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育思考1996

    這個評價是很難的,從不同角度對他的評價是不同的。

    首先從歷朝來看,變法的發動者或是生前或是死後總會被當時權貴階層聯合絞殺,因為變法的核心是將社會積弊化解(或者說將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透過新的制度分配給另外的人以促進社會進步),就必然要遭到反擊,無論你變法是否對社會產生效果。

    從個人角度而言,為了實行變法制度而進行的一系列政治鬥爭和張居正對萬曆皇帝嚴苛的教育以及明朝文官集團對皇帝的強烈抨擊,給皇帝造成張居正功高震主和專政獨斷的印象,以致張居正死後萬曆做的任何決定,文官集團都會拿來和張居正做對比和抨擊。這個時候萬曆恨的不僅僅是張居正,而是整個文官集團,既然說了不算後面乾脆多年不上朝。

    不同角度的你從哪個角度評價呢?

  • 2 # 執著的放牛娃

    對張居正的評價,應該從這幾方面來:

    第一,個人的價值有無體現。在經歷了嚴嵩、徐階、高拱三任首輔後,張下定決心,排除萬難,大刀闊斧改革稅制,實行一條鞭法;同時,加強官員考核,實行考勤制度,明朝國庫日漸充盈,軍事實力不斷提升,官員工作氛圍為之一變。可以說,張實現了他的抱負,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做到了歷任首輔都未做到的,可謂政績卓著。

    第二,深遠的社會影響。他及時止住了國家的衰退趨勢,重新煥發了國家應有的生機。一條鞭法,開創了最大程度兼顧各方利益,又能實現目標的先河,從此把實物稅收轉化為貨幣稅收得觀念深入人心,清朝雍正年間的攤丁入畝,其實就借鑑了張的改革思想。

    第三。無法做到善始善終。這個幾乎是改革家的共同命運,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改革是對現有利益的重新分配,是為了嘗試讓資源得到最最佳化配置,那麼必然會觸動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引起他們的反撲。在古代,首輔也好,宰相也罷,他們的權力,很大程度上依賴皇帝,基礎很脆弱。皇帝的變更,或者抗壓能力的不足,就會使改革功虧一簣。商鞅、王安石、范仲淹、張居正,結局都不太好,或車裂,或身敗名裂,或黯然辭職。解決此問題的根本,在於建立法治社會,用制度代替個人權威。所以,近代以來各國的改革,成功居多,就是這個原因。

  • 3 # 老李家的蝸牛

    我感覺張首輔和李中堂哥倆黃泉路上應浮三大白,張:來第一杯,敬汝之才。張:這第二杯,惜汝之識。李:第三杯,悲吾之遇啊!啊哈哈哈!來生願做一片雲,來去聚散瀟灑自在。。。。。

    大廈將傾,一木難支。有人流芳千古,有人萬世罵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日之後》7.17新版本里的專家職業怎麼樣?關於新傢俱、時裝、配方,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