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順風加個油

    《血戰鋼鋸嶺》是一部很不錯的影片。影片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因兒時差點失手打死哥哥而成為一名虔誠的基督徒。日本偷襲珍珠港,激發了道斯的愛國熱情,他發誓要成為一位不拿武器的戰士——軍醫。為堅持他的信仰,他不惜被關禁閉,上軍事法庭。

    最終,信仰法律的美國保護了道斯擁有信仰的權利。他被招入美軍第77步兵師醫療部。在沖繩戰役中,道斯不斷冒險把傷員從戰場上拖回進行治療,最後拯救了75條人命。

  • 2 # 華陽淸歡

    作為近幾年又一部優秀的戰爭題材電影,《血戰鋼鋸嶺》如同當年的《拯救大兵瑞恩》一樣把視角放在了各種微觀處,在整個爆炸聲轟頂的大環境裡,前一秒還在談話的戰友後一秒就沒了生命,在死傷如海、血肉橫飛的戰場上,對於人物的血性刻畫便顯得尤為耀眼和凝練,各個人物的性格體現也被無限放大於民族危機中的無差別的“美國精神”中。

    “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這句話彷彿很耳熟,沒錯,就是在《辛德勒的名單》裡,後者前期的對戰爭的極端冷靜的殘酷性描寫,讓後期辛德勒為猶太人殫精竭慮的無私奉獻顯得尤為珍貴。而在《血戰鋼鋸嶺》中,“戰爭的殘酷”都是透過人物對話的側面描寫出來的,包括男主角留下女友去參軍的動人場面、進入軍營後的不同言語及對於戰爭的描述和紀律要求,都在對整個大環境做著勾勒,而電影最核心的描寫就是將男主角由始至終的“單純善良”、“熱心樂於助人”的性格特點保留下來並應用於殘酷的戰爭,使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和對比。

    《血戰鋼鋸嶺》是一部有些戲劇化的傳記題材的故事,與《辛德勒的名單》不同的是,男主角是真實切身進入戰場,身上肩負救人負傷的重任,只是他到後來有些激進、有些失去理智的“無差別”救人也讓這個電影的戲劇化色彩和人物性格的刻畫推向極致。

  • 3 # 每日精選log

    因為此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看起來更加的真是不做作,尤其是作為戰爭片來說,真實是超級重要的。

    每一人都是有血有肉的,有人願意為了保家衛國拿起武器,刺向敵人的胸膛;也有人秉承著上天有好生之德,不願對別人的生命握有生殺大權。

    醫生更是如此,本著救人性命的是天職,結果卻要拿起槍去害人性命,當然主角是拒絕的。

    他在信仰和信念的支援下,僅憑一己之力拯救了數十條瀕死的生命。

    二、場景搭建好,道具服裝優良。作為一個離我們半個多世紀發生的事情,那時候的一切都無從得知,只能憑藉一些黑白照片和文字記錄,世界都是五彩斑斕的,海水是藍色的,森林是綠色的,血卻是紅色的。經歷戰爭的人多是拒絕的,最後卻不得不上戰場。

  • 4 # 阿大影庫

    戴斯蒙德·道斯,存在的理由是信仰,存在的價值令人傾佩。

    戴斯蒙德·道斯,一位真正用血肉之軀去戰鬥的勇士。

    你厭惡戰爭嗎?你崇尚和平嗎?你願意以己之身來穿梭在槍林彈雨之間,實實在在的築一面人肉之牆來堵住敵人毫不留情的槍眼嗎?

    你或者有著豪言壯語,說著以身抗敵義不容辭,但真當你的戰友渾身是血性命堪憂地倒在你面前時,當黑壓壓的子彈在你耳邊呼嘯穿梭時,當面露兇意的敵人傾巢而出時,你還能拍著胸脯信誓旦旦地衝鋒上陣嗎?

    更別說如道斯一般隻身上陣,不佩戴一刀一槍,直面槍林彈雨了。

    《血戰鋼鋸嶺》這部豆瓣評分高達8.8的電影改編的就是這樣一位傳奇人物的傳奇事蹟。

    那時正值二戰時期,在那樣一個烽火狼煙的年代,我實在是難以想象是怎樣的一種信念讓一位前線戰士堅持不攜帶武器上戰場。

    他對和平的執著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他不僅在乎戰友的性命,他也分外在乎敵人的性命,他不希望戰友有所傷亡,他也拒絕攜刀持槍上陣殺敵。

    他只想用自己的力量來保護我方的同時不傷害敵方,似乎他不在乎的,只有自己的性命。

    他每一次赤手空拳的上戰場都像是在用自己的性命來一場豪賭,老天或許也被他對於和平獨特的理解和意外的堅持所打動,竟讓他生生從鬼門關截回七十多條生命。

    他的信仰是和平,他的執念是和平,而這種和平的方式卻是讓我們由衷的敬佩。

    沒有人能執著至此,但道斯可以,所以他成就了二戰太平洋戰役的傳奇。

    沒有人能膽大至此,但道斯可以,所以他挽回了諸多性命。

    沒有人能無私至此,但道斯可以,所以他幾乎是憑一己之力,扭轉了整個二戰大局。

    道斯的信念也許在影片中僅僅只是救了七十多個人,但在事實上,他也許挽回了整個人類社會對於和平的理解。

    戰爭中的人們往往只是吧和平當作一種渴望,渴望勝利,渴望不再受人欺壓,渴望不再腹背受敵、內憂外患,卻忘了真正的和平不僅僅體現在自己這一方土地,更應該是人類文明所到之地處處皆和平。

    到底是從什麼時候起,“和平”變得狹義了?

    到底是從什麼時候起,“和平”代表的是簡單粗暴的消滅有害群體了?

    又到底是從什麼時候起,戴斯蒙德·道斯的和平觀這麼與世俗格格不入,甚至受人排擠了?

    道斯的和平觀帶給我們的衝擊越大,《血戰鋼鋸嶺》的評分也就越高,即便人們不願承認,即便人們拒絕面對,但這,確實是血淋淋的現實。

    《血戰鋼鋸嶺》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對當代社會和平觀的反思。

  • 5 # 劉小九兒

    戰爭的殘酷是一方面,看這部電影我第一次那麼深切的明白戰場上衝鋒陷陣是怎麼回事兒,那種真實,是很多電影不具備的,另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音樂,不信你把音樂關掉……絕對大打折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大宋少年志》劇裡禁軍盤問七齋後,王寬對韋衙內說,這你都能圓回來,算是誇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