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GPS跟蹤器LED大燈
-
2 # 喲喲喲HenryGao
我來分析一下心理歷程(如有雷同,請對號入坐):
極度排斥反覆溝通被迫開發不斷摧殘意志(甚至想到離職)艱難完工不斷修改無奈交付專案完畢極度排斥這個心理出現在專案溝通階段,發現溝通的就過不符合審美和體驗,導致自己內心極度煎熬,這個說白一點就是 認知差異 惹的禍.對於一個事物的認知都是非常主觀的.
反覆溝通希望可以透過溝通解決體驗和展現, 然後發現都是徒勞,哈哈哈哈哈 這個過程很挑戰自己的心理素質,因為發生衝突的機率是很大的, 訴求也大部分得不到正向的反饋.
被迫開發到了這裡就是 壓力下的卑躬屈膝了,自己的認知做這樣醜、體驗不好的東西出來簡直是侮辱,但是出於各個方面的壓力,無奈也只能妥協,也只能正式進入開發階段,然後思想在自己的心裡打架.
不斷摧殘意志(甚至想到離職)開發中不只是思想上一直得不到統一,所以支配自己的腦袋就顯得尤為的艱難,所以什麼樣的負面情緒也隨之而來,甚至是想過離職了事,但是我們的責任心驅使我們不能夠做那樣的行為,繼續開發.
艱難完工本以為到了這個階段,就可以輕鬆了,怎奈開發完畢了,交給測試那麼問題也隨之而來了,因為畢竟是做了自己不喜歡的東西 難免會在產品上更體現出來,也更不願意去重新修改.
不斷修改唧唧復唧唧,Bug一直提,那麼開發也就一直改,迴圈往復,生生不息,
無奈交付終於修改的差不多了,交付日期也到了 無奈之下就交付,這樣的產品交付起來 那麼運維也就跟著忙起來了,因為體驗不好 所以客戶不滿意,因為不好看客戶不滿意,你說這都怪誰 ?
專案完畢專案走過了漫長的運維期,開發、測試、運維、產品、都被客戶挑戰、投訴;然後一致決定永遠也不要接這樣的專案了. 太難了!!!!
總結這就是一個完整的體驗了,所以我們發現每一個環節都是很重要的,專案開始到結束都不能被鬆懈的,所以即使在溝通階段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樣子也要儘快調整心態, 積極面對,醜&體驗 這兩方面都不好了,就不要讓質量這方面也欠佳 這才是正確的做法,希望 這個回答也能產生一些正能量.
HenryGao Created .
-
3 # 流星007
關於程式設計師被要求做一個又醜體驗又不好的APP或者需求,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我相信只要做過開發的程式設計師肯定都接觸過,我也接觸過,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內心充滿了不屑我之前在一家公司,幾乎每天都處在水深火熱當中,我先來說一下公司的人才,技術總監是一個完全不懂技術的人,產品是一堆從來不寫文件的人,前端極其被尊重,後端的地位比狗還低,前端一句他們做不了,後端就一定要幫他實現好,哎,說多了都是淚。
其實這都不算啥,真正讓我崩潰的是產品,總會想出一些弱智的需求,而且還不寫文件,今天和你說這裡需要改一下,明天自己忘記了昨天說了啥,就像衛莊對田言說的那句:我簡直有點佩服你了,每次產品走到我面前要和我說話的時候,我都是帶著耳機假裝聽不見。
心裡罵著把需求寫完雖然產品的需求千奇百怪,不過作為程式狗,還是需要實現功能的,儘管心裡不爽。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呢?其實主要原因還是領導這一塊,前面說過,領導是一個完全不懂技術的人,每次有需求的時候產品只有一個原型圖,還沒有跳轉互動的那種,一個註釋沒有,產品和技術總監過完之後,技術總監認為沒有問題,就把時間、人員安排好了,當我們看到原型的時候都是一臉懵逼,一天6個小時都是在問產品需求的邏輯,曾經也嘗試著和技術總監溝透過,讓產品提需求的時候過一下大腦,順便寫一下文件,這個文件不僅僅是給程式設計師看的,也是給他們自己看的,他們可以透過文件看到自己的需求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然而技術總監的回答永遠都只有一個:你先做,後面讓他補。這一做,就是一年多,也沒有看到文件的樣子。
其實說一天有6個小時在和產品撕逼一點都不誇張,尤其是比較複雜一點的邏輯,一天都不會有結果,當你提出一個不合理的時候,他就問你:你覺得應該怎麼處理呢?如果都讓我來做的話,你這個產品是否可以自己離職了呢?心裡罵著,但還是把需求寫了出來,過了幾天之後,產品突然又串出來說,之前那個需求老闆說不太好,需要改一下,然後改一下原型圖,邏輯啥的有不說,還得我們開發一個一個的去問,我忍了一年多,實在忍不下去了,最終選擇了離職。
在新公司,我第一次看到了什麼是需求評審,什麼時候ui評審,什麼是工時評估,什麼是文件,感覺自己從地獄來到了天堂,和產品的溝通時間變少了,因為需求評審的時候基本上都確認的差不多了,只有少數細節需要再次確認。
到現在為止,上一家公司還是原來的樣子,做出來的產品體驗極差,使用者投訴也很多,想不通的是,為什麼這個技術總監可以放任產品這麼玩,可能因為愛情吧。
-
4 # 數智經略
賺W的事情,不丟人,做就是了!什麼叫做又醜體驗又不好,只要能滿足客戶需求、實現客戶目標的APP產品都是好產品。很多年輕人很有想法,把自己比喻成一個“理想主義者”,天真地以為所有迎合網際網路大眾的設計能帶來良好的體驗,天真的以為所謂的新派設計能帶來創新,事實上,在很多領域並非如此。
例如在電子政務應用領域,傳統制造業領域等等,客戶也就是甲方,他們往往追求的是全社會平均的審美,對APP的設計往往要求中規中矩,弘揚正能量 ,這樣做出來的APP才能夠做到不出錯,在全社會範圍內的接受程度最高,大眾更容易上手應用,實現普惠的目標。而很多所謂的“好看”、“體驗好”的APP,往往讓人覺得很“作”。
所以,要相信,對於客戶甲方來說,甲方的專家、領導對領域內的業務理解最深刻,設計的產品是該領域內最優秀的產品。至於程式設計師這樣的IT農民工,實現需求就對了。
回覆列表
美醜是審美問題,體驗好壞是操作習慣問題。都有很大的主觀性。說實話,很多app的操作體驗都非常差!沒有大量的目標客戶調研,很難設計出體驗好的app。但這些跟程式設計師的關係都不大。不影響架構的合理、高效。
操作習慣還要考慮已經有的類似的知名app怎麼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