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你好我是蓋丁
-
2 # 合肥張張張
電影提到了一詞“洛希極限”洛希極限(Roche limit)是天文學中的一個特殊的距離。當兩個天體的距離少於洛希極限時,它們就傾向於被“潮汐力”撕碎。
計算表明,地球和木星的距離如果低於103萬公里,那麼大氣就會在潮汐力的作用下脫離地球;如果距離低於7.44萬公里,那整個地球都會被撕碎.
-
3 # 海道世界
你提到是不是先停機,再開機的問題,簡單地說可以,但是實際上問題會很複雜。
比如,究竟在航天器到達哪個位置時,開始使航天器發動機開機以轉向?(而且航天器可能有好幾個發動機分別或者共同負責直行或轉向,改變噴口方向就可以。)
如果開機晚了,在很近的地方才開始讓發動機工作開始轉向,航天器將無法再脫離天體,或者成為天體的衛星,或者撞上天體,或者被引力差撕裂(引力差對於小體積、剛性結構的航天器影響較小,但對於大體積航天器或行星的影響很大)。
如果開機早了,在很遠的地方就開始讓發動機工作開始轉向,就達不到充分利用天體引力加速航行的目的,航天器需要燃燒更多燃料才能完成飛行。
比較合理的方式是,在遠離天體時,航天器航行方向對準或基本對準天體中心方向直線前進,以最大化利用天體引力加速。在加速到達一定位置後,航天器的發動機工作(之前也可能在工作但是工作方向為直線加速),使航天器偏轉一個角度,逐步避開天體,而且這種偏轉動作可能是多次、逐步進行的過程。
結果,航天器的執行軌跡可能是一條彎曲的弧線。
實際上,航天器的控制和執行軌跡,什麼時候開、關機,什麼時候加、減速,什麼時候偏轉,是在計算機及人工遙控情況下進行的,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
例如,出發地、目的地、時間、燃料消耗、航天器本身和太空中各種天體(例如恆星或者太陽、行星)的各種物理和天文學引數(軌道、現在位置、將來位置、質量、直徑、引力、物理和化學性質等)。
-
4 # 趣味影音
首先一點,這麼做是不可以的。
原因如下:
根據劇中的說法,此刻地球距離木星約為5萬公里,按照劇中的理論,當地球逐漸靠近木星時會受木星引力的影響而逐漸解體,最後會被撕成碎片。況且距離木星越近所受引力影響也越大,如果太近,可能引燃木星也無法讓地球逃離吧。可以發現,當地球被木星吸引後,地球表面出現了大的火山地震和板塊移動,還有地球的大氣被木星吸走了很多,因此,假如可以靠近木星在點燃木星的話,這一過程中,地球早就被摧殘的支離破碎,人類恐怕也滅亡了,所以無論如何都不能讓地球繼續靠近木星了。
-
5 # 小龍說天下
這樣是不可以的。《流浪地球》中吳京兒子提出用發動機引擎的噴火就燃燒木星引起爆炸從而產生衝擊波使地球逃離木星,這個想法國外科學家也提出過,但被否定了。原因是火焰的距離不夠遠,無法達到安全距離。如果地球到木星時,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距離越近,引力越大,加速度也會越大,此時引力已經足夠大,而且地球會不斷的加速衝向木星,而且會不斷的解體,並不斷的與木星相撞,此時對於地球是滅絕的災難。相反保持一定的距離,利用木星區域性爆炸產生的衝擊波使地球逃離木星是相較而言比較靠譜的
相關內容
- 《流浪地球》最後點燃木星的方案moss說是可能性為0,為什麼最後成功了?moss到底是否智慧?
- 《流浪地球》中地球為什麼一定要經過木星這麼巨大且不穩定的因素?是為了燃料嗎?
- 《流浪地球》裡地球透過木星引力彈弓加速時,木星的潮汐力不會把地殼擠爆嗎?
- 《流浪地球》裡點燃木星的橋段,在現實生活中的可能性有多大?
- 《流浪地球》中,為什麼吳京不直接開著空間站去點燃木星,還要地球上的人折騰一番再去呢?
- 《流浪地球》裡面大氣被木星吸走,然後自救後,大氣層會不會再生?
- 《流浪地球》地球逃離木星那一刻為什麼還能看見完好的木星?木星不是已經被點燃了嗎?
- 《流浪地球》中吳京為什麼去撞火柱而不是木星?
- 《流浪地球》裡地球上的氧氣和木星的氫氣結合,爆炸之後會不會把木星點燃變成一顆恆星?
應該有可能的,其實木星就是太陽系中一個優良的加速器,不但是在影視作品中,在現實中更是如此,在人類已有的數十次向著外太陽系發射的航天器中,很多航天器都利用到了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比如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先驅者號、新視野號探測器都曾經利用過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加速,好處不但是航天器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還能節省燃料。
如今人類飛行最遠的航天器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都是透過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而獲得了可以離開太陽系的速度的,已經航行到了210億公里外的旅行者2號,就是從木星這裡獲得了極大的動能,從剛到木星附近時的秒速不到10公里加速到了秒速35公里左右,經過幾十年的飛奔才跑到了如此遙遠的距離的。
實際上不止是木星具有引力彈弓效應,較大質量的天體都可以讓圍繞它執行的物體獲取引力彈弓效應,太陽系中的8大行星連同太陽都可以進行引力彈弓效應的運用,我們的地球也一樣,比如我們要去月球探測,但是我們的長征三號乙型火箭並沒有能力把嫦娥四號直接發射到月球軌道上,所以也是發射之後依靠地球的引力彈弓效應增加速度和擴張其軌道,最終讓嫦娥四號進入環月軌道執行。
而在《流浪地球》這部作品中,其實劉慈欣安排了太陽和木星共同給地球加速,故事中講到曾經有一段時間地球時而靠近太陽時而遠離太陽,這個時候正是利用太陽的引力彈弓效應給地球加速之時,後來地球又執行到了木星的附近,開始利用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給地球加速,這也是因為木星的質量巨大,是地球質量的318倍,現實中利用它的引力彈弓效應就可以把航天器加速到脫離太陽系引力的程度,小說中也是可以靠其大大加速地球離開太陽系的速度,而且還可以大大節省燃料,但在電影中則是由於木星引力出現不穩定狀況,導致地球難以脫離木星引力出現了撞向木星的可能,後來人類齊心協力克服了困難,才又開啟了流浪地球航向新家園的征程。
但如果真的將地球執行到木星附近,利用其引力彈弓效應的話,將是十分不可取的,因為木星的引力足以將近距離的地球拉變形,電影中地球的大氣都已經被木星吸收,如此近的距離,地球勢必會被木星引力揉成一個熔岩星球,甚至有被拉碎的可能,這是絕對不可以嘗試的,所以要讓地球利用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並不容易,這需要在很遠的距離上才能保證安全,然而距離太遠的話,引力彈弓的加速效應卻就又不明顯了。
以上純屬理論概述有不足之處望大家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