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INGj

    康熙年後,清宮后妃制度即大體定型。按《國朝宮史》的記載,清宮后妃分為八個等級,由下而上依次為答應、常在、貴人、嬪、妃、貴妃、皇貴妃、皇后。

    除設為八個等級外,清宮各等級嬪妃均有一定限額,即皇后一人、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至於貴人、常在、答應這三個等級,則不設定數。

    不設定數的原因很簡單,貴人、常在和答應是非主位的庶妃,沒有正式封號,也沒有專門的奉內管領,地位很低,甚至連撫養自己孩子的權力都沒有。

    一般說來,清宮妃子的地位多由其母家地位決定。如康熙元后赫舍里氏,其祖父索尼為“輔政四大臣”之首。

    再如乾隆之孝賢皇后富察氏,其祖父米思翰在康熙年間歷任內務府總管、戶部尚書等職;米思翰次子馬齊歷任議政大臣、兵部尚書等職;三子馬武歷任內務府總管、領侍衛內大臣等職,孝賢之父親李榮保是第四子,歷任參領、察哈爾總管等。

    清宮中后妃地位的高低與紫禁城的格局也是對應的,其中乾清宮和坤寧宮專屬於皇帝和皇后,其他嬪妃居住的東西十二宮則如星辰一般簇擁在乾清、坤寧兩宮之旁。

    從格局上看,皇后居中宮,主內治;皇貴妃一位、貴妃兩位、妃四位、嬪六位,分居東西十二宮,佐內治;貴人、常在、答應俱無定位,隨居十二宮,勤修內職。

    由於清宮后妃均從旗人官員女子中選取(漢人女子不得入宮),其選取範圍非常有限。因而,清朝皇帝的后妃包括宮女較前朝大為縮減,已無“三千佳麗”的景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PP開發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