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靈魂的感觸
-
2 # 韓闖1052
當老子的越厲害,就對自己的兒子越看不上,不光是皇帝,自古以來的老子都一樣,只不過當皇帝的老子有人記錄,讓我們都看到了罷了!
-
3 # 逆時針霧隱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老子優秀兒子也差不到哪去。更何況皇帝的老婆多,兒子自然就不少。兒子個個優秀,就自然有的較量了。怎麼甘心讓老大當皇帝。自然就形成了拉幫結派的局面,明裡暗裡的爭鬥。最後的局面是太子一個人對抗自己的眾多兄弟,可想有多累。結果自然當太子的就死的早了。
有句古話說得好,叫“虎父無犬子”,然而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這句話在古代的偉大帝王身上卻是怎麼也體現不出來!縱觀中國古代史,凡是有卓越成就的偉大帝王,其太子的結局往往很悲慘,其後繼者也多為平庸之君。
一掃六合成就千古霸業的秦始皇,其公子扶蘇到頭來卻是落得個自殺身亡的悲慘結局,而秦王朝也終在秦二世胡亥的手中走向了滅亡;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漢武大帝,其太子劉據卻落得個被逼造反以致滿門屠滅的下場;一代聖君唐太宗所立的太子李承乾最後也是被逼造反終流放至死;康熙大帝的太子,那也是相當悽慘,太子胤礽經歷幾次廢立,後來被逼造反而被圈禁至死。再看明太祖朱元璋,太子朱標死得早,朱元璋將全部希望寄託在了皇太孫朱允炆的身上,然朱允炆的結局我們都知道,皇位還沒坐熱就被叔叔給奪了!這些帝王都是中國古代皇帝中的佼佼者,然他們太子的結局為何就這麼悽慘呢?在我看來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競爭激烈
往往有作為的帝王,其繁育的子女也是非常之多的,相信很少會有皇子不覬覦皇位,而這也不可避免的加大了儲君的壓力,想謀奪太子之位的人多了,在位的太子又何嘗不是如坐針氈呢?像公子扶蘇,太子李承乾,太子胤礽便是這類的典型。
二:皇帝活得久註定了太子之位的變數更多
不要以為太子好當,實際上這也是個“燙手的山芋”!俗話說“夜長夢多”,相信沒有幾個成為太子的皇子不希望早日繼承大統,因為這時間拖得越久,這其中的變數也就越多。做太子是有很大壓力的,而長期處於這種壓力之下人就會“魔化”,這也是為什麼歷朝歷代經常出現太子造反的原因。古代偉大的帝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便是他們在位的時間一般都很長,而這也註定了他們所立的太子變數更多。像太子劉據,就是因為漢武帝晚年聽信奸臣讒言才逼得其造反,以致劉據落得個悲慘下場。
三:太子立得太早
古人常言立儲乃國之根本,往往古代偉大的帝王在立儲一事上都比較果斷,太子人選都確立得比較早,像康熙大帝的兒子胤礽剛滿週歲時便被確立為了皇太子。而這有什麼弊端呢?
其一:坐享其成,“成功”來得太容易註定了自己人生的成長不容易。
其二:太子的時間做長了壓力也就會累積得越大。
其三:容易形成黨爭。太子胤礽之所以後來被廢,便是因這黨爭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