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隨緣初心
-
2 # 餘一鬥
在以前沒有農機,沒有農藥,沒有化肥,沒有煤氣的情況下,秸稈主要是用來作為生產生活用燃料。
以前的水稻小麥等作物的產量都非常低,種植規模也沒有現在這麼大,所以秸稈不像現在這麼多。另外以前沒有燃氣,很多平原地區燒火做飯用的都是秸稈。
而且以前沒有化肥,主要使用的是草木回家各種糞便。包括人糞,雞糞,牛糞和豬糞等。某人在收割完以後將秸稈曬乾和這些糞便一塊燒成草木灰,是上等的有機肥,可以用來給菜地和麥田施肥。
那個時候人和環境是相對友好的,因為工業汙染少而農業汙染並不是特別大。尤其是沒有農藥化肥,大規模種植業出現的機率比較少,大部分都是分散的小農經濟。他們對環境的汙染非常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說以前人和自然是非常和諧共處的。只不過現在汙染的程度大大超過自然自我淨化的能力,才使得整個社會的環境變得越來越糟糕,空氣質量差到爆表。
-
3 # 苦命人1952
六七十年代,我正年青,那時沒有化肥,到了冬季,生產隊在公社的組織下,大搞積肥,離城近的,到城裡搞垃圾灰,挑大糞,年老婦女在田地刨草皮堆制腐肥,那時農村山上到煙漫漫,全是燒製土灰,而且順便把茶油山雜樹雜草除了,茶油果來年掛的樹彎腰,那時山青水清,環保清淅,耕地鬆散,莊稼少病害,根本用不什麼農藥,河裡魚蝦成群,到今時,各種化肥農藥把土質板結,農民要花很大精力才能把莊稼種出,有報道,海洋由於人類使用各種藥,魚類都中毒,都食人類垃圾,專家不去查真兇,全怪農民燒製土肥煙霧,根本不是實質,八幾年,東北大興安嶺失火,燒山將近一個月,漫天煙霧,並沒汙染環境,只是林木受損嚴重,人們並沒受到煙霧致病的報道,今本用來燒製高效肥的農作物廢料和柴草,硬說汙染環境,強加在農民身上,農民沒專業水平,說不清,事久見真實,讓後人去道公理吧。
-
4 # 涵涵私廚
記得我小時候家裡還用著煤油燈,電都限時,還有那嘎斯燈,感受著那一點點光亮也好幸福,晚上躺在炕上,聽著那個廣播,那會家家戶戶有個小喇叭廣播,聽著各種聲音,有根線控制開關,那叫一個美,至於那個秸稈當然是做飯取暖用了,燒完的鍋底灰掏出來送到地裡當了肥料,家家戶戶視若珍寶,家裡還是那個老式手拉風匣子,吱喲吱喲拉著讓火更旺一點,那叫一個愜意,那會還是集體的土地,交公糧,交各種稅收,記得賣收時候都是在一個很大場地排隊等著,一個村分了八個小隊,每個隊一部打麥子機器,生產隊長負責安排排號,村裡人都是通宵在那忙活那點麥子,小孩更瘋,每個草垛都軟軟的,鑽來鑽去跳著玩,玩累了就草垛邊睡著,澆地時候都是大隊一個很大的揚水機往上送水到一個水庫裡,村裡各個小隊都把機器馬車送去或者小推車推去佔地方,搶那點水,農民收成就指著那點水,還有以前蘋果都是老品種,青香蕉,紅香蕉,紅裕,小國光,大國光,印度青,差不多都是這樣的皮厚品種,都是成熟後送去大隊,排號稱重賣完除去給大隊的剩下的錢是自己的,還記得小時候去包蘋果賺錢,那會五分錢一箱,是拿油紙包的,大人孩子都瘋搶排隊等賺那五分錢,等都忙完了就是收公糧了,每家都把最好的糧食裝袋送去大隊驗收,不夠就得補錢,不好的退回,那會能交夠公糧都特光榮,交完剩下點就是老百姓一年口糧,那會特喜歡過年,就為了吃口好的,一年吃不上一口肉,吃不上幾次餃子,白麵饅頭,那會那叫一個香,太多小時候的記憶,太多裝置不先進時候的美好,現在我們這邊也還好,還有火炕,還能大鍋蒸饅頭,大家都有用過這些老物件嗎?
