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妮妮27294
-
2 # 使用者6164410279403
唐玄宗開元十八年,孟浩然已經40歲了。他參加當年的進士考試,但名落孫山。在京期間,孟浩然和王維一見如故。結為至交。當時,王維在皇宮裡供職。一日,他私自邀孟浩然到宮中談詩論文。不料,家僕來報:“皇上駕到!”無處可躲的孟浩然只好鑽進了一張床底下。結果被唐玄宗發覺,王維只得如實稟告。驚魂未定的孟浩然這才從床底下爬出來。玄宗笑著問他:“孟卿朕是早聞爾名,可誦近作博朕一笑否?”孟浩然略加思索,便吟出著名的《歲暮歸南山》: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敞廬。 不才明主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明皇一聽,頓時板下臉來說:“你自己不求仕進。朕什麼時候遺棄過你?‘不才明主棄’。豈不是對朕的不滿?你為什麼不誦‘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那首詩呢?”玄宗當即下令:“放歸南山。終生不仕。”
孟浩然終於一生不得志。
孟浩然吃魚喪命
浩然(689年—740年),男,漢族,唐代詩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於求官與歸隱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釘子才了結了求官的願望,便隱居起來,從此以後便寫出了大量的詩篇。孟浩然的詩歌多為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雖不無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他和好友王維並稱“王孟”。其詩雖不如王維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造詣,而且是繼陶淵明、謝靈運、謝眺之後,開盛唐田園山水詩派之先聲。就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卻落得個“浪情宴謔,食鮮疾動”而死。史書對此有詳細的記載。
公元740年,即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南遊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孟浩然此時患有癰疽(一種面板和皮組織下化膿性炎症,區域性紅腫,形成硬塊,表面有膿包,有時形成許多小孔,呈篩狀,嚴重時,可能還會誘發敗血症)。此時孟浩然病將痊癒,郎中囑咐他千萬不可吃魚鮮,要忌口,否則以前的辛苦治療不光白費了,而且還可能會有生命的危險。
孟浩然與王昌齡是好友。既然是老友相聚,孟浩然自然會特別設宴款待,一時間,觥籌交錯,兩人相談甚歡。宴席上有一道菜歷來是襄陽人宴客時必備的美味佳餚——漢江中的查頭鯿,味極肥美。浪情宴謔,忘乎所以的孟浩然見到鮮魚,不禁食指大動,舉箸就嘗。
結果,王昌齡還沒離開襄陽,孟浩然就永遠地閉上了眼睛,時年五十二歲。
我時常想,若非王昌齡山水迢迢前來拜訪,現下該是有更多諸如“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般山水清恬的詩留了下來,孟浩然,定不必這麼早死。然歷史不可從來,孟夫子讓王昌齡這麼一訪,竟然永訣紅塵,又豈可怪罪?有句古話說的好:“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對於孟浩然的死,想必王昌齡定會愧疚一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