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慄樹傳播

    一、 dūn 【釋義】①厚,厚道;誠懇:敦厚|敦請。 ②勉力,勉強 ③姓。 敦姓的起源 1、傳說黃帝二十五子,得十二姓,就是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嬛、依。其中姞姓子有孫封於敦丘(今河南溫縣東),其後人以其封地為氏,是為敦氏。 2、春秋時,秦文公有大夫名叫史敦,史敦的後人以其字為氏,是為敦氏。 3、南北朝時,北魏南遷,代北少數民族敦邱氏,後改為敦氏。 敦氏始祖為史敦。明朝洪洞大槐樹移民敦我始祖為平陽府、洪洞縣、趙城縣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樹集中遷往異地,至清末其後裔分佈:河南、山東、河北、北京、陝西、甘肅、安徽、江蘇、山西等地。 敦姓的記載最早見於南朝 宋《姓苑》。其姓源主要有二:1、源自姬姓。據《陳留風俗傳》記載,姬姓之後裔有敦姓。2、源自史敦之後。據《姓氏急就篇注》記載,春秋時秦國史敦之後裔有敦姓。敦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樹祭祖堂八號供櫥。歡迎前來祭拜! 二、duì ①青銅器名,古代用來盛放黍、稷、粱、稻等飯食的器皿,由鼎、簋的形制結合發展而成。就飪食器總體的發展變化而言,與鼎中盛肉食相配套的盛飯食的器物,西周是簋,春秋是敦,戰國以後則是盒。《禮·名堂位》載:“有虞氏之兩敦。”說明其很早就已經從盛儲器演變成為禮器。產生於春秋中期,盛行於春秋晚期到戰國晚期,秦代以後漸趨消失。 圖為戰國敦。 ②通“憝”,憎恨。 例:《荀子·議兵》:“百姓莫不敦惡,莫不毒孽。” 三、tún 通“屯”,屯駐。 例:揚雄《甘泉賦》:“敦萬騎於中營兮,方玉車之千乘。” 四、duī ①治理。《詩經·魯頌》:“敦商之旅,克鹹厥功。”鄭玄箋:“敦,治;…” ②孤獨之貌。見於《詩經·豳風·東山》。 ③迫,逼迫。見於《詩經·邶風·北門》。 五、tuán ①聚攏。見於《詩經·大雅·行葦》。 ②圓形。亦見於《詩經·豳風·東山》。 六、diāo 通“雕”。亦見於《詩經·大雅·行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備戰專升本時實習和複習該如何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