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蘇聯,其實很多國家的裝甲車輛都有帶圓木的習慣,包括我們自己的最新坦克!戰爭中坦克是衝鋒陷陣的,走在部隊的最前沿,而天氣和一些地理因素是無法選擇的,戰時為把握時機,坦克透過泥濘沼澤之類的不利環境時不到萬不得已是不能隨便繞路的,這時候很可能就發生淤陷現象而爬不出來,野外作戰哪裡來的拖車,而且幾十噸的坦克也不一定就能拉出來,這時候就靠這根木頭自救,所以後面這根木頭也叫自救木!
自救木誰也說不清楚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因為這個不是坦克的制式裝備,只是二戰坦克兵在作戰時突發奇想而弄出來的,二戰時坦克兵們為了能夠更好的生存,自己給坦克增加裝甲厚度,於是直接將新鮮樹木、廢棄的鋼板等固定在坦克重要防護部位,可能在遇到淤陷情況時,這些圓木還可以幫助坦克脫困,然後慢慢的改進脫困的方法,就有了今天的自救木了。
自救木的使用方法很簡單,坦克發生淤陷時,首先將裝在坦克尾部的自救木取下,利用掛載自救木的鋼纜和掛鉤分別裝在兩個坦克主動輪正前方履帶的中部履帶齒上,之後使用鋼纜將自救木固定。最後發動坦克,掛一擋或倒擋,並控制坦克進行轉彎動作,分別將自救木拉緊。之後保持坦克直行後給油,當圓木處於主動輪下方時,坦克應熄火,乘員在此時需要將鋼纜和自救木解除。隨後重新發動坦克,保持一檔或倒擋前進(後退),慢慢的脫困。如果一次不能有效的脫困,可以往復這些動作,而且可以借用其他坦克的自救木,幾根自救木搭配使用塔克自然就可以出來了。
(圖:M1坦克淤陷後,直接透過強大動力調整坦克車體位置來完成脫困)目前我們和俄羅斯的坦克用自救木的情況較多,而西方已經開始淘汰自救木了,因為西方的新式坦克的動力充足,比如M1坦克獲得了1500馬力和27.5超高推重比,遭遇一般的淤陷透過充足的動力進行坦克車體的調整完成脫困,一根自救木就體現出了坦克動力的差距,所以同志仍需努力啊!
不光是蘇聯,其實很多國家的裝甲車輛都有帶圓木的習慣,包括我們自己的最新坦克!戰爭中坦克是衝鋒陷陣的,走在部隊的最前沿,而天氣和一些地理因素是無法選擇的,戰時為把握時機,坦克透過泥濘沼澤之類的不利環境時不到萬不得已是不能隨便繞路的,這時候很可能就發生淤陷現象而爬不出來,野外作戰哪裡來的拖車,而且幾十噸的坦克也不一定就能拉出來,這時候就靠這根木頭自救,所以後面這根木頭也叫自救木!
自救木誰也說不清楚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因為這個不是坦克的制式裝備,只是二戰坦克兵在作戰時突發奇想而弄出來的,二戰時坦克兵們為了能夠更好的生存,自己給坦克增加裝甲厚度,於是直接將新鮮樹木、廢棄的鋼板等固定在坦克重要防護部位,可能在遇到淤陷情況時,這些圓木還可以幫助坦克脫困,然後慢慢的改進脫困的方法,就有了今天的自救木了。
自救木的使用方法很簡單,坦克發生淤陷時,首先將裝在坦克尾部的自救木取下,利用掛載自救木的鋼纜和掛鉤分別裝在兩個坦克主動輪正前方履帶的中部履帶齒上,之後使用鋼纜將自救木固定。最後發動坦克,掛一擋或倒擋,並控制坦克進行轉彎動作,分別將自救木拉緊。之後保持坦克直行後給油,當圓木處於主動輪下方時,坦克應熄火,乘員在此時需要將鋼纜和自救木解除。隨後重新發動坦克,保持一檔或倒擋前進(後退),慢慢的脫困。如果一次不能有效的脫困,可以往復這些動作,而且可以借用其他坦克的自救木,幾根自救木搭配使用塔克自然就可以出來了。
(圖:M1坦克淤陷後,直接透過強大動力調整坦克車體位置來完成脫困)目前我們和俄羅斯的坦克用自救木的情況較多,而西方已經開始淘汰自救木了,因為西方的新式坦克的動力充足,比如M1坦克獲得了1500馬力和27.5超高推重比,遭遇一般的淤陷透過充足的動力進行坦克車體的調整完成脫困,一根自救木就體現出了坦克動力的差距,所以同志仍需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