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118825306507

    偶然看見~這段話出自《荀子·大略》,原文是:親親、故故、庸庸、勞勞,仁之殺也。貴貴、尊尊、賢賢、老老、長長,義之倫也。行之得其節,禮之序也。

    仁,愛也,故親。義,理也,故行。禮,節也,故成。

    仁有裡,義有門。仁非其裡而虛之,非仁也。義,非其門而由之,非義也。

    推恩而不理,不成仁;遂理而不敢,不成義;審節而不知,不成禮;和而不發,不成樂。故曰:仁、義、禮、樂,其致一也。

    君子處仁以義,然後仁也;行義以禮,然後義也;制禮,反本成末,然後禮也。三者皆通,然後道也。大概意思是:

    是親戚故交,就以親戚故交的方式來對待,有功勞,就按照有功勞的方式來對待;這才是符合仁愛的次第的;尊貴就以尊貴的方式來對待,賢明就以賢明的方式來對待,長者就按長者的方式來對待,這才是符合正義之倫理的;這樣來行動而符合其中的分寸,才是符合禮義的秩序的。

    仁,就是有愛,所以人們能互相親近;義,符合天理,所以能夠廣泛踐行;禮,就是節文有度,所以能有所成就。仁愛就有深厚的內涵的,如果沒有了深厚的內涵就會空虛而不能安頓人,這就不再是仁愛了;正義,如果沒有門徑就無法正常行事而陷入混亂,就不再是正義了。

    推行恩惠而不符合天理,就不能成就仁,順從天理而不能果敢坦率地行事,就不能成就義;審慎節文而不能坦蕩平和,就不能成就禮;內心坦蕩平和而不能抒發於外,就不能成就樂。因此說,仁、義、禮、樂,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君子用義來據守仁,然後才能成就仁;用禮來踐行義,然後才能成就義;裁製節文,成就禮儀,返回本源,成就於外,然後才能成就禮。三者都能貫通,才能符合大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銅h59與h62哪個耐腐蝕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