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DSEED2020
-
2 # 九思94321
個人覺得,所有醫學生學習全科醫學就是做一個普及教育,其實沒什麼大意義,如果不從事這個專業的話,瞭解一下就可以了。現在的全科醫生都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現在全科醫生的培訓,找的都是專科醫生培訓內科專科知識。感覺不到什麼區別。
個人覺得,所有醫學生學習全科醫學就是做一個普及教育,其實沒什麼大意義,如果不從事這個專業的話,瞭解一下就可以了。現在的全科醫生都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現在全科醫生的培訓,找的都是專科醫生培訓內科專科知識。感覺不到什麼區別。
可以借鑑臺灣地區畢業後一般醫學教育(全科)。臺灣地區醫學教育最新、最重大的改變是從2013年開始,醫學系將改為6年制(2015年開始學士後醫學系改為4年制),學生畢業後需接受為期兩年的一般醫學訓練(PGY訓練)。醫學系學制從7年改為6年的原因之一,是七年級學生在醫院實習時的角色定位不明,一方面他們不具醫師身分(雖然是在指導醫師監督下執行醫療行為),另一方面他們有時被視為學生,有時又被視為員工,因此不時會有學習與工作相沖突的時候。學制改綜述27成6年制,屆時實習發生於畢業後,而實習醫師都已取得醫師證書與限制性執業執照,這一方面可以解決實習醫師角色不明的情況,並且與國際接軌,另一方面若醫學生畢業後不想行醫或想先追求其他夢想,也可以不必花一年時間當實習醫師。
學制改變,課程也必須跟著調整。臺灣醫學教育界針對招生到PGY訓練做了整體的規劃,學制改革與課程規劃小組成立了4個任務編組,分別為:(1)良醫挑選與多元化醫生研究人才培育;(2)人文、基礎與臨床課程整合;(3)臨床教學與評估;(4)畢業後第一年訓練。而每一組皆有各校教師、醫學生代表、教育部、考選部、衛生署(後改制為衛生福利部)與醫策會官員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