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帶"是地球上的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和北寒帶的總稱。"五帶"的劃分是天文氣溫帶。所以,五帶的劃分只考慮天文因素,而不考慮地理因素。劃分五帶的天文因素是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因此,五帶實質上是天文帶。"亞熱帶"在地理上屬於五帶之中,但不屬於"五帶"之一."亞熱帶"在地理上位於"溫帶"(天文上的中緯地帶,在南北緯23°26’與南北緯66°34’之間。南北溫帶各跨緯度43°08’,合佔地表面積的51.9%。)與"熱帶"(天文上的低緯地帶,在南北緯23°26’之間,跨緯度46°52’,佔地表面積的39.8%。)之間.詳細介紹如下:亞熱帶夏幹氣候(也稱地中海式氣候)。位於副熱帶緯度的大陸西岸,約在緯度30°~40°之間,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國加里福尼亞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洲的南端。它是處在熱帶半乾旱氣候與溫帶海洋性氣候之間的過渡地帶。這些地區受氣壓帶季節位移影響顯著,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氣流下沉,因而除大陸西部沿海受寒流影響外,夏溫十分炎熱,下沉氣流不利興雲致雨,所以氣候乾燥;冬季受西風影響,溫和溼潤。全年雨量適中,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之間,主要集中在冬季。 亞熱帶季風氣候。出現在北緯25°~35°亞熱帶大陸東岸,它是熱帶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綏的地帶。主要分佈在中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南、熱帶季風氣候型以北的地帶,以及日本南部和北韓半島南部等地。這裡冬季溫暖,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夏季炎熱,最熱月平均氣溫大於22℃,氣溫的季節變化顯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夏季較多,但無明顯乾季。同溫帶季風氣候相比,季節變化基本相似,只是冬溫較高,年降水量增多。 亞熱帶溼潤氣候。分佈在北美大陸東部北緯25°~35°的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灣沿岸地帶,南美洲的阿根廷、烏拉圭和巴西南部,非洲的東南沿海和澳洲的東岸等地區。從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來看,它們和東亞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是相似的,但由於所處的大陸面積較小,海陸熱力差異不像東亞那樣突出,因此沒有形成季風氣候。這裡的氣候特點近似亞熱帶季風氣候,而不同之處在於冬夏溫差較小,降水季節分配比較均勻。溫帶和亞熱帶大陸性乾旱與半乾旱氣候。這種氣候在北半球佔有廣大面積,主要分佈在北緯35°~50°的亞洲和北美大陸的中心部分。這裡深居內陸或沿海有高山屏峙受不到海風影響,終年為極地大陸氣團和熱帶大陸氣團互動控制下,冬寒夏熱,氣溫年、日較差都大,降水量少,呈現大陸性氣候特徵。由於所處緯度的不同,兩種氣候型在氣溫上也有差異,亞熱帶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氣溫顯著高於溫帶大陸性乾旱與半乾旱氣候,冬季月平均氣溫一般在0℃以上。此外,在南美大陸的阿根廷中南部因處於西風帶的雨影地區,來自太平洋的氣流越過安第斯山脈後下沉而絕熱增溫,加之沿海有寒流經過,空氣穩定,所以全年乾旱少雨,亦呈現溫帶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特徵。上述地區由於乾旱程度不同,自然植被有明顯差異。乾旱地區年降水量一般在250毫米以下,植物很少,呈現荒漠景色;在乾旱區外圍,年降水量在250~500毫米之間,為半乾旱地區。
"五帶"是地球上的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和北寒帶的總稱。"五帶"的劃分是天文氣溫帶。所以,五帶的劃分只考慮天文因素,而不考慮地理因素。劃分五帶的天文因素是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因此,五帶實質上是天文帶。"亞熱帶"在地理上屬於五帶之中,但不屬於"五帶"之一."亞熱帶"在地理上位於"溫帶"(天文上的中緯地帶,在南北緯23°26’與南北緯66°34’之間。南北溫帶各跨緯度43°08’,合佔地表面積的51.9%。)與"熱帶"(天文上的低緯地帶,在南北緯23°26’之間,跨緯度46°52’,佔地表面積的39.8%。)之間.詳細介紹如下:亞熱帶夏幹氣候(也稱地中海式氣候)。位於副熱帶緯度的大陸西岸,約在緯度30°~40°之間,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國加里福尼亞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洲的南端。它是處在熱帶半乾旱氣候與溫帶海洋性氣候之間的過渡地帶。這些地區受氣壓帶季節位移影響顯著,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氣流下沉,因而除大陸西部沿海受寒流影響外,夏溫十分炎熱,下沉氣流不利興雲致雨,所以氣候乾燥;冬季受西風影響,溫和溼潤。全年雨量適中,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之間,主要集中在冬季。 亞熱帶季風氣候。出現在北緯25°~35°亞熱帶大陸東岸,它是熱帶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綏的地帶。主要分佈在中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南、熱帶季風氣候型以北的地帶,以及日本南部和北韓半島南部等地。這裡冬季溫暖,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夏季炎熱,最熱月平均氣溫大於22℃,氣溫的季節變化顯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夏季較多,但無明顯乾季。同溫帶季風氣候相比,季節變化基本相似,只是冬溫較高,年降水量增多。 亞熱帶溼潤氣候。分佈在北美大陸東部北緯25°~35°的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灣沿岸地帶,南美洲的阿根廷、烏拉圭和巴西南部,非洲的東南沿海和澳洲的東岸等地區。從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來看,它們和東亞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是相似的,但由於所處的大陸面積較小,海陸熱力差異不像東亞那樣突出,因此沒有形成季風氣候。這裡的氣候特點近似亞熱帶季風氣候,而不同之處在於冬夏溫差較小,降水季節分配比較均勻。溫帶和亞熱帶大陸性乾旱與半乾旱氣候。這種氣候在北半球佔有廣大面積,主要分佈在北緯35°~50°的亞洲和北美大陸的中心部分。這裡深居內陸或沿海有高山屏峙受不到海風影響,終年為極地大陸氣團和熱帶大陸氣團互動控制下,冬寒夏熱,氣溫年、日較差都大,降水量少,呈現大陸性氣候特徵。由於所處緯度的不同,兩種氣候型在氣溫上也有差異,亞熱帶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氣溫顯著高於溫帶大陸性乾旱與半乾旱氣候,冬季月平均氣溫一般在0℃以上。此外,在南美大陸的阿根廷中南部因處於西風帶的雨影地區,來自太平洋的氣流越過安第斯山脈後下沉而絕熱增溫,加之沿海有寒流經過,空氣穩定,所以全年乾旱少雨,亦呈現溫帶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特徵。上述地區由於乾旱程度不同,自然植被有明顯差異。乾旱地區年降水量一般在250毫米以下,植物很少,呈現荒漠景色;在乾旱區外圍,年降水量在250~500毫米之間,為半乾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