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231804048218

    翻譯:一個人獨處,在無人看見的地方要警惕謹慎,在無人聽到的時候要格外戒懼,因為不正當的情慾容易在隱晦之處表現出來,不好的意念在細微之時容易顯露出來,所以君子更應嚴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漸,把不正當的慾望、意念在萌芽狀態剋制住。其要求人戒慎自守,對不正當的情慾加以節制,自覺地遵從道德準則為人行事。

    寓意:作者是在點醒體道的君子,對於這偉大的天道,即使在眾人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也要謹慎儆戒,而不可以有一時的疏忽大意。即便在眾人聽不見的地方,也是一樣。這樣,無論是在人前,還是在人後,存向善之心而努力自修的君子必須時時刻刻注意自己德性的修養,而不可以人前一套,人後一套。否則,是不會在德性的修養上有真正的進步的。

    “莫見乎隱”,“見”應作”現”講,即顯現。見是顯現在外的外在,隱是指內心的實質。“慎獨”即謹慎獨處之時,道貴在個人的刻意培養,也貴在個人的自覺省察,在那幽暗的地方,雖然別人看不到,但體道者自己卻應清醒地認識到:這是天下最容易發現的。同樣,那些細微的事情也是最易於被人發現的:因為人的思想與行為無論怎樣遮掩,終會被人發現,體道的君子為了這個原因,對於獨知的境地,尤其謹慎小心,甚至於要超過在人前的謹慎。這便是自修的真正境界。 “慎其獨”,重要的不是要學人不要“獨處”,而是要學人在獨處的時候,能夠自我把持得住。

    拓展資料:

    慎獨的歷史和人們的見解

    馬王堆帛書及郭店竹簡《五行》中亦大講“君子必慎其獨”。

    劉向《說苑·敬慎》雲: “存亡禍福,其要在身,聖人重誡,敬慎所忽”。

    宋明理學中直接講“慎獨”二字。鄭玄注《中庸》,把“慎其獨”解釋為“慎其閒居之所為”。梁漱溟先生認為“儒家之學只是一個慎獨”。朱熹則認為“獨”是“人所不知而己獨知之地”。

    古人云:“不知榮辱無以為人”。也就是說一個人只有知榮辱、懂行止,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有取捨、識大體、合規範、守道德。明辯是非、劃清善惡、美醜的界限,並不難,難的是能不能做到“慎獨”。

    魯迅先生說過:“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和更無情的是解剖我自己。”

    《禮記·中庸》中言曰:“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也就是說:於最隱密的言行上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於最微小的事最能顯示一個人的靈魂。《禮記·禮器》說:禮之以少為貴者,以其內心者也。德產之致也精微。觀天下之物無可以稱其德者,如此,則得不以少為貴乎?是故君子慎其獨也。

    《莊子·大宗師》說:參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後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朝徹而後能見獨;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

    《後漢書·楊震傳》:王密在昌邑做縣令,為了官運亨通步步高昇,他始終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恰巧朝廷派來的新任太守楊震和王密多少有些交情。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豈能錯過?王密立刻跑去拉攏關係,他不惜血本,竟拎著十斤黃金公然行賄,楊震憤憤地質問:“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毫不臉紅地答道:“暮夜,無知得。”意思是並非光天化日眾目睽睽,我送禮您收錢的事兒誰會知道呢?楊震既是正人君子,又是清官廉吏,他哪裡受得了這番侮辱?立刻寸步不讓地挖苦說:“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何謂無知?” “湛湛青天不可欺”,做了枉法的醜事,不但法紀難容,連上天都要報復你!楊震由此獲得“四知太守”的雅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麒麟掌如何才能長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