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不平2018
-
2 # 地瓜白D
想想你20多的時候還聽話嗎?20多還要聽父母話的孩子基本都廢了,別忘了他是個獨立的個體,受的教育所處的生存環境和父母時代天差地別,只要不違法,就算他凡事做的不完美,做錯了,也都是屬於他自己的人生經驗
-
3 # 唱作人斌子
1,什麼是小孩?在父母眼裡你多大他都認為你是小孩,假如過了青春期,人格上他不是小孩了,所以父母應該做好正確的定義。
2,什麼是不聽話?聽誰的話聽什麼樣的話。在6歲以前是兒童形成生活習慣和道德觀的關鍵期,這時候父母的正確干預和教導是必須的。三四歲左右有個叛逆期,喜歡說不,七歲左右一個叛逆期,喜歡做父母不讓做的事,十二三青春期的叛逆更明顯了,但這些叛逆也都是有積極意義的,所以父母不能按照自己的規則去理解:孩子不聽你的就是不對的,不好的。
3,什麼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按照第2條,有些事即便父母不喜歡也應該支援他去做,不聽話的另一種解讀就是他有自我,不人云亦云,這是成功者必備的特質。但違背倫理道德,法律法規的,那必須要干預。
4,為什麼一定要教育?教的前提是父母會,又經過實踐證明是對的,才可以教,你都不會的怎麼教?時代發展產生太多新生事物,父母不會的沒有驗證的,你就不要亂教。不能教,那就育。農民不用去教莊稼怎麼長,但是他會育。出於客觀的愛,教育本可以沒有固定方法。本質上沒有願意做壞孩子的,不聽話絕大多數只是對父母不客觀的錯愛給予的一種反彈。
-
4 # 鈴蘭
小的時候太寵大了一般不太聽話,從小多講道理,教育他們熱愛勞動,愛祖國,愛父母,花錢不大手大腳,交好朋友,慢慢的就懂事。
-
5 # 驕陽似火3865
沒有好辦法,只能修理了。沒有規矩肯定是不會成方圓的。
修理規矩好孩子就是對孩子最大愛,否則你會懂的。
-
6 # 我愛我家lcx
小孩大了不聽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該怎麼教育?
有的是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不想讓爸爸媽媽牽著鼻子走,有的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孩子變得不聽話了,處處自以為是,叛逆期到了。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家長必須先搞清楚孩子逆反的原因:
一種是,孩子覺得自己做得沒錯,堅持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特別是男孩子,有個人的主見,平時不願意聽從父母的指揮。比如,孩子對某件事比較熱愛,他做這件事非常有把握,則會堅持自己的想法。
另一種是,家長對孩子平時管得太多,喜歡嘮叨,孩子厭煩,故意和父母對著幹。平時爸爸媽媽不注意和孩子搞好關係,任憑怎麼生氣都不為所動。這是在故意與父母作對,見父母拿自己沒辦法的時候,他反而會有一種勝利感。
第三個,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平時只知道遷就,當你提出不同意見,對它進行管教的時候很不適應,從而做出逆反的行為。當孩子進入小學或初中之後,家長髮現孩子任性刁蠻,如果這個時候管教孩子,它就不適應,容易出現逆反。
我個人的意見是:
當孩子與父母對著幹時,做家長的要判斷對錯在誰。假如孩子做的沒有錯,當家長的就不要高高在上了,該認錯的認錯。假如孩子的做法欠妥當,爸爸媽媽完全可以先對孩子的做法表示贊同,然後利用有利時機給孩子提一點小建議。比如,現在很多孩子喜歡購買網紅的產品,但網紅產品大多都是中看不中用。我們當家長的,一定要用平和的口氣與孩子交流,說說你的意見和看法,如果孩子還是堅持要買,你可以同意,但前提是買了這一次,不允許有下一次,這樣孩子會很容易接受。
當孩子故意與家長對著幹時,做家長的要說辭委婉。與孩子平等對話,切不可一味訓斥,更不要對孩子嘮叨,儘量簡單說明,多和孩子聊一些他感興趣的事情。假如孩子故意與你對著幹,其實是為了吸引你的關注,如果你不關注他,他很可能覺得故意搗亂沒意思,於是就不鬧了。
