發展100多年了,汽車設計製造等技術很成熟和完備。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到現在才60多年,目前有些技術還不是很完備,特別是汽車發動機技術同西方發達國家還存在差距。二是中國整體工業水平同西方國家也有差距。國家整體工業水平高低對汽車工業能起到重要影響。整體工業水平越高,汽車設計製造起點當然就越高。三是同西方國家名牌汽車生產商開展合作,或兼併,可以儘快縮小差距,減少時間和投入成本。透過合作兼併,中國可以直接學到很多關鍵技術,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