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山耕夫569

    可以說,一戰之後的法國就是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國家,甚至有些喪失人性的去對待一個戰敗國。

    誰都知道戰爭之後要恢復經濟,恢復工商業發展是需要時間的。

    而法國在一戰之後不是儘快恢復自身的戰爭創傷,而是像個沒有主見的怨婦似的抱怨德國對他的傷害。且又急於求成的逼著未成年的雞快點下蛋。

    可以說,當時的法國總統達拉第和時任英國首相張伯倫簡直就是一對愚兄愚弟。愚弟惹是生非,愚兄自作聰明。兩個人無獨有偶的把歐洲的政局最終攪的一團糟。一個人為自己理所應當,一個認為自己能給歐洲帶來和平。

    結果是被當時的政界貴族們謾罵和恥笑。尤其是張伯倫,被希特勒戲耍多次而不覺醒。可見其政治智慧的低能。

    而愚弟達拉第的行為,卻逼使德國加速了再次戰爭的發展速度。

  • 2 # 狼煙火燎

    二戰後形成的聯合國秩序一直就沒有變過,五大常任理事國美國、蘇聯(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但是在聯合國成立之初。並沒有把為二戰做出並不是很大貢獻的法國考慮進去,甚至中國的合法席位也差點被抹掉,這其中主要還是美、蘇、英三國的博弈的結果,法國能進入五常得感謝英國,並非美國!

    二次世界大戰是法西斯國家德國、日本、義大利發動,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一場戰爭,涉及全世界60多個國家,幾十億人口參戰,死傷更是慘烈。在此重大歷史災難面前,美國總統羅斯福最先提出構建聯合國的想法,當然美國的想法是建議一個以美國為核心的新的世界秩序!

    羅斯福初步建議由美、英、蘇、中組成維護世界秩序的四大警察,之所以考慮中國,確實是我們為二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無論參戰規模還是戰爭損失都十分巨大,在美國參戰前整個亞洲戰場都是我們在和日軍作戰,貢獻大;另一方面整個亞洲需要一個這樣的領導來保持地區穩定,而以我們四萬萬人的人口基數,聯合國如果缺少中國的幾億人口,這還算全球化的聯合國組織嗎?更重要的是,當時的中國可是站在美國一方的,美國需要拉攏我們抗衡蘇聯,牽制日本!

    然而羅斯福的這一建議,剛提出來就遭到斯大林和丘吉爾的反對。斯大林的意見認為世界只需要美國、蘇聯、英國就夠了,聯合國也以這三國為主導,斯大林一眼就能看出羅斯福的想法,知道美國想培養一個對抗和遏制蘇聯的國家,而是是這麼一個大國,蘇聯自然第一時間反對。英國丘吉爾也不希望中國加入,丘吉爾一直都瞧不上中國,他連與蔣平起平坐都不願意,更何況讓英國與中國平起平坐,而且英國還擔心香港的主權問題,擔心日後中國擁有話語權後收回香港。

    在美國希望中國進,蘇聯、英國希望中國不進的大背景下,大家開始扯皮了。而這時候的法國在二戰的貢獻其實並不突出,而英國希望日後法國能和自己並肩作戰,因此開始想法設法拉法國進來,這樣英國在聯合國就會有更大的話語權。而美國認為英法都是資本主義陣營,這樣就等於‘五大警察’中就有四位是資本主義制度,這對於對抗蘇聯是十分有益的。

    因此在扯皮中,中國希望自己能留在“五常”之中,再加上話語權並不大,因此法國加入也不得不同意;而蘇聯僵持了一段時間後,少數服從多數更何況二戰整個過程中都有求於美國,最後也就同意了,因此法國的加入事實上也是英美蘇中三國相互博弈和妥協的結果。

  • 3 # 王彬彬39

    法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大國,雖然法國最先被打敗,淪為法西斯德國的附庸。但是在二戰後期,戴高樂帶領自由法國抵抗組織捍衛了法國的尊嚴!

  • 4 # 五嶽掩赤城

    英國要求,蘇聯附議,為了制衡羅斯福拉中國進五常

    關於戰後組建聯合國,以及決定誰能成為五大常任理事國問題上,就是由二戰結束前的美國、英國和蘇聯決定。斯大林當時對於神馬常任理事國沒有太大概念,聯合國成立初期很多大會根本不去參加,提出就我們仨成為常任理事國不就行了嗎?

    而作為二戰後實力最強的國家,美國無疑擁有最大話語權,當時羅斯福提出要求拉中國進入常任理事國。理由提出一大堆,亞洲作為最大的洲理應有個常任理事國席位,日本犯錯誤被拿掉後就中國像樣;華人口最多,未來發展潛力很大;中國最早對法西斯作戰的國家,堅持到最後理應獎勵等等。當然最重要原因還是當時常凱申已經全面親美,接受美國援助,未來投票的時候,那一票基本上可以確定是投給美國的。

    對於羅斯福的這種“陽謀”,英國也不好反對,就靈機一動,對應提出拉法國進來。法國畢竟也是老牌歐洲國家,雖然二戰時打的稀巴爛,但好歹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老狗嘴裡也有幾顆牙,當時放眼世界實力第四還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同時法國跟英國一樣,即是“老歐洲”國家,又都是老牌殖民地國家,在很多國際問題上與英國利益和意見相近。

    對於英國的提議,蘇聯像是剛睡醒一樣,馬上附和同意。因為二戰剛結束的時候,法國前景實際上很不明確,法共的影響力很強大。在法國投降後,是法共領導法華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抵抗運動,擁有三十多萬游擊隊,有7.5萬名黨員在游擊戰中犧牲。所以對比戴高樂到英國去曲線救國,法共在二戰剛結束時更受法華人民青睞,當時是法國執政的“三方同盟”之一,在一年後的1946年大選時更是成為法國議會第一大黨。

    這樣一來,二對一,“陽謀”對“陽謀”,三方就關於常任理事國問題達成一致意見,五常就此確定席位,並且三方為這段“虛假的兄弟情義”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分手了還總喜歡幻想曾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