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上,打算報考心理學專業,並尋求建議的高三/大四學生,常常發表這樣的言論:
“我從小對心理學比較好奇,喜歡觀察和探究人性,身邊的人都喜歡向我傾訴,我也很容易給他們共情,幫助他們走出糟糕的心情。我將來的理想是做一名心理諮詢師,也覺得自己很適合。高中/大學時,也常常和學校的心理健康老師聊,在學業壓力最大的時候,她給了我巨大的支援,讓我覺得心理諮詢這份職業很有意義。”
幾乎大部分選擇心理學專業的人,都有一個從事心理諮詢的初心。那麼現實和理想究竟是否有差距呢?
在《2013-2017年全國應用心理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大資料報告》中顯示,心理學專業的同學,畢業後的就業崗位分佈如下:
1,40.14%人力資源專員
2,18.5%行政助理
3,17.75%人力資源助理
4,17.11%銷售代表/銷售客戶代表
5,6.51%心理諮詢師
超過70%的心理學畢業生進入了HR這個行業,其中30%以上的是助理和行政等專業技能需求很低的崗位。
僅有6.5%的心理學畢業生真正走上了心理諮詢師的職業道路。
透過專業對口率的資料對比發現,2013-2017期間,全國所有專業的就業對口率在40%-45%的區間,而心理學專業的就業對口率在10%-15%區間,遠低於平均值。
在心理學入門的經典教材,菲利普·津巴多的《心理學與生活》中,第一章介紹了心理學的使命和目標,津巴多說:
心理學是一門為了提升個體和群體幸福感質量的學科。
這句話曾經感染了千萬有理想、有抱負、有知識、有能力的年輕人,投入心理學專業的學習,可是,在2019年的中國,冷冰冰的資料告訴我們,現實是如此刺痛人心。
二
“成事不必在我”
幸福感是一個宏大的人生命題,成為心理諮詢師也是如此。
當心理學生初入職場,瞭解這個世界的運轉規則之際,他們逐漸發現,這個世界上任何宏大的命題,都絕非靠個人力量可以撼動。
他們坐在公司小小的格子間裡,成為一個個宏大命題的小小螺絲釘。於是,“成事不必在我”成為很多人內心的一副安慰劑。
有些人接受了終身可能無法成為心理諮詢師的命運,但相信自己可以運用心理學的力量,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一些。
有些人把成為心理諮詢師的願望放在了內心深處,職場中的每一小步,都在往日後成為心理諮詢師,這個宏大命題上添磚加瓦。
因此,HR成為了這條路上,看似不錯的一種選擇。
但,事實如此嗎?
三
達則兼濟天下
窮則獨善其身
古人自有如此智慧: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心理諮詢作為一種助人職業,行業內普遍形成這樣一種共識,這種共識也體現在《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工作倫理守則》中,總則第一條即為“善行”,這意味著,心理諮詢師的工作是使求助者,從服務中收益。這是一種善行。
窮人往往有善心,更能同理那些困境者們,他們可以偶施善行。但是要求窮人從事一門善行的職業,往往是非常悖論的。這就像要求貧困者去做慈善一樣可笑。
於是,能夠從事心理諮詢的群體,必須獲得良好的經濟回報,或本身具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否則這門行業只能是培養一批泥菩薩。
在壹心理釋出的《2016中國心理諮詢師生存現狀報告》中顯示 ,心理諮詢師從業3-5年後,仍有45%的人年收入在3萬元以下,有18.3%的人收入在3-5萬元。這樣的收入水平,在他們所在的環境中屬於什麼水平呢?
該調查顯示,心理諮詢師主要分佈於一線城市。若以北京為例,北京統計局釋出的《北京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顯示,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2361元。據此推測,在一線城市的心理諮詢師們,將有三分之二的人出於平均收入以下,甚至接近一半的諮詢師連平均收入的一半不及,屬於低收入群體。
因此,哪怕“幸運的你”成為了一畢業,就走上心理諮詢行業的那6.5%,你將面臨的只能是入不敷出,被“財”所困的境地。
若非如此,作為“曲線救國”,從事其他行業卻心繫心理諮詢,逐漸走上這條路的心理學畢業生,他們的處境會更好嗎?
根據麥可思釋出的《就業藍皮書》中顯示,2013-2018年,全國本科畢業生就業起薪逐年上漲,從2013年的3650元到2018年的5135元,而全國心理學專業平均起薪2013年為3350,到2018年為4225,持續低於全國平均,且二者差距逐漸拉大。
懷揣助人理想的心理學畢業生,終將離理想漸行漸遠。
“成事不必在我”,也不可能在我了。
四
心理學專業究竟怎麼了
不論是從《2013-2017年全國應用心理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大資料報告》,還是麥可思權威釋出的《就業藍皮書》的反映,中國心理學專業的學歷教育,基本不及格。
究竟有多不及格?
