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觀上靈雲
-
2 # 純鈞LHGR
《傷寒論》第104條,小柴胡湯證。是和解少陽的代表方劑,具有和解少陽、扶正祛邪的作用,是傷寒少陽證主方。
小柴胡湯證如伴見裡實證,可在和解的基礎上加用瀉下藥。也就是說,在少陽病基礎上伴見陽明病,治療可用柴胡劑與承氣劑合方加減。至於小柴胡湯用多大劑量,是否減去扶正藥,瀉下藥當加用大黃、枳實還是芒硝,或者說是合用大承氣湯、小承氣湯還是調胃承氣湯,俱當隨證治之。張仲景在這裡只是舉例而言。
小柴胡湯具有和暢表裡,通達上下之功效,《傷寒論》中提到“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外感內傷,男女老幼,各個系統病證,凡是符合少陽樞機不利,具有表裡不和、上下不暢之病證,都可以考慮使用小柴胡東加減治療。小柴胡湯的作用重點就是和解。和解就是透過疏導或調和的方法,恢復三焦通達,氣機和暢,達到邪祛病解的目的。
小柴胡湯專為和解少陽而制。少陽者,陽氣始生,正氣偏弱。病邪由太陽內傳,若邪盛正虛則有向裡之勢,專補則留邪,侍攻則傷正。
從經絡循行上來講,足少陽膽經行於人體兩側,居太陽經與陽明經之間,三陽離合,少陽為樞,故言其病位在半表半里,少陽經脈和其分支循行部位涉及目、耳、胸脅等多部位,所以“少陽”影響範圍可至全身上下內外。又肝膽相為表裡,肝主疏洩,若氣機鬱滯也會影響到膽的貯藏和排洩膽汁的功能。在病理上少陽具有易氣鬱,易化火的特點。三焦主通行諸氣和執行水液,若氣機不暢,則易生痰、生飲、生水。
少陽證的病機主要為邪犯少陽,經氣不舒,內鬱膽熱,胃失和降。邪入少陽,病邪既不在太陽之表,不能解表發汗,又未成陽裡實,不能攻下里結,單純扶正或攻邪均不適宜,故當和解,以小柴胡湯轉樞開鬱、通達三焦氣機。正如《傷寒明理論》中說:“傷寒邪在表者,必漬形以為汗;邪在裡者,必滌盪以為利;其於不內不外,半表半里,既非發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對,是當和解則可矣”。
方中柴胡“主心腹,去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是常用解表藥,其性升散而向外,可透洩少陽半表之邪,並舒暢肝膽鬱滯之氣機,為一方之君藥,能解表清裡,暢利三焦;
黃芩“主諸熱黃疸,腸澼,洩利,逐水,下血閉”,能清洩陽明邪熱,特別是少陽半里之熱,為臣藥。
柴胡之升散,得黃芩之降洩,兩藥配伍,外透內洩,暢利三焦,通達內外,相得益彰,構成和解少陽的基本結構。
肝膽五行屬木,脾胃屬土,木克土。肝膽之氣不暢,橫逆犯胃,故佐以半夏、生薑和胃降逆止嘔。
半夏“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頭眩胸張,咳逆腸鳴,止汗”,既可助柴胡以清少陽寒熱,又可降逆氣,祛除三焦積聚的水飲痰濁之邪;生薑“味辛,溫。主治胸滿,咳逆上氣”,能調和胃氣,解表逐飲,降逆止嘔。
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邪由外傳內,緣於正氣本虛,故以人參、大棗益氣健脾,取其扶正而達邪之義,亦有防邪之內向之用。炙甘草助參棗扶正,且調和諸藥,為使。諸藥合用,和解少陽,兼補胃氣,驅邪為主,兼顧正氣,使半表半里之邪得解,少陽樞機得利,胃氣調和,所以《傷寒論》104條才說,“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
少陽病主要病位在脾胃腸和膽。關於少陽病的本質,歷代醫家的主流見解認為,少陽病位在半表半里,即太陽與陽明之間,其性質屬熱,為半表半里之熱證。《傷寒論》第148條“半在外”是指有表證,表現為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等。“半在裡”是指也有裡證,表現為心下滿、不欲食、大便硬等。芒硝苦鹹大寒,“除寒熱邪氣,逐六腑積聚,結固留瘕,能化七十二種石”,其使腸中水分增多,軟堅潤燥,瀉下之力可導下實熱,為治裡熱燥結要藥。因此,“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以上也說了,瀉下藥當加用大黃、枳實還是芒硝,或者說是合用大承氣湯、小承氣湯還是調胃承氣湯,俱當隨證治之。現實中,芒硝是常和大黃同用的,大黃推蕩積滯,與芒硝合用,瀉力可以增強,攻下的效果可以加速。
順便,小柴胡湯是以柴胡為主藥,用量和配比都是非常重要的,治療少陽病,無論藥量大小,柴胡八,黃芩三,人參三,炙甘草三的這個8:3的比例應當遵循。
回覆列表
借用一下
原文: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直譯:傷寒十三天還沒有好,胸肋滿而且要嘔吐,白天有潮熱,已經稍微拉稀,這是柴胡證。用了下法沒有拉稀,現在反而拉稀,這是大夫用了丸藥下法,這不是治療。潮熱的人,實證,首先要服用小柴胡湯用來解外表,然後用柴胡加芒硝湯治療。
意思是:如果傷寒了十三天還沒有好,胸的兩側開始難受而且有嘔吐感,白天有微汗感覺到熱,並且稍微拉肚子,這個就是柴胡證(少陽病),這是因為治療的大夫誤用了下法(拉肚子的辦法)進行了誤治,導致寒下到了少陽形成了少陽病(柴胡證)。有潮熱,說明是實證,先用小柴胡湯解表,然後再用柴胡加芒硝湯把寒洩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