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七月流火140400643
-
2 # 日記哥愛讀書
大家好,我是解悶日記,我來回答。 這句話我未聽過,只是聽過晚清名臣林則徐任兩江總督府衙門的一幅堂聯,上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大概提問者的原意應該是這句話。
意為:大海因為有寬廣的度量才容納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為沒有勾心鬥角的凡世雜欲才如此的挺拔。緝毒英雄林則徐的這幅題字,幾百來一直閃耀其光芒,為萬千聖賢所敬仰。其實這句話沒有過於深奧的道理,反映的是林公心中的大與剛的正氣豪氣,是種美好的品德。然而,往往直白的話卻又為世人稱道。這種文化體現了華人特有的精神文明,為世所矚目! 這種文化,可以歸納為儒家思想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傳統文化博大精神,淵源流長,豐富中華民族的知識寶庫,值得千秋萬代誦仰!
-
3 # NN梅泠
"無慾則強,無心則剛″。這個句子,是否可稱為駢句?待考。上下兩部分,字數相等,卻未能形成正式的對偶!而是形成意思的疊加和語氣的加強!就我個人的理解:這裡的 "強"和 "剛″ 是近義的!而這裡的《無心》與 "無慾"也應該是近義的!甚至與"無私""無畏""無私心雜念"……皆可以沾上邊!// 因此,"無慾則強,無心則剛"我的理解是:該句子是說,一個人的世界觀如果能達到純粹朗潔`光明磊落,思想境界高尚高貴,對塵世沒有任何非份的慾望,大公無私,沒有任何私心雜念,那麼這樣的人是十分剛強的!他不但不被金錢、美色、名利、地位、富貴所軟化、所誘惑,而且不會被自然界的風雪嚴寒、生活上的艱難困苦所折服!也不會被黑暗社會的強權暴力所屈服!他願意為正義和真理而生,為正義和真理而死!所謂"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是也!他可稱得上無比堅強的英雄或金剛!
-
4 # 紅塵彌勒
這句話應該是根據林則徐的格言划過來的。
林則徐有一則最為著名的格言,也是題在其任職的兩廣總督府衙的堂聯。全聯為: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這句話不僅是林則徐的座右銘和為官格言,還應該成為我們人人敬畏的做人、做事標尺。
假如我們這個社會上的每個人都能做到無慾則強,無心則剛,那我們的整個生存環境就會煥然一新,像空山新雨後的林澗樹木,林寒澗肅,郁郁青青,整個社會也會瞬間清朗起來明媚起來,再也沒有了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也再沒有了錙銖必較貪慾縱橫,這樣兒的社會氛圍,是我們祖祖輩輩為之奮鬥、為之犧牲而竭力追求的,也正是我們心中祈唸的那個近乎完美的社會生態環境。
其實這句話很好理解,並不令人費解和猜忌。
所謂的無欲則剛,就是心中沒有多吃多佔的念頭,也沒有任性違規的主觀刻意,那我們在任何事件和任何人物面前,都會理直氣壯,無所畏懼,就是因為我們走得正,行得端,自然不怕來自外界的壓力和干擾,也不會害怕來自心靈深處的靈魂拷問和慎獨檢視,正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斜,也叫做心底無私天地寬。
這句話很適合我們當地的民諺:平生沒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門。
這話也讓我想起了老子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而最能證明心志的心境體驗,莫過於老子的這句話——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
5 # 童心一大顆
無心則善,無欲則剛,無愛則真
很多人做善事,都是為了自己,要麼去幫助別人讓自己內心得到快樂,要麼去為集體為生態做貢獻,讓靈魂得到救贖,或者很小的方面做善事, 比如扶老爺爺老奶奶過馬路是為了得到表揚,這些都是有心,因此不是真正的善,一旦沒有符合他心目中的善的行為,他就會做出攻擊行為,以上只是為了自己的目的去做而已,必然會有偏私,必然會有執念,必然會有偽善的一面。
