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鄭光赫

    川端康成的主要作品我都讀過,總體感覺是,藝術品質很高,但對我這樣藝術感覺粗糙的人來說,故事情節弱,有的幾乎就是沒有(如《山之音》),很不好讀,經常會不耐煩。好在他的作品,篇幅大都不很長,忍耐中品味一下,尚可承受。

    他是新感覺派作家,所謂新感覺,我理解就是“私人性”(要不怎麼“新”呢)。最著名的段落,就是《雪國》中對女性美,不是直接描寫,而是透過車窗的映像描寫,突出美的朦朧和變幻。這個手法在他的其他作品也出現過,只是《雪國》更加為人所知。

    中篇《湖》,寫的是一個“跟蹤少女狂”,但故事性仍然不強,或者說不重要。有許多幻覺描寫,在不長的篇幅裡,我估計得有十餘處!比如:“他(男主)回過頭,看到了成群的銀色飛蛾從那垃圾箱附近朝著霧中飛去的Phantom”“眼前浮現出那倆人騎在燃燒的火焰上,在水面上悠悠流去的Phantom”等等。

    在我看來,在這個方面,《山之音》是登峰造極的,因為它更像是私人日記!可以說,完全沒有故事情節,通篇就是日常瑣事(上下班,吃飯、賞花等)以及模糊或朦朧的感覺描寫。比如,山的聲音(山鳴),如果不是山中的風聲、不是動物的叫聲,那究竟是什麼呢?書裡是這樣說的:“像魔鬼路過而發出山鳴”“與遠處的風聲相似,像地震那樣的深沉有力”以及“恐怖的襲擊”“死期的來臨”的聯想。再比如,描寫歡快:“菊子像隨風飄蕩那樣的歡快”,描寫夫妻:“但是,所謂夫妻,就是無休止地捲入壞事之中。也就像令人生懼的沼澤那樣”等等。

    總之,除非喜歡讀這樣細膩的感覺描寫,否則,難以卒讀,請慎入!

  • 2 # 子墨子

    川端康成,生於1899年的大阪,卒於1972年,日本唯美派大師級作家。196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給他的評語是“敏銳的感受,高超的敘事技巧”。其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國》、《千隻鶴》、《古都》、《睡美人》等。

    當年有個幼稚的夢想,就是讀完所有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的作品,但買完所有人的作品也是一筆不菲的花銷,於是把他們的名字羅列出來,先找自己有眼緣的作家,川端康成就是其中之一,另一位是加西亞·馬爾克斯。

    川端康成的書買了《雪國》、《古都》、《千隻鶴》三本,純粹是出於對名字的喜愛,才購買的這三本。

    《雪國》裡面包含著兩個故事,“雪國”與“湖”。《古都》裡面包含也是兩個故事,“古都”與“名人”。《千隻鶴》裡面包含的還是兩個故事,“千隻鶴”與“波千鳥”。

    《雪國》一字不落的看完,《千隻鶴》只讀了千隻鶴,波千鳥和《古都》都已經束之高閣,沒有了閱讀的慾望。下面就以《雪國》為例,說一點我個人想說的話。

    不過,小說是從島村第二次來雪國開始的。島村在火車上透過車窗欣賞黃昏的雪景,卻看到映現在車窗上的美麗的葉子,不禁喜歡上了這個美少女。因而在他和駒子、葉子之間,構成了一種微妙的情感關係。小說最終以葉子的意外去世而告終。

    看完《雪國》,我當時寫的讀後感是“令人髮指的敏銳觸感,如髮絲般細膩的描寫,對人性的提煉,無處不透著悲涼。但是重描寫,輕情節,總是讓人昏昏欲睡。”而另一篇小說《湖》也大同小異,《湖》對我的感觸反而更深。

    兩篇小說描寫的都是戰後日本人的人性,裡面透著川端康成的失望和日本人特有的悲涼,所有人都在糾結中,輾轉反側。可憐又可恨,可惡又病態,這種醜陋的病態,川端康成卻用一種唯美的手法描繪出來,透過這種矛盾可見川端康成沒有逃脫時代的窠臼,筆觸下的悲涼,除了讓人唏噓感嘆,沉思哀傷,再無他言。

    川端康成跟海明威有著某種精神上的相似,海明威與川端康成同年出生,被稱為“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而川端康成,則可以看成東方唯美迷惘派的代表,不論是三島由紀夫,還是谷崎潤一郎,都有著這類情結。

    戰爭過後,是人間悲涼。

    時代在發展,世界大戰後的書不推薦大家閱讀,因為悲涼無益,圖做哀傷,當年看完谷崎潤一郎的《春琴抄》,讓我壓抑了很久。

    大師的作品都有著深刻的時代烙印,但我們要明白時移世易,時代是在不斷變化中的。大師如海明威,結局是在家中飲彈自盡,這與你我有何價值?

    看書,看的是人與世界,僅此而已。

  • 3 # 會計職稱考試助攻

    我第一次看《伊豆的舞女》,很純,很美好,女生很適合。

    後面看了《雪國》全書意境很足,透著一種憂鬱的淒涼的,又溫柔的意味。

    《古都》的故事敘述風格延續了川端康成作品的一貫風格,平平淡淡,沒有明顯的故事脈絡。

    《千隻鶴》是對愛情與道德倫理的訴說,文章中的人物之間有著極其複雜的關係。它依然是川端康成作品的一以貫之淡色調的,但當這組關係介入了這種淡調子時,一切都變得異乎尋常且又耐人尋味了。

  • 4 # 子愚先生

    川端康成的書我只讀了《雪國》,不過讀了一半沒有讀完,雖然它只是一部中篇小說,也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但由於整個的故事都太過於平淡,因此讀起來,縱然是文字很優美,可卻總還是會讓我感到有一種淡然如水的感覺,當然這並不是說他寫的不好,相反的,這正是他的特色,而我則可能是由於從小讀慣了武俠小說的緣故,因此對於讀小說的偏好,我還是不由自主的便會更傾向於選擇那種故事情節衝突比較厲害的作品。說道這裡,其實不光是《雪國》我有些很難讀下去,就連沈從文的《邊城》,我也一樣是讀了一大半就放在那裡了,沒有其他的原因,就是個人偏好而已,不過以後等抽出了時間,我還是會把這兩部作品都給讀完的,其實看書學習的過程也正在於此,不光要看你喜歡的,更要看你不喜歡的,這樣才能保證你在讀書或學習的時候,思想與眼界不至於太過狹隘和有失偏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比熊老撓脖子怎麼辦,比熊脖子下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