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基於課程的學科本質,以提煉思想政治素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高中思想政治課歷史沿革的經驗告訴我們,把握本課程的學科本質,有三個視角: 從核心價值來看,這是一門進行馬克思主義基 本觀點教育的課程; 從基本功能來看,這是一門提高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能力的課程; 從培養目標 來看,這是一門培養公民思想政治素養的課程。辨識這門課程的本質特徵,有這樣幾個視點: 作為中國特色的德育課程,它具有不同於其他任何國家相關課程的核心價值; 作為一門學科課程,它具有不同於 一般德育活動的學科特點; 作為學科課程體系中的科目,它具有不同於一般科目的整合方式; 作為專門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它具有不同於一般學科教育的德育功能。
由此可見,思想政治課的學科內容具有綜合性,卻有別於通常所稱的綜合課,同域外相關課程亦無從類比。應該說,這種課程設定,有著中華歷史文化的淵源和革命傳統文化的基因,是中國課程體系的重要“標識”。因此,從思想政治核心素養與相關學科內容的關係來看,課程這種獨特的“綜合意義”,要求由思想政治素養的提煉統攝相關學科內容,由相關學科內容支撐思想政治素養的培育。而這種以提煉 思想政治素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思路,正是思想政治學科課程的育人本質所決定的。
其次,要關照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和課程具體內容,體現“上不空掛”與“下不失聯”的原則。
所謂“上不空掛”,就是強調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確定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根據,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是成就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條件。思想政治課學科核心素養的提煉與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要求息息相關, 實際上就是要凸顯學科育人價值的注入。所謂“下不失聯”,一是要立足學科本質的把握,明確本學科課程的學科核心素養是思想政治素養,而不是政治學、法學、經濟學、哲學等學科素養的組裝; 二是要著眼課程內容的整合,依循“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的路徑,先從相關學科內容中提煉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然後依據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確定課程內容。
因此,如同思想政治素養整體上與相關學科內容的關係,每個核心素養要素所涉及的學科內容與課 程整合的內容,也分屬不同的“集合”,不是一一對應的關係。貫徹“上不空掛”與“下不失聯”的原則,如何清晰、精準地刻畫各“集合”之間的關係,無疑是不能迴避、不可忽視的挑戰。
第三,命名與統整,是提煉學科核心素養要素必須面對的兩個基本問題。
學科核心素養的提煉要立足於學科本質及其育人價值,但素養要素的命名不能不考慮課程內容。這是因為,依據核心素養選擇與整合的課程內容,畢竟源於不同的學科分類。命名核心素養,此學科之所以不同於彼學科,仍然取決於學科內容的差異,否則難以避免雷同,如“綜合思維”“獨立思考”“科學精神”“人文精神”等,適用範圍 過於寬泛,此其一。其二,考慮到不同學段課程內容的差異,即便同屬一類學科,高中學科核心素養要素的命名,亦可能不同於初中學科核心素養要素的命名。但是,縱然命名不同,有關基本教育元素的融入卻一脈相承。
比如,不能認為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要素沒用道德範疇命名,就是不重視道德教育。其實,道德教育的意義作為每個要素的“題中應有之義”,存在於所有要素之中,貫穿於學校德育課程實施的始終。既然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不是相關學科素養的組合,那麼有關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要素的提煉,同樣源於各相關學科的內容,又不一一對應各相關學科內容。它們既涉及所有相關學科的內容,又有所側重。因此,統整學科核心素養要素,也需要制定相應規範。包括: 每個學科核心素養要素有什麼主要表現; 不同要素在層次上應力求相同,在涵蓋範圍上不宜差異過大; 不同要素在內涵和外延上具有獨立性,但相互之間應存在合理的聯絡,在邏輯上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經過反覆論證、多次調整,目前擬定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仍在接受各方研判,包括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四個要素。
首先,要基於課程的學科本質,以提煉思想政治素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高中思想政治課歷史沿革的經驗告訴我們,把握本課程的學科本質,有三個視角: 從核心價值來看,這是一門進行馬克思主義基 本觀點教育的課程; 從基本功能來看,這是一門提高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能力的課程; 從培養目標 來看,這是一門培養公民思想政治素養的課程。辨識這門課程的本質特徵,有這樣幾個視點: 作為中國特色的德育課程,它具有不同於其他任何國家相關課程的核心價值; 作為一門學科課程,它具有不同於 一般德育活動的學科特點; 作為學科課程體系中的科目,它具有不同於一般科目的整合方式; 作為專門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它具有不同於一般學科教育的德育功能。
由此可見,思想政治課的學科內容具有綜合性,卻有別於通常所稱的綜合課,同域外相關課程亦無從類比。應該說,這種課程設定,有著中華歷史文化的淵源和革命傳統文化的基因,是中國課程體系的重要“標識”。因此,從思想政治核心素養與相關學科內容的關係來看,課程這種獨特的“綜合意義”,要求由思想政治素養的提煉統攝相關學科內容,由相關學科內容支撐思想政治素養的培育。而這種以提煉 思想政治素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思路,正是思想政治學科課程的育人本質所決定的。
其次,要關照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和課程具體內容,體現“上不空掛”與“下不失聯”的原則。
所謂“上不空掛”,就是強調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確定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根據,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是成就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條件。思想政治課學科核心素養的提煉與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要求息息相關, 實際上就是要凸顯學科育人價值的注入。所謂“下不失聯”,一是要立足學科本質的把握,明確本學科課程的學科核心素養是思想政治素養,而不是政治學、法學、經濟學、哲學等學科素養的組裝; 二是要著眼課程內容的整合,依循“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的路徑,先從相關學科內容中提煉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然後依據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確定課程內容。
因此,如同思想政治素養整體上與相關學科內容的關係,每個核心素養要素所涉及的學科內容與課 程整合的內容,也分屬不同的“集合”,不是一一對應的關係。貫徹“上不空掛”與“下不失聯”的原則,如何清晰、精準地刻畫各“集合”之間的關係,無疑是不能迴避、不可忽視的挑戰。
第三,命名與統整,是提煉學科核心素養要素必須面對的兩個基本問題。
學科核心素養的提煉要立足於學科本質及其育人價值,但素養要素的命名不能不考慮課程內容。這是因為,依據核心素養選擇與整合的課程內容,畢竟源於不同的學科分類。命名核心素養,此學科之所以不同於彼學科,仍然取決於學科內容的差異,否則難以避免雷同,如“綜合思維”“獨立思考”“科學精神”“人文精神”等,適用範圍 過於寬泛,此其一。其二,考慮到不同學段課程內容的差異,即便同屬一類學科,高中學科核心素養要素的命名,亦可能不同於初中學科核心素養要素的命名。但是,縱然命名不同,有關基本教育元素的融入卻一脈相承。
比如,不能認為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要素沒用道德範疇命名,就是不重視道德教育。其實,道德教育的意義作為每個要素的“題中應有之義”,存在於所有要素之中,貫穿於學校德育課程實施的始終。既然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不是相關學科素養的組合,那麼有關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要素的提煉,同樣源於各相關學科的內容,又不一一對應各相關學科內容。它們既涉及所有相關學科的內容,又有所側重。因此,統整學科核心素養要素,也需要制定相應規範。包括: 每個學科核心素養要素有什麼主要表現; 不同要素在層次上應力求相同,在涵蓋範圍上不宜差異過大; 不同要素在內涵和外延上具有獨立性,但相互之間應存在合理的聯絡,在邏輯上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經過反覆論證、多次調整,目前擬定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仍在接受各方研判,包括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四個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