當孩子沒事找事,我行我素,做家長的務必做到該管則管,決不拖泥帶水。比如,孩子平時喜歡打遊戲沒有節制,與小朋友出去玩沒有時間概念,這些問題都要從開始就約定好,有必要約法三章,違反者嚴肅處理。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站在一邊,家裡的老人也不能採取哄的方式,全家要旗幟鮮明一致對外,這樣,孩子就沒有商量的餘地,自然會嚴格遵守。同時,只有這樣才能樹立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
7 # XFHL芬妹
怎麼說呢,只能說是某些方面吧,小孩不聽話,說明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以前小孩不聽話我心裡也是一把把的火,但有一次孩子在看兒歌mv的時候,有一首歌名字是得啵得啵得,裡面有一句歌詞,如果什麼都聽你的,我怎麼能夠比你強呀…我聽了又看看了又聽幾遍,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的是好事,正確溝通,對孩子對自己對整個家都好
-
8 # 北武蘇青
這個問題在以前很少見,但隨著近幾年的發展,這個問題變成了一個普遍問題,成為教育領域關注度很高的一個問題,下面結合我自身的看法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1、原因
這些年隨著物質社會的發展,溺愛小孩成為大部分家長的共性,這是最主要的原因。我現在回憶我們那個時候為什麼都聽話,因為我們害怕家長,做錯事家長打,老師打。那個時候有體罰的。現在是沒有的,家長不打,老師不打。學生怎麼會害怕呢?
2、對策
我個人認為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要有權威,不然你是管不住的。具體怎麼樹立自己的權威,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這裡就不多說了。
-
9 # 行走的番茄醬1
個人覺得小孩子不能太寵著,需要有的時候發火來教育。讓他知道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小孩子不一定要成績好,我覺得懂事,有原則就行。
-
10 # 鼕鼕26851
我寶寶不聽話時我會先跟他說,如果說不起作用時就冷處理,不理他,等他哭過了生完氣了再去跟他講道理。有時他不講理時纏著發脾氣也打
-
11 # 劉光揚講養生
要回答這個問題要關注小孩大了不聽話,是問題的關鍵和核心問題,因為小孩小時是教養和調教的問題,小孩大了是引導問題,這是人類普遍存在上傳下仿的傳統話題。都認為大了不好管教,不聽父母的話,要了解物件。父母經歷了正反兩方面歷練,是非辯別能力引導大小孩,要觀察他(她)的愛好和特長加以引導,不要一味的責備,更不能粗暴激化,嚴防適得其反的後果。培養正確與錯誤的分析判斷能力,激發潛能意識,發揮聰明才智辦力所能及的事業。
-
12 # 朱禮芳
孩子大了不聽話,這是大人們常常站在自己角度上的總結。其實孩子慢慢長大,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他年齡的增長,人際交往圈子也在變,也因此形成了他自己的思維模式和處事方式。當孩子的觀點和大人的觀點不同或衝突的時候,就不再完全按照大人的安排和想法去做事情的時候,大人就會覺得孩子不聽話。我認為大人應該去改變自己的思維,而不是用固有的想法去看待孩子。孩子年齡在變化,你的教育方式也應該改變。
-
13 # 張嘴侃農村
小孩大了不聽話,想幹啥就幹啥。這是極端不負責任的說法,必須堅決訂正。古話說由小看大不無道理,孩子小時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情有可原,乃孩子天性使然。但是作為家長切不可掉以輕心,“勿以惡小而為之”,孩子有了缺點錯誤,一定要及時教育引導,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千萬不可有“孩子想幹啥就幹啥”的心理,不然害了自家孩子。事實證明,許多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慣子如殺子的教訓不能不牢記啊!
-
14 # 李晉說
聽誰的話?你的?爺爺的?老師的?正確的?經驗的?領導的?
