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御史而行
-
2 # 歷史新界
漢武帝差點就讓西漢滅亡,原因是他開疆擴土、大興水利,幾近耗盡天下之財力。搞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又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斷送了百家爭鳴的爭芳鬥豔局面,阻滯了文化發展的進步。再加上漢武帝窮侈極奢,有加重了刑罰,因此差點讓西漢斷送在了他的手裡。
之後漢武帝為了恢復西漢的強盛,採取了眾多政策上的措施。其中流傳百世的便是漢武帝親自頒佈的“哀痛之詔”!作為一個帝王,漢武帝能夠如此的反省自己,並昭告天下,向自己的臣民謝罪,就足以見得他的心胸是多麼的廣闊。而在昭告天下之後,成功俘獲了民心,“得民心者的天下”,因此“哀痛之詔”對西漢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
其實漢武帝只所以能避免亡國之禍,除了自己懸崖勒馬外。更重要的是因為漢朝國勢強盛,還沒到被他完全敗光的程度。先祖的勵精圖治,是避免漢武帝亡國的重要原因。在他接過帝位的時候,一個國力強盛的國家,短時間內是很難被他敗光的。再加上漢武帝並不是一無是處,在亡國的邊緣懸崖勒馬亡羊補牢,最終沒成為西漢的罪人。
另外漢武帝還打壓各諸侯王以及地方氏族豪強。在西漢之前,眾多起義中,但凡成功者,都是在上述諸侯以及豪強的支援下,才有了征戰的本錢。而漢武帝深知這一點,因此抓住了其要點,讓起義死於襁褓之中,推恩令的順利頒佈,讓漢武帝無形的削弱了各方勢力,再加上漢武帝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控,從根本上解決了內憂的。
至於外患,漢武帝在國力強盛的時期,將攻打外敵成為了人生的一大樂趣,原本強大的匈奴,硬生生的被漢武帝打成了五個。再加上先帝的和親政策,外患基本上不足為懼。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西漢雖然民間怨聲載道,但兵力還是在那擺著呢,沒人敢冒死攻打當時的西漢。因此漢武帝避免了亡國之禍!
-
3 # 刪繁就簡347
漢武帝在位54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匈奴經常侵擾西漢邊境,但是西漢開國以來一次也沒有戰勝過匈奴,漢武帝決定徹底解決匈奴對中原地區的威脅,因此對內加強中央集權,減少諸侯王的政治、軍事勢力,於是漢武帝在公元前127年頒佈並實施了推恩令。同時,他設立刺史,監察地方,並且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漢武帝強調中央集權的目的,就是避免在討伐外敵的戰爭中,在王朝內部發生先行瓦解的局面。國內政治、經濟、文化都理順了,漢武帝首先平定了南方閩越國的動亂。之後派衛青、霍去病對匈奴進行了三次大規模出擊,收復了河套地區,奪取了河西走廊,封狼居胥,將當時漢朝的北部疆域從長城沿線推至漠北,在打擊匈奴的同時採取和平手段和軍事手段使西域諸國臣服,最後把西域併入中國版圖。
漢武帝晚年,他為了通神求仙聽信方士之言,,他不顧因多年戰爭國庫已經空虛,仍然靡費巨資,多次封禪出遊,令大批人入海求蓬萊真神,最後也沒有結果。
前91年,武帝得病,江充詐稱是由於巫蠱作祟,以預先埋設的偶人誣害太子,結果造成長安大亂,丞相劉屈氂率領的軍隊,與太子雙方會戰五天,死亡數萬人,太子及其家屬全部遇難。公元前90年,經過調查發現“官吏和百姓以巫蠱害人罪相互告發的案件”,多為不實。事情水落石出後,漢武帝追悔莫及,便轉手報復當初參與謀害劉據的人,丞相劉屈氂等相關人物被以各種理由被殺或自殺,被誅殺牽連甚廣,皇親國戚以及顯要官員,震盪當時西漢政權的高層,幾乎每一個人物都受牽連,國本動搖。
漢武帝晚年求神仙不成,又因巫蠱之禍造成父子相殘導致失去兒子及孫子,這些種種打擊使漢武帝猛然清醒,對自己晚年的失誤有了悔意,認識到了錯誤,於公元前89年,向天下人昭告:“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這就是《輪臺罪己詔》。
漢武帝不愧為一代偉人,不但能認識到錯誤,還能做歷史上第一個向全天下認錯帝王。正是這份“罪己詔”贏得了民心,天下又慢慢也歸於和諧。因此出現後來的昭宣中興的盛世。
回覆列表
漢武帝登基為帝后,大肆揮霍天下財富,壓榨民脂民膏,長期征伐“四夷”,特別是跟匈奴多年的戰爭,軍士死傷無數,史日:“師出三十餘年,天下戶口減半”。又大興土木,多次巡遊,祭祀名山大川,舉行封禪大典,大大增加了勞動人民的稅賦、兵役、勞役,漢武帝晚年時期,社會矛盾重重,危機極度嚴重,已有大廈將傾之勢。然而,漢武帝卻避免了亡國的危險,創造了“有亡國之失而免亡國之禍”的歷史,漢武帝是如何做到的?
在徵和四年,漢武帝接受大臣徐樂的建議,頒佈“輪臺哀痛之詔”,深陳既往之悔,下詔罪己,及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弦更張,控制貪慾,轉變朝廷政策,這次的帝王罪己昭挽回了民心,慢慢控制了社會動亂的局面,穩定了社會秩序,為漢朝後期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漢武帝發表的“輪臺最己詔”,意味著對自己的擴張政策感到悔恨,也標誌著治國路線由“武功”調整為“文治”。首先,不再輕易出兵,同時限制酷吏,採取“於民生息”的國策,與漢初的“休養生息”和文景二帝的“無為而治”有異曲同工之妙,農業上推廣代田法和先進的生產工具,使得百姓的生活有了保障,逐漸安穩富足,為“昭宣中興”打下了基礎。其次,在朝中設立中朝,以削弱丞相的權力,實現了君王權力集中化的改革。
雖說在漢初幾十年的無為而治,為國家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足夠“富二代”的漢武帝揮霍很長時間,但是如果沒有漢武帝晚年政策的轉變,相信可能又會步秦朝的後塵,好在漢武帝及時下了罪己昭,挽回頹勢,避免了亡國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