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佛雲心靜自然涼
-
2 # 5分鐘心理
不可否認的是,強迫症患者確實有良好的自知力,但這種自制力並不是患者本身在思維上體現出完整的自知力,而是單一的,是症狀自知力,也就是患者能夠感到自己的某種思維或行為是不正常的,或是病態的,患者自己本身也希望消除這些病態的思維或行為,也就是強迫症症狀。
為什麼強迫症患者會有良好的自知力?心理學家認為:強迫症的症狀比較典型的具有三個缺一不可的特徵,第一個就是患者體驗的思維或內在的趨勢是他自己的,是他主觀活動的產物,但他有受強迫的體驗。其二,主觀上感到必須加以意識性的抵抗,這種反強迫與自我強迫是同時出現的。最後一點也就是患者有症狀的自知力。強迫症患者都會由於自我的強迫和自我反強迫,這種神經性的心理衝突,而且所出現的這種衝突又是尖銳的,也正是這一點是患者精神痛苦的根本所在,在正常情況下,幾乎我們每個人都有輕微的或者是短暫的這種衝突的體驗。
從現實的體驗上來看,只要我們對人性做深一步的反思,我們會發現強迫症的症狀是可以理解的,尤其強迫症的患者與我們正常人之間的差距,只是一個程度上的表現,所以單純的強調強迫症是無意識性質的是不科學的,尤其相對於強迫現象與強制現象的混淆更是不可取的。
因此如果從患者的自知力角度來說,正常人的自知力是體現在所有意識思維和行為體現上,而強迫症的患者的自知力,大多體現在症狀上的自知力,也就是將絕大部分自知力集中在自己所體現出的強迫性思維觀念或行為體現上。
為什麼無法控制反覆闖入的不必要的想法?如果從“不必要的想法”這一詞來理解,只能與強迫思維觀念聯絡到一起,這其中就包括強迫性的自我懷疑,強迫性的胡思亂想,強迫性的對立觀念等,這些在患者的大腦當中是常見的一種思維觀念的體驗。
其中的強迫性自我懷疑也是很普遍的,而真實性的強迫性懷疑就是對自己的懷疑,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強迫性懷疑與偏執人格者的猜疑是不同的,偏執人格者的猜疑是對他人不信任,而自我懷疑是猶豫不決或搖擺不定的一種思維,當然,如果比較嚴重的患者,會有真實感發生障礙的可能。
比如剛做的一件事情,或者是剛說出的一句話,就懷疑自己說的是否有錯誤,是否不正確,是否有對他人不利的語言等,幾乎是做完一件事情以後,都會懷疑自己是否說錯了話或做錯了事情,這一懷疑的想法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或是老固定在某一件事情或某一個問題上,翻來覆去的去懷疑。
曾經有一位來訪者跟我說,“我腦子裡面所想的事情總是跟現實或者實際,或者是真理唱反調,不能以這些東西平行,一旦與他們和諧統一了,我也難受,一旦與他們唱反調,我同樣難受,我怎麼樣去想都會讓我痛苦”。那為什麼無法控制反覆闖入的不必要的想法?這又要回到你的自知力上來說,當自我強迫思維與自我反強迫思維同時出現的時候,其兩種思維的出現都繫於自我,都是由於自我的認知意識思維所形成的,非外在的介入。
而自我在症狀上的自知力,又全部關注在我的強迫症狀上來,讓自己從內心上所產生的思維概念,就是一個疏忽與控制行為的體現,而並不是不想控制,而是想控制由於自知力的關注太過於集中了,所以把這種控制力等於就給化解了,而達不到控制的目的。
也就是說強迫症患者的自知力完全出現在症狀上,如果說你沒有把全部的自知力都出現在症狀上,但是你的集中力也都在症狀上,這就是強迫症患者的典型思維特徵的體現,並不是你可以用自己的思維去分配這種自知力或者說控制力,而完全是本著強迫症患者自身的需要,將症狀的自知力集中起來並充分的發揮,所以你根本就無法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去控制反覆闖入的不必要的想法。
-
3 # 飛揚心理王老師
強迫症有良好的自知力,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無法控制反覆闖入的不必要的想法。因為這個自知力,跟闖入性想法是兩回事。
所謂的自知力,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行為情緒狀態,有一個自我認知。拿強迫症來說,強迫者自己知道自己有強迫症,有強迫思維,這就是自知力,但是知道有這種狀態,並不知道這種狀態的產生機制。因此也無法剋制這種闖入性念頭的反覆闖入。
闖入一詞是一個形象性的比方,其實就是冒出來,也帶有一定的被動和被迫性,就是強迫者本身也不想老這麼想,但是大腦卻停不下來,好像被闖入進來似的,不請自來。
強迫思維,實際上是強迫者遇到了困難和糾結不清的問題,自身希望得到解釋和解決,但是又缺乏這方面的知識,經驗和能力,就像海水不斷的衝擊岩石一樣,反覆去嘗試卻不得要領,又不甘心又想解決,所以形成了這種不斷的解決,有不斷的失敗,又不斷的解決這樣的一個思維的強迫性重複。
解決的辦法就是在專業心理老師的指導下,面對這個困難,真正的分析這個困難的癥結所在,關鍵所在,真正的解決掉這個困難,這樣才能夠停止這種思維衝動和思維反覆。
回覆列表
走出抑鬱的心藥——活在當下!所有心理問題都是在壓力下逐漸沉浸在過去或者未來的意想中不能自拔!當你察覺自己又在想時,提醒自己:活在當下(因為你既不可能活在過去,也不可能活在未來),把自己注意力拉回關注當下!經過一週練習,(正念辦證行為療法)你就會找回自信。抑鬱本只是心理問題,負面思維形成習慣而後身體產生不適症狀,睡眠不好吃安眠藥調整,定義成病反而壓力巨增。抑鬱藥能改善症狀,但完全走出來關鍵在自己改變負性思維習慣,改變的方法就是轉移注意力:(多和家人一起看電視交流,玩遊戲,培養愛好,鍛鍊,愛大自然旅遊去。改變認知: 不過度關注小事,就是常說的不鑽牛角尖,不看網上負面資訊。每人都有煩惱要會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