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匯商

    毫無疑問,過去的半年,全球零售外匯行業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各國監管機構開始實施各種新規,致力於建立合法且健康的交易環境。

    經紀商的艱難期

    中國零售外匯保證金行業(市場)是複雜的。儘管這個行業在中國發展了近20年,但仍是一塊值得深耕的“肥沃土地”。

    對於媒體也好,經紀商也罷,這個市場始終是神秘的,唯一的特點就是,“地大物博,人口龐大,財富飆增”。

    中國的吸引力太大了

    19世紀的美洲西部,因為沒有法律和執法等國家暴力機關,充滿了各種犯罪與決鬥,燃燒復仇之火的快槍手,穿梭在這塊被稱之為“狂野西部”的土地之上。

    如今,“狂野西部”通常被我們來形容沒有監管的外匯市場,充斥著各種違規或遊離在“紅線”邊緣、甚至犯罪行為,比如中國以及東南亞各國。

    我們知道,零售外匯保證金尚未納入監管,但從性質上可以將其劃入網際網路金融行業,而從去年開始,應該說是網際網路金融監管最為嚴厲的年份。每一次國家部委有關“網際網路金融”的會議,都會讓整個互金行業高度緊張。

    毫無疑問,過去的半年,國家監管觸角延伸零售外匯領域,這是包括捲款潛逃等一系列行業風險事件爆發的必然結果。

    中國本土經紀商或具有海外背景的經紀商正面臨最為嚴峻及艱難的挑戰。當局已經意識到這個行業的混亂及潛藏的不穩定因素。

    因此,中國相關部門對各種金融實體採取了強硬的措施,包括支付通道的整頓、所謂的“掃樓”、約談,對一些涉嫌詐騙的公司展開大規模抓捕行動。這些措施讓行業發生“連鎖反應”,也促使整個行業熱度直線下降,迫使在中國境內運營的海外公司及本土實體重新面臨艱難的抉擇。

    一位經紀商負責人對筆者說,他現在最不想聽到或看到的,就是有關某家經紀商人員被抓或關門的訊息,這種訊息讓整個行業蒙上陰影,也讓所有從業者信心受挫。“有段時間,我覺得我們每天活在各種負面新聞的陰影下,讓整個人感覺隨時會崩潰了。”

    事實上,整個外匯行業的從業者,包括交易者,對國家的真實立場並不清楚,因為沒有權威機關的正式宣告或檔案公佈。

    政策意圖的不明晰導致行業停滯不前。不少這個行業的資深銷售離開原來的公司,也不少行業朋友考慮或已經轉行,他們試圖離開這個充滿風險的“雷區”。

    正如前面所說,中國是一個前景廣闊的市場,吸引了成百上千的交易商(黑與白),開始在中國開展零售投資業務。事實上,在過去十多年間,這個市場連續幾年出現令人鼓舞的增長。然而,一些冒險進入中國的交易商不得不忍受變化無常的動態政策。

    回顧這半年年來,當局採取的一些了強硬措施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諸如欺詐、跑路等普羅大眾關注的問題,反而殃及到一些中規中矩開展業務的外匯經紀商。而那些披著“外匯交易”、“區塊鏈/虛擬貨幣”等外衣的金融傳銷或金錢遊戲公司,依然在國內市場上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在經歷一系列政策風險與打壓後,許多經紀商不得不重新調整業務政策,有些經紀商放棄傳統的零售業務,轉入火熱的虛擬貨幣(區塊鏈)行業、有些開始轉入“地下”,甚至傳言數家經紀商被指示要求儘快結束業務。

    面對這種高壓態勢,我們會收到很多投資者或從業者的疑慮:中國的零售外匯業務是不是快落下帷幕?

    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政策將完全限制了外匯行業的交易活動,也迫使一些本地或海外經紀商退出零售業務。這預示著中國外匯行業進入了一個混亂、不確定及不受管制的全新時代。

    沒有人知道行業的情況會有多嚴重,也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相對準確的答案。或許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

    東南亞會是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與中國一樣,東南亞諸國的零售外匯市場亦神秘莫測。然而,去年底自今年上半年,來自中國的經紀商叩開了“東南亞的大門”

    這片人口總量不到中國一半的地區,卻隨著電子交易的發展,已然成為除日本、中國之外第三個外匯交易最為活躍的亞洲地區。

    如果把東南亞看成一個人口聚集在一塊大陸或海島的國家,那麼這個6億多人口的國家顯然會是下一個中國。這裡相對廉價的營商成本以及龐大的消費群裡,對任何一家經紀商來說,會是一個巨大的蛋糕。

    然而,這只是一個假設。

    但是,新加坡作為一個面積不到700平方公里,人口500多萬人的小國,對追求業績的經紀商而言,顯然沒有太大吸引力。

    儘管如此,東南亞對零售外匯需求仍較為強烈的,尤其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以及越南等國家。據一份調查資料顯示,東南亞這些發展中國家,18歲-50歲的人口占比最多,也是交易最為活躍的群體。

    有人說“越窮的地方,投機性越強”,這句話有其一定道理。和中國的一些偏遠地區的人一樣,嗜賭成性。這些人渴望從工作之外賺取更多的錢。加上一些經紀商的“快速致富”的宣傳,一夜暴富或許深深地烙在他們腦海中。

    不管怎麼樣,這個地區的外匯需求是真是存在的。這也是吸引國內經紀商和媒體上半年開始走出國門,踏上東南亞的動力所在。因為有利可圖,而不僅僅是規避政策風險。

    但是,我們必須面對一個事實,那就是東南亞潛在投資者體量、業務拓展的本土化措施、語言障礙以及信任等問題。

    鑑於此,東南亞能否成為經紀商或其他公司的最後救命稻草,還有待觀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雲層裡的溫度零下四五十度,為什麼地面溫度會這麼熱呢?地下溫度也比地面低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