不是聽你的話,是你的話有沒有聽的價值。
你更多意思應該是頂嘴,犟脾氣這方面吧。孩子尊重思想,不是尊重年齡。
父母,不要倚老賣老,要學會跟孩子好好相處的方式。
-
15 # 賴頌強講孩子抑鬱休學
家長期望孩子說了就聽,其實是希望孩子服從自己。
聽話應該有兩個含義:你聽我的,我聽你的。
往往彼此傾聽得出的結果執行力更好。
“我以前兇吧,態度不好,他不聽我理解,可是現在我好好說了,他還是不聽。”這是家長困惑的地方。
常常家長會走進一個誤區,是什麼呢?
如果我放下身段,跟你好好說,那麼一定能到達我的目的:“讓你好好聽我的話。”
家長的目的就是要:你聽我的。
這個想法有個根本性的問題:沒有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上。
想想看配偶間如果這麼要求對方:你要聽我的,顯然會有矛盾,那麼放在孩子身上也一定遲早會出現矛盾,且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矛盾會增大或激化。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有哪些?我們一起來看看
(1)孩子的想法和大人的期望不一致
那麼孩子的想法呢?我還沒玩夠呢,等我玩夠了再說啊
所以家長的期望和現實就存在差距了,所以矛盾就出來了。
大人的感受就是,我的孩子不聽話
(2)孩子的好奇心讓他一而再而三地嘗試
比如說,商場裡面亮晶晶的商品,可能昂貴,也可能是易碎的;但是孩子對商品的價格和材質沒有概念,他對自己的能力認知不足,他也沒有辦法以預判形式是什麼樣。他沒有我們大人的社會概念,比如說碰壞了要賠,賠還要不少錢,而且這個錢賠出去沒有回報,是冤枉錢,這些孩子統統沒有概念;即使家長跟他說:“不要碰哦,壞了媽媽要陪的”這樣的話,他也只是聽,對他來說,不能理解是什麼意思。但是商品呈現出來的漂亮的樣子或者功能在實際地吸引他,讓他去一探究竟,所以他沒法聽大人的“離得遠遠的”
給大人的感受就是,這孩子越說越做,不聽話
(3)這是孩子一個個性化過程,對說“不”的產生的力量很享受
有的時候孩子說“不”或者反抗家長的時候,家長的激烈反應,讓孩子體會到“不”這個詞真的很有力量,那麼大的孩子很享受這樣的力量感。
比如說今天是規定的穿校服上學的日子,孩子說“我不想穿校服”。家長就著急了,“今天是規定要穿校服的,你不穿校服,你穿什麼?其他小朋友都穿,你不穿?”家長就噠噠噠,一頓講道理,目的是要說服孩子,給孩子的感覺就是被大人控制了,也感覺到我只要說“不”,就能把大人搞得雞飛狗跳,這個很有意思,所以他會常常來刺探一下大人
給大人的感受是,這孩子怎麼就說不聽呢,真不聽話
(4)孩子對“不要”的理解和大人不一樣
比如說,過馬路,大人認為過馬路就是快步走,謹慎前行,注意前後左右的行人啊,拐彎的車輛啊,總而言之要小心地儘快走到安全的地方
孩子聽到大人說過馬路不要跑,他拉著你的手,一蹦一跳,因為紅燈變綠了,大傢伙一快往前走的人流很讓人興奮啊,我是其中一個很讓人開心啊,剛才停著等,現在齊步走,這個很讓人激動啊,所以他的動作完全表現出他的感受和心情,他沒法理解那些個危險和緊張。
那麼大人的感受是:這孩子真是越是危險,他就越做危險動作,真是不會聽話的熊孩子
(5)大人不傾聽孩子
有沒有過這樣的情形,孩子說:“媽媽,快快,快看我”,他可能把你的大衣服披在身上了覺得很好玩,他可能把枕頭、玩具或者水桶頂上頭上了,他想要跟你分享他的創意,通常家長們沒有感受到危險,或者正在忙著的時候,都是很敷衍地看一眼,“哦,看到了”或者很不耐煩“唉呀,正忙著呢,沒看到嗎”於是這樣的反應也給孩子做了個榜樣,他也學到了,下一次,他也會這樣對待大人叫他比如吃飯啦,睡覺啦
這個時候家長忘記了自己曾經做過的示範,他只感受到當下孩子的行為:怎麼叫都不聽,真是不聽話哦。
那麼解決方案是什麼呢?
