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雙子未星
-
2 # 龔斯特
最近臺灣教育界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就是實行十二年國民教育暨多元入學方案。其目的是要打破考試菁英主義,走向多元能力的素質教育,鼓勵學生在藝術、體育及其它專長方面發揮潛力,徹底解放應試教育之桎梏。而在今年的暑假,我也發現國、高中生繼續學棋的比率增高。近幾年來圍棋教育產業因為經濟不景氣以及少子化等大環境的影響,有漸趨萎縮的現象。但是十二年國教的出臺有如及時雨,讓圍棋教育市場立時活絡。當圍棋也被當成一個教育發展的選項,受到家長強烈支援,學生學棋的時間會很長,從幼兒園學到高中,變成終生受用的東西。
過去家長可能只將圍棋當成一個小才藝,學不學都可以,現在社會已經慢慢體會到圍棋的好處——對學習者“知”、“情”、“意”三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
教育的過程是在潛移默化一個人的知情意。“知”指認知、知識及進一步的獨立思考能力。圍棋就是要能周全思考、要能經過對手嚴酷的挑戰,還能技高一籌,這就逐漸提升到智慧的層次,而不再是一種死守知識的心態。
“情”是指感情、情緒,在圍棋裡很自然地會訓練到情緒的調控能力及面對勝負所帶來的挫折承受力。
“意”指的是意志力,一盤棋從頭領先到底是不太可能的,必須克服過程中的不如意,並且要堅持從逆勢中再扳回來,這樣可以訓練出為達成目標而全力以赴的意志力。
所以圍棋老師要能體會到,在教小孩的時候並不是照本宣科地傳授知識,也不是要訓練“技匠”,更重要的是知情意三方面的訓練。很少有其它學科像圍棋一樣能帶來如此全面性的教育效果。
優秀的下棋者一定要全面性的“換位思考”(片面性思考會帶來真相的扭曲,所有人類的悲劇都是從片面性開始的),不可以只想自己,也不能只看區域性,這種區域性與全域性一直交叉的思考訓練是非常棒的!這種東西只有“哲學教育”相類似,但是圍棋教育比較有趣,可以從幼兒園開始,而哲學教育卻很難做到。
所以“圍棋教師”是一種非常特殊的職業,在教一個小孩時不只是在教知識,而是在帶一個人,看到他的性格成長,看到他情緒管控能力的進步。如果每位圍棋教師都具有這種認知,他們都將是智力加油站,情緒的調控站及意志力的激勵站。這幾年我一直在想,圍棋老師的地位應該大幅提升,我也努力讓圍棋進入正式的教育體系。衷心期盼圍棋帶動學生素質的大躍升!
回覆列表
看到這個問題,作為一個棋友非常高興,我簡單羅列幾個學習圍棋的好處。
思維訓練
圍棋擁有最多的變化,單從算力上講可以說是人類之最,因此圍棋也成為了複雜博弈的意象,學習圍棋對數理邏輯思維的訓練是十分有益的。
圍棋愛好者一般透過做死活題來提升算力,死活題都精而小,十分適合用零散時間來做,很容易讓人養成喜歡思考、演算的習慣。
多層次交流
下圍棋也叫對弈,但朋友之間下棋更多的叫手談。
象棋的勝利的方法是取敵將首級,是殺敵而取勝,而圍棋是做活而取勝,殺伐氣淡,很適合用於朋友之間交流。
言語交流很容易掩飾、掩蓋自己的真實想法,而圍棋的交流是非言語交流,從佈局、做活、取勢、收官都可以看出一個人真實的心境,相對於言語交流這種非言語的交流更加真誠。
審美養成
黑白是最極致的色彩,空空的棋盤是最質樸的畫布,可以說是人類模擬影象最原始的模型。棋盤上隨意創造,一子一點,星河匯聚,黑白交錯,紛繁多姿。所以有些人對弈不僅要求勝還要求美,一個漂亮的棋型可能比勝利更吸引人。象棋終了,剩下的是殘兵死將,圍棋終了,留下的是一幅如畫美卷。
體會 中華古老智慧
圍棋縱橫一十九路,相交三百六十一點依周天之數而設,以示天道為常,周天執行不止,萬物生繁衍不息。
取石為子,分黑白二色以示陰陽,黑白對立,陰陽共存,萬物象性不同各謀生存。
縱橫相交以示流轉,虛實轉換比喻生死,一氣孤存難御風雲變幻,兩眼通變方可生生不息。
位中央,需御八方不易存。置邊角,依勢而立好生根。
坐而為隱,可觀宇宙之妙。徒手畫天,細聞星河之語。
可以體會的太多太多了,學習傳統文化,圍棋是個不錯路徑。
最後還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學習圍棋,多一些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