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綠幕青波一葉黃
-
2 # 中本聰的乾爹
區塊鏈想的就是資料放別人那,別人悄悄給你該了,你就吃啞巴虧。所以,賬本這個東西,人手一份,這樣誰也蒙不了誰!
於是乎,有人提出:只有大家都同意的的一份賬目才能記錄進人手都儲存一份的總賬本,然後記錄好的賬單蓋上騎縫章,區塊鏈的鏈就是這個騎縫章,這個騎縫章上印出的內容是由加蓋的賬目內容進行hash計算出的,如果篡改內容,騎縫章就對不上了,這就是區塊鏈技術……
那麼,怎麼來同意哪份賬單進去總賬本的共識過程就是所謂的挖礦……以比特幣為例,比特幣就是系統每10分鐘選擇貢累積貢獻足夠hash次數的使用者提供的賬目記錄進賬本,然後,系統選擇給這個人獎勵,這個機制就是pow——工作量證明。 可以說,比特幣是最典型、最完整的區塊鍊形態,只要累積足夠參與者,互相制衡,賬本的可靠性還是非常強的,並且,算力互相牽制,誰也無法控制鏈上內容,這就產生所謂的去中心化。
但是,這個機制的真那麼好?未必,人手一本賬本,參與共識,越多人共識,賬本效率就越低……解決的辦法呢?兩條路:
1,每次共識專案規模加大,或者記錄專案的時間時間間隔縮短,或者兩者一起實施!比如,比特幣是1分鐘記錄1兆大小的賬目,我們可以改造它記錄到每分鐘記錄8兆,這樣賬本效率就提高了8倍。這麼個搞法就是區塊擴容……不過,大家知道不知道,不需要大到國家級,就中國來說,就省級規模的主要應用,資料量的產生,都是海量的,以現有最著名的公有區塊鏈的代表,位元、以太等,其鏈上資料效能是根本無法支撐全球範圍的資料處理的……因為,人手一份這樣的賬本,得多大的硬碟才能裝的下啊,這硬碟還的要多快才行啊……所以,類似比特幣之類的鏈幣交易,多數是在交易所造成……最後被交易濃縮後的交易結果再上鍊,這樣,區塊鏈的區塊才塞的進去……不過這樣,什麼去中心化云云都開始鬼扯了,這些交易所沒事宕機故障什麼的鬼花樣都給你整出來……要不,這些交易所可以靠著後臺掌握足夠的使用者交易資料進行分析,然後和你對賭多空,哈哈,刺激!這韭菜割的那叫一個溜!
不對啊。江湖上不是傳說還有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嗎?這沒卵用,因為基本都是都是騙人的。要不如果這些交易所完全去中心化了有足夠共識了,那麼,他不就又成鏈幣一類的東西了麼,那麼有必要再用位元鏈,以太鏈……好吧!你們需要套幾層鏈?肚子都要笑痛了……
2,那麼,就換個共識機制,換成pos機制,pos機制是個啥?其實就是人民代表制度,支援這條鏈的人選出最德高望重的幾個,他們去共識,我們接受他們的共識結果就好了……其實,區塊又回到少數人手裡了……人少就好勾結了…… 所謂去中心化云云,就是騙傻子的!
其實,說了不少,區塊鏈大致是什麼,大致屬於資料庫或資料儲存類的應用方案,由於其應用常具備高冗餘化,多參與者共識等特點,區塊鏈技術不具備高效性、靈活性、搭建成本高,且可擴充套件性差,今天天天在網上看到什麼胡吹區塊鏈萬能、高效等文章,簡直無恥至極,甚至把不是區塊鏈的都扯到區塊鏈上,其實都是些炒幣分子,妄圖以區塊鏈熱度拉高幣價,從中漁利而已,狗屎一樣的存在!
我的看法始終是:區塊即騙局,鏈幣全狗屎!區塊騙子殺!殺!殺!全面打擊區塊狗屎幣!全面打擊區塊狗屎鏈!區塊狗屎鏈,啥子都能幹,優點都靠編,核心就是騙!
回覆列表
區塊鏈未來3到5年應該會出現行業井噴式發展,相應所需的人才必定水漲船高,每一個開發人員都不應該錯過這樣的機會。
區塊鏈涉及的技術很多,很多開發人員看了一些資料後,感覺好像懂了,又好像沒懂。
確定方向
從事區塊鏈開發也有很多方向,如:區塊鏈應用開發人員、區塊鏈架構師、底層核心開發、共識演算法研究等等。
方向不同,需要學習的內容就不一樣,如果做基於區塊鏈應用開發,只需要瞭解一門程式語言(nodejs, Go, Python, C++ 等), 大概瞭解區塊鏈的原理,不一定要深入,當能理解越深入開發應用就越順。
如果做區塊鏈基礎開發,就需要了解加密演算法,P2P通訊,共識演算法等等。
投入時間學習-動手實踐
由於區塊鏈涉及的技術很多,可以相對各個技術有一個概念瞭解,再逐步深入原理。
當你在學習瞭解概念的時候,必定會產生很多疑問, 例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句: 比特幣的共識機制是透過工作量證明(POW)來實現的。
就有了新疑問:什麼是工作量證明,進一步瞭解,它是透過驗證的一個特定結果,就能確認參與者完成了相應的工作量(不理解沒關係,可以簡單為,張三考試考了100分,就確認張三肯定好好學習了)。
這時又有了新的疑問,比特幣在驗證什麼樣的結果,這時你又需要了解密碼學和Hash。
逐步深入的過程也是解答疑問的過程,需要我們善用Google搜尋。
如果覺得已進理解一個概念或原理時,可以嘗試動手實現它,如在理解挖礦後,可以寫程式碼模擬挖礦過程。
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期,沒有捷徑,必須得多讀書,讀程式碼,寫程式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