無心則善,必定是有利於萬物而無私心,比如水,土地,天空。
每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會有自己的慾望,得到生存得到生活得到享樂,一旦有了自己的目的性,做事情就會束手束腳的,名韁利鎖,說的就是慾望的束縛。普通人一樣會被自己的慾望打倒在地,我們經常會說,完成這件事情我就心滿意足了,等到真正完成了,新的慾望又會產生,從此又投進另一個藩籬當中而不能自拔,有慾望,必定有肋骨是軟的。
無欲則剛,沒有什麼可以受約束的,必定是最剛強的。
有愛的人,總是有範圍的,要麼愛自己,愛家人,愛集體,愛國家,愛天地萬物,愛宇宙眾生。有愛,所以有選擇,有偏頗,有專注。
無愛則真,沒有唯一沒有選擇,單純浪漫是為真。
-
6 # 祖述文
就我現在所瞭解到的是:「無欲則剛」的文獻出處是《論語》。
原文「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慾,焉得剛」
譯文:孔子說:我沒有見過有剛德的人。有人回答說:申棖具有剛德。孔子說:申棖有過多的慾望,哪裡稱得上剛呢?
有欲則不剛,無欲則剛。
此處剛指剛斷、剛烈之義。人的德性,以剛為難能可貴,所以孔子在此感歎其未見有「剛」德之人。
從這一章可以看出孔子極重剛德,具有剛德的人能伸乎事物之上,而無所屈撓。富貴貧賤,威武患難,乃及利害毀譽之變,皆不足以攝其氣動其心。
在後世,就演變成了「無欲則剛」。
回覆列表
“無慾則強,無心則剛”簡言之就是“無欲則剛”。林則徐有句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句話中,體現著中國文化的陰陽觀念,它表達的是華人修養的方法和目的,其最高境界也是人生修養的最終目標是“內聖外王”。
先講講其中包含的陰陽觀念。無慾也好,無心也罷,都是主靜,靜屬陰,動屬陽,而剛與強,是屬陽性。華人常說的陽剛之氣,就是這個意思。陽具有剛健的動的屬性。所以,乾卦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因此,無欲則剛,其根本上是說,靜可以養陰,陰能生陽。這是陰陽相生的道理。比如,感冒生病的時候,要臥床體息。就是這個道理。
無欲則剛,與“有容乃大”合在一起,構成華人“君子”人格中兩個 最重要的方面。有容乃大,體現的是坤厚載物,也就是厚德載物的陰柔面。無欲則剛,表示的自強不息的強不息的陽剛面。但在陽剛之中,也有陰柔面,這就是陰以養陽。
老子的《道德經》中,對無欲則剛的道理有很多表述。比如在第34章中,老子說:“聖人之能成其大也,以其不為大也,故能成大”。大,就是陽剛之象。聖人為什麼能成其大。老子說:“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故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說白了,就是事情雖然做了,但不爭名,不爭利。所以,聖人能成其大。成其剛。
在第49章中,老子說:“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說的都是有容乃大,無欲則剛的道理。
舉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一個人在職場中,如果有慾望,比如想提一級工資,或者想官升一級。如果你有了這樣的想法,就是“有欲”,當然,有欲也是正常現象。《道德經》第一章就說“有欲以觀徼”。但一旦有欲,人就會患得患失,變得陰柔起來,人格就會自然向下走。不敢得罪領導,不敢說公道話,只能順從領導之意。如果是“無慾”的狀態,我既不想提工資,也不想升官。也就沒必要,事事小心弈弈的看領導臉色行事。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於是自然也就剛了,人格也就高大了。“有欲”和“無慾”取決於人的內心。有欲雖然變小,未必能達到目的。比如拍了好久的馬屁之後,可能並沒達到目的。沒拍馬屁的,反而上去了。這就是老子所說的,無為而無不為。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