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愚4

    其實,美國並無所謂的"債務"。因為美元是世界通用貨幣。因此,它開動印鈔機就可以抹平賬面。問題只在於,一旦急於抹平,美國會自己先死!

  • 2 # 聽我說完好吧

    你要看這個數字是什麼以及是怎麼算出來的。

    這個所謂的無資金擔保的責任債務(unfunded liabilities)數字是專門用來忽悠民眾的:將未來75年可能需要支付的社會保障金、老年醫療低保費用等總支出,減去預估的總收入。這個數字當然不是真正的美國政府的債務。

    為什麼說這個數字是用來忽悠人的呢?因為未來75年後的數字普通人真的不那麼容易分辨,隨著經濟的發展,假設每年2%的增長,75年後美國的GDP也會翻兩番,達到80萬億,100萬億的債務就一點也不可怕了。而這些負擔是分在75年裡分期支付的,這些費用也可以隨時調整,各項政策也可以修改。比如領退休金的最早年齡也隨時可以更改。最主要的,幾十年後的100萬億購買力還會像今天這麼令人震驚嗎?

    想象一下當年萬元戶多富有?現在呢?再想一下我們中國的退休金缺口(好像比美國還嚴重),不能維持了就延長退休年齡,說改就改了,多大點事?

    當然,美國的政治比較複雜。為何美國會有人拿未來幾十年後的數字來嚇唬人?因為政客們需要用這樣的數字來宣傳來拉攏選票。美國幾乎每個總統候選人的競選綱領都會描述出國家即將面臨巨大危機、而只有自己有解藥能解救美國的樣子。一想到自己的未來沒有保障,選民們自然會瞪大眼睛企盼著能給他們解決方案的政客。不是說美國的財政一點問題都沒有,但實際情況往往根本不是那麼極端。有些唯恐美國不亂的人看到這個數字像撿到了寶似的,可以理解他們的喜悅心情。但是我必須要說,事實比情感更重要。

  • 3 # 大方妹幾

    所謂的表外負債的性質不同於透過債券借入的負債。國債是政府以未來財政支出為背書的履行償債義務的正式書面承諾,“表外負債”指的是政府在未來的財政支出方面的“非書面”的承諾。如社會保障基金收不抵支時,國家財政就必須予以補貼,這也可以看作是政府必須要償還的債務。

    美國政府的表外負債包括:支援住房和教育補貼政策的顯性或隱性的貸款擔保,儲蓄存款保險,維護金融系統穩定性而進行的一些列流動性投放操作,社會保障及養老金支付的信用背書,以及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等。

    經濟學家Jim Hamilton最近指出,此類表外負債可能超過70萬億美元,是美國國債未償總額的三倍有多。其中最大的一部分是醫療保險,約佔總額的三分之一。

    美國政府的表外負債是否真的超過70萬億美元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如果美國的貧富差距繼續擴大,此類表外負債的規模將會越來越大。

    貧富差距繼續擴大,美國的普通百姓將會越來越買不起房,讀不起書,看不起病,越來越沒錢養老。住房貸款和教育貸款的違約率就會越來越高,養老金缺口會越來越大,貧困人口越來越多,美國政府為貧困人口支付的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的金額會越來越大。

    不管是要縮小“表內負債”規模,還是要縮小“表外負債”規模最根本的都在於縮小社會貧富差距。在一定範圍內社會貧富差距縮小,資本收入減少,政府收入和勞動收入就都能夠增加。政府收入增加,財政赤字將會減少。勞動收入增加,儲蓄率會提高,外債會減少。貧富差距縮小還有利於提高金融系統的穩定性。

  • 4 # 南雷霆峰

    其實美債為何物?它真的是債務嗎?想想我們的國債,去購買的時候,反正人民群眾是當投資去購買的,難道你去買會擔心銀行有一天不還你錢?

    這麼多國家去買美債,難道哪些理財專家腦子進水了,拿國民納稅錢往水裡扔,難道準備用債務來壓垮美國?美國是一個危險意識敏感之極的國家,怎麼可能自己挖坑?想想日本和我們都曾去併購美企,想想“廣場協議”,想想美國會議員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來調查和阻止。換了某些國家,有外資來搞合作,不亞於天上餡餅砸頭上那樣高興了。

    所謂美債還不起是一種陳詞濫調,是美國崩潰論又一種假說。美債就是會增值貨幣,提前發行而已,就算美元貶值,加上利息,美債還是保值的,只是比不過我們投資房子升值罷了,那你擔心房市崩潰沒有?

    再說美債還是由美聯儲獨立預算的,總統都不能干預。

    “唱衰美國論”用美債來說事,可以休矣,從別的證據來說事吧,如窮兵黷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空呼叫了一段時間後,長期閒置,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