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a袁莉莉
-
2 # 軍武最前哨
如果我們用“反器材步槍”的概念來看待兩者的話,那二戰時期的反坦克步槍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是巴雷特的鼻祖。因為“反器材”的概念比較籠統,它所打擊的目標包括裝甲、雷達、工事甚至飛機等等。
但反坦克步槍的戰場功能定位比較固定,就是重點打擊敵人坦克為主的裝甲類目標。二戰期間,德國、日本、蘇聯、英國、芬蘭等國家都有研發各自的反坦克步槍。
不過客觀而言,反坦克步槍之所以能在當時發揮效力,主要還是技術水平相對的結果:雖然彼時配備的反坦克彈藥穿甲能力有限,但恰好那一時期的裝甲厚度和質量也並不樂觀。可隨著後者的提升,對反坦克步槍子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反觀巴雷特,其研發已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由一名業餘槍械愛好者:朗尼-巴雷特設計並投產。相比反坦克步槍,巴雷特發展至今的功能已非常廣泛!它是一款真正意義上打擊多目標種類的反器材狙擊步槍。
在12.7毫米口徑範圍內,除巴雷特之外還有諸如TAC-50、精密國際、DSR-50等一眾競爭對手,但無論是槍械效能還是市場佔比,它們始終都無法撼動巴雷特的鰲頭地位。
其實,作為一款經典重型槍械,巴雷特投向市場、尤其是軍用市場的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美軍起初並不看好巴雷特,反倒是瑞典軍方在八十年代末首先為其開張。
直到海灣戰爭開始前不久,美軍考慮到M-16根本無法滿足沙漠作戰時缺少掩體的遠距離射擊要求,所以迫切的想要尋找一款威力大、射程遠、精度高的步槍;M82A1隨即進入美軍的視線並在1990年全面配備。
所以說,沒有哪款武器是一蹴而就誕生的,大部分的發展都存在後者借鑑前者的情況,這也是技術提升、成熟的必然趨勢。
-
3 # 瘋狗的輕武
嚴格的來說,不算
反坦克步槍當年是真用來反坦克的,而且並不是二戰,而是一戰時期德華人遇到英國的MK I坦克之後趕忙放大Gew98的口徑而造出來的毛瑟1918 13mm反坦克步槍。
到了後來二戰時期,包括英國小男孩、芬蘭L39、德棍Pzb、毛子PTRS/RD之類一水反坦克步槍流行。但到二戰後期,坦克的龜殼越來越厚,反坦克步槍開始被化學能穿甲的鐵拳、巴祖卡或者無後坐力炮替代。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中間隔了好久的斷層,直到80年代初,一款叫RAI500的12.7mm反器材步槍才出現在人們眼前。這玩意本來是用來配給巡邏艇,用來狙水雷或者小艇的。巴雷特本人當年還是個攝影師,便是看到了這玩意之後受啟發製造了巴雷特M82.
到了海灣戰爭開打之前,美國軍方結合了巴雷特這種大口徑狙擊槍在反器材上的優勢,再估摸著自家用M2重機在朝戰和越戰期間彈道穩定的特點。最終才有了反器材狙的今天。
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你可以說反坦克步槍是反器材狙的鼻祖。但兩者實際上應用場景是隔開了個斷層的。所以也可以認為並不是那麼回事兒
-
4 # 國平軍史
一戰時,面對兇湧而來的英軍“水櫃”,德軍發射的步槍彈和機槍彈,打在上面竟然皮毛無損,於是,德華人就緊急發明了反坦克槍,用來對付英華人的“水櫃”。
至此,隨著坦克登上戰爭舞臺,反坦克槍也差不多同步上場,演繹了精彩的矛與盾的攻防戰。
到了二戰時,交戰國準備的反坦克槍,幾乎就是一戰時德軍裝備的毛瑟1918式T-Gewehr反坦克槍的翻版,其中,比較有名的有英軍裝備的boys,口徑為13.9毫米,在英軍以及英聯邦軍隊中,把這個碩大無比的玩意稱呼為“反坦克男孩”。
1941年開始,蘇軍裝備了ptrs41和ptrd41,發射14.5×114毫米大威力槍彈,在同期各國反坦克槍中,不管個頭還是威力都是最大的,戰後在此彈基礎上,蘇軍發展出了著名的zpu型14.5毫米高射機槍。
而巴雷特是戰後80年代初設計的純狙擊步槍,只是口徑比較大為12.7毫米,使用的是勃郎寧M-2重機槍的12.7×99毫米子彈,射程比較遠,理論射程高達6000餘米,有效射程1850-2000米。
由於巴雷特發射大口徑子彈,因此可用來反輕型裝甲目標、武裝直升機等,也可稱為反器材步槍,具備有效射程遠、精度高、威力大的特點。
目前,有許多西方國家軍隊裝備了這把12.7毫米的大口徑狙擊步槍,用於戰時打擊戰場上的高價值目標。
綜上,源自一戰開發成功的二戰反坦克步槍,從其技術性能,以及作戰目標來看,與戰後開發的巴雷特狙擊步槍,是完全不同的兩類武器裝備。
在技術上,有一定的繼承性,特別是大口徑大威力子彈的開發,儘管有一定的淵源,但二戰反坦克步槍,不能視作巴雷特狙擊步槍的鼻祖,現代7.62、7.7、7.92毫米狙擊步槍,才是巴雷特狙擊步槍的鼻祖,原理和作用非常類似,只是將彈丸口徑放大而已。
-
5 # BlackGunpowder
某種意義上 這倆不在一條科技樹上
PTRS這類東西是為了讓高射機槍下地 打得就是裝甲車
M82這玩意是從貨架上拿現有的大型獵槍改進(雖然被炒作成了民主剋星·····)
回覆列表
從用途上講,兩者是相通的,二戰時的反坦克步槍打擊的目標主要為德軍前期的輕型裝甲坦克,彈頭鎢合金彈芯,對付輕裝甲目標效果還算理想,但到了後期,德軍的虎式,豹式和虎王坦克的出現,反坦克步槍便無法擊穿其正面裝甲,反坦克步槍在二戰結束後便銷聲匿跡,一直到巴雷特反器材狙擊步槍的出現,加之現代加工工藝和多彈種選擇,也賦予了巴雷特多工選擇性,其主要用途依舊是打擊敵對輕型裝甲車輛和重要設施,反人員也是次要任務,從用途上看,二戰時的反坦克步槍和現在的巴雷特有共同的用途,可以理解為巴雷特是反坦克步槍的延續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