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只愛潘多拉
-
2 # 不正經的軍棍
統一一個結局:都死了
太子制度是中國古代的君主繼承的一個方式,皇帝上位,立儲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挑選自己兒子中最好的來做繼承人。當然其中有很多說道,立嫡還是立長之類的。
如果按照正常的繼承製,那麼太子當皇上天經地義,但中國大部分時間裡,皇帝的繼承人很多都不是太子,至少一半吧。很多篡位的人、禪讓的。除去朝代更替,還有很多事內部出現紛爭,導致太子被廢被殺。最著名的便是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了自己哥哥弟弟,威逼父親,走上皇位。還有一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明太祖朱元璋的兒子朱標,才幹沒話說,然而英年早逝,一命嗚呼,皇太孫朱允炆繼位幾年,朱棣發動靖難,走上了皇位,從此朱允炆消失。
通常,沒能當上皇帝的太子都是因為自家人爭奪皇位明爭暗鬥,很多人在爭奪中死去,這其中就包括皇太子。當了皇太子的人,是名正言順的合法繼承人,而造反上位的,最忌諱的是別人說他是造反的。如果之前的皇太子還活著,那麼即便造反之人當了皇帝,也是難以服眾。一旦走了出去,便可以以皇位繼承人的身份蠱惑人心,從而煽動造反。
所以,當不上皇上的太子,絕對不會有好下場。
皇太子是古代皇位的法定繼承人,一般會在皇帝死後或皇帝主動退位後成為新的皇帝,但是也有大量的皇太子,最後和皇位無緣。大多數情況下,皇太子們一旦當不上皇帝,只有死路一條,比如唐高祖的皇太子李建成,被李世民殺死在玄武門外。有的則終身監禁,比如康熙的皇太子胤礽,他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太子了,因為此後清代就廢除了明立皇太子的制度。
沒有當上皇帝的皇太子中,其中結局最離奇的是契丹國(遼朝)的首任皇太子“耶律倍”。耶律倍是契丹國的開國皇帝阿保機的長子,916年阿保機正式稱帝,即皇帝位,從契丹可汗變成了“皇帝”,當年就立耶律倍為皇太子。
阿保機稱帝,表明他想做中國的皇帝,他的理想不只是當一個契丹人的可汗而已,所以他對耶律倍的培養是以“中國皇帝”的標準進行的,從小就讓他讀書學習漢族文化,修建了“望海堂”,購買了萬卷圖書收藏其中,在父皇阿保機的精心培養下,耶律倍成為一個漢文化修養很高的契丹人,史稱他“通陰陽,知音律,精醫藥”,對契丹文和漢文都非常精通,曾把漢文《陰符經》翻譯成契丹文,又善於畫人物畫。
當時五代十國,中原大亂,阿保機是有機會入主中不原的,他最初想把自己的繼承人培養成一個精通漢文化的人,目的當然是為了將來統治中原用的。但事與願違,阿保機幾次南下,都被當時割據太原的晉王李存勖(後來的唐莊宗)擊敗,他想在有生之年入主中原最後失敗。
這樣他培養起來準備接班的皇太子耶律倍就很尷尬了,契丹國沒能入主中原,在阿保機死的時候,仍然是一個以契丹人為主體的政權,一個非常像“漢人”的皇太子引起了契丹各方的不滿,大家都不支援他。儘管阿保機臨死前,耶律倍已經是“皇太子、人皇王、東丹王”,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926年7月,阿保機駕崩,在皇后述律氏和元老重臣的操作之下,以阿保機沒下葬為由,把皇位空缺一年多,最後奪位失敗的耶律倍,只好在927年11月公開宣佈自己放棄皇位繼承權,推薦自己的二弟天下兵馬大元帥耶律德光為新皇帝。他則只做東丹王,回到自己封地。
做不上皇帝的皇太子恐怕是最危險的人物,耶律倍深知自己的情況非常危險。新皇帝一步一定會對自己下手,所以930年他突然率領親信,把自己收藏的書籍裝船,從遼東渡海流亡中原。
他可能是歷史上惟一一個沒有當上皇帝,而流亡外國的皇太子吧。他到中原後受到當時統治中原的後唐皇帝唐明宗的熱情款待,賜姓李,賜漢名“贊華”。他在後唐過了幾年的安穩日子,但最後還是死於非命。
唐明宗死後,後唐內亂,佔據太原的河東節度使石敬塘起兵造反,937年石敬塘攻入洛陽,耶律倍在混亂中被殺,有的人說他是被後唐末帝李從珂所殺,也有的說他是被石敬塘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