(1)審視自己的行為
每次孩子來找我們的時候,你覺察一下自己的行為,你有沒有在認真地聽孩子說話,你有沒有敷衍孩子,有沒有給孩子做“不聽話”的榜樣?
這個可以觀察一下自己或者你的配偶或者家人,當孩子叫你們或者跟你們說什麼事的時候,你的迴應方式是什麼,記錄下來
然後從現在開始,可以很認真地迴應孩子的每一次呼叫,即使你手裡正忙,正在炒菜,也可以把火先關掉,然後蹲下來,看看孩子是什麼事情,如果是需要花很長時間的,可以跟孩子說:“我聽到你叫我啦,我現在正在炒菜,吃完飯我們一起玩,好嗎?”或者你們可以約個時間,每天一個固定的時間一起交流的,讓孩子把要跟你做的事放到那個時間去,這個固定時間稱之為特殊時光。
(2)給孩子權力和選擇
比如孩子今天要穿一條紗裙子上學,可是天很冷;可以讓孩子先穿上衫裙子在門口試一試,讓她自己決定要不要穿;可以這麼說:“今天天氣比較冷,媽媽打算要穿絨的衣服。你如果要穿紗裙子的話,可能會冷,也可能不會冷;或者你可以先穿了在樓下走一走,再來決定穿不穿,好嗎?”
當然也可以根據裙子的厚薄和大小,給孩子有限的選擇:“你打算在裙子裡穿保暖衣還是穿外套呢,這個由你決定”——當然我們說這個有限選擇給出的選項是大人能接受的,就比方剛才那個例子,不管是穿保暖衣還是穿外套,大人都可以接受,就可以給出來做為選項,大人不能接受的,就不做為選項來提供。
(3)傾聽,進入孩子的內心
比如孩子一定要去看看那個電飯煲,可以抱著他在安全的範圍內,去看一看你是怎樣把米和水放進去的,是怎樣按鍵的,或者也可以抓住他的手指,讓他按正確的鍵。讓他體會參與的快樂
或者是孩子睡覺前怎麼也捨不得玩具,還想玩,可以跟他說:“嗯,這些玩具都很有意思,你一定想要玩到不想再玩為止,現在是睡覺時間,是你自己收玩具還是媽媽和你一起收?” 用共情的方法去理解孩子,讓他覺得被關注到。
(4)運用幽默
比如說洗了澡,不及時穿衣服,可以先用被子把孩子先圍起來,孩子通常很喜歡不一樣的處理方式,他會很享受光魯魯在被子裡的感覺。這個時候你還可以跟孩子玩遊戲,拿著他的衣服說:“嘖,這件衣服是誰的呢?他找不到他的主人了,是椅子的吧?........”
(5)尊重孩子,留出時間
通常我們說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不讓孩子受打擾,就是在他看書,玩玩具的時候不讓他在那個場景中被打斷。如果剛好到吃飯時間了,怎麼辦呢?提前一點知會孩子,讓孩子有一個心理預期,不要讓他立刻放下手裡的工作。
可以這樣說:“我們馬上就要吃飯了,你需要多長時間可以過來?”
也可以說:“還有五分鐘就要吃飯啦,你可以準備一下嗎?需不需要小鬧鐘提醒你?”如果孩子同意,那麼按個小鬧鐘,孩子可以聽到鬧鈴響之後按計劃行事。
回覆列表
不知多大了,如果成人了,就不需要那麼刻板了,因為他有了自已的獨立思考了,該放手時就放手吧,讓他去闖蕩,會闖出一番天地,何樂而不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