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一代的溝通方式不再侷限於傳統的電話和SMS簡訊,而是更依賴電子郵件、Snapcha、iMessage和Instagram這樣的通訊方式。年輕群體的生活方式很多都是透過手機來展開的,但是他們和其他人的接觸更傾向於主流的通訊方式,並不喜歡語音方式直接交流。
雜貨零售網站BankMyCell近期就圍繞著這個話題展開了調查,嘗試探究當代年輕人喜歡智慧手機卻討厭通話的行為。在今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BankMyCell對超過1200名年齡在22-37歲的美華人進行了調查,想要探究千禧一代不再喜歡在手機上通話的原因,其中其中反饋最多的是“太耗時”。
簡單來說,他們並不喜歡通話過程中的繁文縟節和寒暄客套,他們更喜歡透過文字或者表情的方式快速回復,避免各種麻煩。或許在我們普通人的認識中,最不願意通話交流的人可能是同事,不過問卷調查顯示千禧一代最常避免的電話就是好友和家人。81%的受調查者表示經常對通話感到焦慮。
事實上千禧一代自出生以來就接觸各種螢幕,他們恐懼通話交流的原因可能是沒有能力和其他人輕鬆交通。這種現象稱之為“電話恐懼症”,幾乎五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必須要在通話之前做好準備。他們表示當他們透過電話和某人進行交流的時候,他們往往感覺會很脆弱,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專業的表達自己的意見或者想法。
千禧一代的溝通方式不再侷限於傳統的電話和SMS簡訊,而是更依賴電子郵件、Snapcha、iMessage和Instagram這樣的通訊方式。年輕群體的生活方式很多都是透過手機來展開的,但是他們和其他人的接觸更傾向於主流的通訊方式,並不喜歡語音方式直接交流。
雜貨零售網站BankMyCell近期就圍繞著這個話題展開了調查,嘗試探究當代年輕人喜歡智慧手機卻討厭通話的行為。在今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BankMyCell對超過1200名年齡在22-37歲的美華人進行了調查,想要探究千禧一代不再喜歡在手機上通話的原因,其中其中反饋最多的是“太耗時”。
簡單來說,他們並不喜歡通話過程中的繁文縟節和寒暄客套,他們更喜歡透過文字或者表情的方式快速回復,避免各種麻煩。或許在我們普通人的認識中,最不願意通話交流的人可能是同事,不過問卷調查顯示千禧一代最常避免的電話就是好友和家人。81%的受調查者表示經常對通話感到焦慮。
事實上千禧一代自出生以來就接觸各種螢幕,他們恐懼通話交流的原因可能是沒有能力和其他人輕鬆交通。這種現象稱之為“電話恐懼症”,幾乎五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必須要在通話之前做好準備。他們表示當他們透過電話和某人進行交流的時候,他們往往感覺會很脆弱,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專業的表達自己的意見或者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