-
5 # 農事小記
六、七十年代,那時候化肥、藥農緊缺,我家屬於下放戶,用拾來的豬糞、雞糞到生產隊換工分,再用累積的工分換糧食和稻草,在哪個年代稻草是好東西,我家燒鍋煮飯生產隊分的還不夠燒,常隨父親到野外砍柴砍草,曬乾後再用作燒鍋。農藥用量也不象現在這麼普遍、這麼大。記得那時夏秋晚上各生產隊都在野外燃起火堆,用火來消滅害蟲。雖然燒柴燒鍋有些汙染,但根本不象現在:主要來自工業汙染和生活汙染。
-
6 # 拖拉機跑得快
看到這個問題,一下子想起了30年前小時候在農村老家生活的場景了
隨著記憶的回放,想起了小時候父母是怎麼處理和使用秸稈的。
一是秸稈當柴火,做飯、燒水都是用的秸稈。
每年麥子收完了,一堆的秸稈要全部晾曬乾,然後垛成幾垛備用,有的可以用1年多呢。
還記得秸稈垛完了,需要在上面呼一次泥巴,防止雨水漏進去。每次呼泥巴前,都是我們小孩子最歡樂的時候,因為爺爺都是安排我們幫忙和泥巴,我們赤著腳在泥巴堆裡,玩的不亦樂乎啊。
二是秸稈喂牛。
小時候,家家都有養牛,除了夏天到田邊放牛,冬天就用秸稈喂牛了。我從4-5年級的時候,每次鍘草喂牛,都是我和爺爺一起完成的。爺爺負責往鍘刀喂入秸稈,我負責鍘,那時候我是半大小子,還有點鍘不動呢,經常跳起來吊在鍘刀柄上往下壓。
到上中學了,每個週末回家的時候,都和爺爺約著一起鍘草。後來外地讀書了,漸漸的就沒有鍘過草了。
想想都是美好的回憶啊
三是做點工藝
其實說是工藝,到不如說是農藝吧,我記得爺爺原來用稻草編過草繩,往手上吐一口唾沫,然後就編一下草繩。
還用玉米秸稈做過一個門簾,擋風效果不錯,就是醜了一點,哈哈
-
7 # 好朋友60462807
現在有環保專家主張禁止燒秸杆,認為霧霾是燒秸杆,燒秸杆做飯造成的,這是很片面的。中國有大片的丘陵山區,歷史上農作物收穫後剩下的秸杆和遺留物有的就地丟棄在地頭邊空隙地帶,過一段時間腐爛了。有的堆積一起燒成草木灰,當肥料使用。有的挑回家用做燒火煮飯的燃料了,稻草當做牲口的飼料或冬天的保暖材料,與糞便一起發酵後成為了很好的肥料返回農田。事實上歷史以來這麼處理農作物收穫後遺留物,對環境也沒有什麼影響。
-
8 # 小魚眼看世界
小時候,生活在黃河尾閭的一個小鄉村。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真的很落後,跟現在不可同日耳語。農業生產的動力來源是黃牛,農機極其稀罕。肥料則以土雜肥為主,偶爾會購買一點當地化肥廠生產的碳酸氫銨或者氨水,那時候村裡家家都有一口豬圈,養豬換錢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可以存一圈的糞。每到飯點,家家戶戶煙囪上冒出的炊煙,就知道這是在燒火做飯。
那時候,村裡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和棉花。這些作物的秸稈,都是好東西。
小麥收割完,到打場前還有一道重要的工序——上鍘刀,將一捆麥子的秸稈炸成兩段,這樣更便於打場。被鍘掉的那部分,可以燒火的燃料,也可以編織成麥秸席、草墩子等等;而打場後留下的麥糠和壓扁了的麥秸,就成了牛等牲畜的口糧。
玉米秸稈的利用率就更高了,掰完了玉米棒槌之後,人們用一個在當地叫“鎬子”的工具將玉米秸稈連根刨出來,在將根部去掉,運回家裡曬乾、碼垛,做牛的冬季口糧,還可以到磨坊裡打成粉,給豬做飼料。那些被看下來的根子則會在曬乾後填進灶膛。那時候,地裡總是會被收拾的很乾淨,散落在地上的玉米葉子、雜草都會被扒拉起來,要麼喂牲口,要麼做燃料。
棉花秸一般都是在次年春耕前從地裡弄回家,多數會被當做柴火燒掉,還有一些用來扎小菜園的柵欄。
哦,對了,那些燒火做飯後剩下來的草木灰,會被倒進豬圈裡,被豬踩了又踩,跟糞便混合在一起,最終又回到了地裡。
記得那時候,夏天的夜裡,躺在母親做的麥秸席,望著被許許多多一閃一閃的星星,點綴著暗藍色的夜空,偶爾有一顆流星劃過,真的好美,真的好愜意!現在,已經許多年都沒有見到過,夜空中那條割著牛郎和織女的銀河了。
總之,個人覺得焚燒作物秸稈對環境的影響,沒有那些專家說的那麼大!
回覆列表
沒有化肥、農藥、農機、煤氣,那要回到以前!我記的老一輩的說過,那時候地裡沒有草,草哪去了?都弄回家燒水做飯了!肥料怎麼弄呢,那時候全靠糞,沒有化肥的,那時候糧食產量低!哪像現在,化肥農藥殘留物那麼多,牛都是寶,要犁地種地的,這個問題好與壞只有老一輩才有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