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6299010259

    “餓死不吃嗟來之食”這句話來自《禮記.檀弓》中的《不食嗟來之食》:

    揚其目而視之,曰:“予惟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成語“嗟來之食”也出自於此。嗟來之食,原指憫人飢餓,呼其來食。後多指侮辱性的施捨。嗟,不禮貌的招呼聲,相當於“喂”。

    《不食嗟來之食》原文:

    齊大飢。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而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惟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與,可去,其謝也,可食。“

    譯文:

    齊國發生了嚴重的饑荒。黔敖做好飯湯等食物擺在大路邊,等待把食物給飢餓的人來吃。

    一天,有一個飢腸轆轆的人用衣袖遮住臉,拖著鞋子,昏昏沉沉地走了過來,黔敖左手端著食物,右手端著湯,對他吆說:“喂!來吃吧!”那人瞪大他的眼睛盯著黔敖,說:“我就是因為不吃侮辱我的尊嚴的食物,才餓成這個樣子的”。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終餓死了。曾子聽到這件事後說:“恐怕不用這樣吧!黔敖無禮呼喚時,當然可以拒絕,但他道歉之後,仍然可以去吃。”

    啟示與含義:

    不食嗟來之食是說為了表示做人的骨氣絕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別人的施捨,哪怕是餓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月曼基康貓拉稀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