心理學專業,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下,分為三個方向: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應用心理學。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108所開設心理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教育的高等院校,其中37所為師範類院校。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是全國心理學專業排名第一的、北京師範大學的校訓。作為全國心理學專業頂尖的高等學府,這裡的心理
在網路上,打算報考心理學專業,並尋求建議的高三/大四學生,常常發表這樣的言論:
“我從小對心理學比較好奇,喜歡觀察和探究人性,身邊的人都喜歡向我傾訴,我也很容易給他們共情,幫助他們走出糟糕的心情。我將來的理想是做一名心理諮詢師,也覺得自己很適合。高中/大學時,也常常和學校的心理健康老師聊,在學業壓力最大的時候,她給了我巨大的支援,讓我覺得心理諮詢這份職業很有意義。”
幾乎大部分選擇心理學專業的人,都有一個從事心理諮詢的初心。那麼現實和理想究竟是否有差距呢?
在《2013-2017年全國應用心理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大資料報告》中顯示,心理學專業的同學,畢業後的就業崗位分佈如下:
1,40.14%人力資源專員
2,18.5%行政助理
3,17.75%人力資源助理
4,17.11%銷售代表/銷售客戶代表
5,6.51%心理諮詢師
超過70%的心理學畢業生進入了HR這個行業,其中30%以上的是助理和行政等專業技能需求很低的崗位。
僅有6.5%的心理學畢業生真正走上了心理諮詢師的職業道路。
透過專業對口率的資料對比發現,2013-2017期間,全國所有專業的就業對口率在40%-45%的區間,而心理學專業的就業對口率在10%-15%區間,遠低於平均值。
在心理學入門的經典教材,菲利普·津巴多的《心理學與生活》中,第一章介紹了心理學的使命和目標,津巴多說:
心理學是一門為了提升個體和群體幸福感質量的學科。
這句話曾經感染了千萬有理想、有抱負、有知識、有能力的年輕人,投入心理學專業的學習,可是,在2019年的中國,冷冰冰的資料告訴我們,現實是如此刺痛人心。
二
“成事不必在我”
幸福感是一個宏大的人生命題,成為心理諮詢師也是如此。
當心理學生初入職場,瞭解這個世界的運轉規則之際,他們逐漸發現,這個世界上任何宏大的命題,都絕非靠個人力量可以撼動。
他們坐在公司小小的格子間裡,成為一個個宏大命題的小小螺絲釘。於是,“成事不必在我”成為很多人內心的一副安慰劑。
有些人接受了終身可能無法成為心理諮詢師的命運,但相信自己可以運用心理學的力量,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一些。
有些人把成為心理諮詢師的願望放在了內心深處,職場中的每一小步,都在往日後成為心理諮詢師,這個宏大命題上添磚加瓦。
因此,HR成為了這條路上,看似不錯的一種選擇。
但,事實如此嗎?
三
達則兼濟天下
窮則獨善其身
古人自有如此智慧: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心理諮詢作為一種助人職業,行業內普遍形成這樣一種共識,這種共識也體現在《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工作倫理守則》中,總則第一條即為“善行”,這意味著,心理諮詢師的工作是使求助者,從服務中收益。這是一種善行。
窮人往往有善心,更能同理那些困境者們,他們可以偶施善行。但是要求窮人從事一門善行的職業,往往是非常悖論的。這就像要求貧困者去做慈善一樣可笑。
於是,能夠從事心理諮詢的群體,必須獲得良好的經濟回報,或本身具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否則這門行業只能是培養一批泥菩薩。
在壹心理釋出的《2016中國心理諮詢師生存現狀報告》中顯示 ,心理諮詢師從業3-5年後,仍有45%的人年收入在3萬元以下,有18.3%的人收入在3-5萬元。這樣的收入水平,在他們所在的環境中屬於什麼水平呢?
該調查顯示,心理諮詢師主要分佈於一線城市。若以北京為例,北京統計局釋出的《北京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顯示,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2361元。據此推測,在一線城市的心理諮詢師們,將有三分之二的人出於平均收入以下,甚至接近一半的諮詢師連平均收入的一半不及,屬於低收入群體。
因此,哪怕“幸運的你”成為了一畢業,就走上心理諮詢行業的那6.5%,你將面臨的只能是入不敷出,被“財”所困的境地。
若非如此,作為“曲線救國”,從事其他行業卻心繫心理諮詢,逐漸走上這條路的心理學畢業生,他們的處境會更好嗎?
根據麥可思釋出的《就業藍皮書》中顯示,2013-2018年,全國本科畢業生就業起薪逐年上漲,從2013年的3650元到2018年的5135元,而全國心理學專業平均起薪2013年為3350,到2018年為4225,持續低於全國平均,且二者差距逐漸拉大。
懷揣助人理想的心理學畢業生,終將離理想漸行漸遠。
“成事不必在我”,也不可能在我了。
四
心理學專業究竟怎麼了
不論是從《2013-2017年全國應用心理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大資料報告》,還是麥可思權威釋出的《就業藍皮書》的反映,中國心理學專業的學歷教育,基本不及格。
究竟有多不及格?
心理學專業,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下,分為三個方向: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應用心理學。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108所開設心理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教育的高等院校,其中37所為師範類院校。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是全國心理學專業排名第一的、北京師範大學的校訓。作為全國心理學專業頂尖的高等學府,這裡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