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648761603247

    馮姓發源地--河南滎陽馮城 一、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即西伯侯 姬昌)之後,第十五子畢公高後裔畢萬的封地馮城,屬於以居邑名為氏。馮氏繫系承畢公高,始祖馮文孫。 據《元和姓纂》、《後漢書》等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後裔畢萬,西周時,在晉為大夫,當時晉獻公陸續功滅了許多小國,將其地分封給有功之臣,其中包括畢萬的一支孫被封於馮城(今河南滎陽西),其後子孫以邑為姓氏,稱馮姓。世代相傳至今,為河南馮氏。 二、出自歸姓,出自春秋時鄭國大夫馮簡子的封地馮邑,屬於以居邑名為氏。 據《世本》記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馮簡子,因封邑在馮而得氏,其後子孫以馮為氏。 春秋時期除畢公高一脈馮姓外,據《世本》所載,鄭國著名大夫簡子,以善斷而名聞諸侯。他在任期間,鄭國與周邊諸侯的縱橫往來、攻戰聯盟等大事,鄭國君主都要向他諮詢。簡子廣納賢士,集思廣益,其判慚、決策無一不精當,深得鄭君賞識。為褒獎簡子的政績與貢獻,鄭國君以馮邑(今河南滎陽馮城)封簡子,簡子入居馮邑後,遂號馮簡子。而他的封地馮邑,正是後來併入魏國的馮城(河南滎陽)。因此,長卿受封馮城之前,馮簡子的後代便早巳在此生活多年,只因簡子的名位遠不及畢萬及其後裔,所以被忽略或有意淡化了。 因此,源於河南的馮氏應由兩部分組成,即先期的馮簡子及其後裔和後來居上的畢魏世家。他們都可以稱為馮姓之源或馮氏正宗。 而且從馮姓產生的過程來看,姬、畢、魏、馮在一定程度上講“三千年前是一家”。 據2007年5月在廣東省潮安縣歸湖客安[曲灣]村馮衛中家發現的[馮氏族譜]明確記載簡子是畢公高之第十四世孫,系如吾之子.我認為這一記載十分確切地解決了馮簡子的身份來源問題.還有一些家譜也記載始平堂世系為畢公高之後。稱始平堂世系者為馮簡子支脈. 馮簡子和魏長鯽均應是畢公高之後,也是馮氏正宗. 三、為司馬遷的後代改姓馮 為西漢司馬遷之後.司馬遷因受奸人所害,為逃避追殺,司馬遷長子司馬臨將司字加一豎改姓同.司馬遷次子司馬觀將馬字加兩點水改姓馮.這在古籍中雖然沒有記載,但在民間有不少傳說,,陝西省韓城芝川鎮徐村有司馬遷之墓和司馬祠,徐村原住居民是馮同二姓,兩姓有馮同不分,馮同不婚的習俗,二千多年來,馮同二姓均認同祭拜司馬遷為共同先祖的事實,加之以家譜為佐證,司馬遷後代有馮姓,是完全能夠認定的.這是馮氏源流上又添了新支脈. 少數民族姓。湘南瑤族有馮姓。 四、源於其他馮氏,出處待考。 1. 出穎川者,為漢徵西大將軍馮異之後; 出於潁川(河南省)的馮氏,是東漢光武帝的徵西大將軍馮異的後代。馮異就是著名的“大樹將軍”,曾經為光武帝平赤眉,擊匈奴,軍功彪炳,後來被封為陽夏侯,騰達非常。據安徽歙縣鴻飛馮氏族譜記載,馮異是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後裔畢萬的第十九世孫,歙縣馮氏始祖 馮 繁:由青州遷往歙州任刺史,敬宗進逝世於官,其季子定墓而後居,譜遂以定為遷歙一世祖。 2. 出上黨者,為左將軍馮奉世之後; 2. 出上黨者,為左將軍馮奉世之後; 上黨(山西省)的馮氏,則系漢代左將軍馮奉世的後代。馮奉世也是一位威震諸夷的大將,漢宣帝時,曾經出使西域各國,接連擊敗了莎車等國,後來又以破羌之功,被封為關內侯 3. 出長樂者,為宜都侯馮參之後; 4. 出京兆者,為燕王馮宏之後; 5. 出弘農(河南省)者,為西魏寧州刺史馮寧之後; 6. 出河間(河北省)者,為唐監察御史馮師之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醋和鹽還有洗面奶一起洗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