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凡書屋

    《稱謂錄》中考證臣妾為賤稱,其雲:“臣妾《周禮·太宰》:‘八日臣妾。’《注》:‘臣妾,男女貧賤之稱。’《書·費誓》《注》:‘臣妾,廝役之屬也。’”清代妃嬪是否以此自稱暫不得知,如果有,亦和奴才類似,當無尊卑貴賤之分。至於本宮,未見記載。若有亦不應是後宮專用,大抵如怡親王自稱本府之例(本府比較書面)。古人常常以籍貫、郡望、居所、封地等指代相稱。清代也是如此。比如,稱康熙二十四子允袐為鹹福宮阿哥,雍正幼子弘曕為圓明園阿哥,這是以其居所相稱。又如康熙諭旨,以宮殿名代指后妃:“奏皇太后書一封,翊坤宮書一封,延禧宮書一封,永和宮書一封,鍾粹宮書一封,若有回書都帶來。”眾所周知,翊坤宮指的是宜妃,永和宮則是德妃。此外,還有公主以丈夫所屬部落為名代指相稱的,比較典型的就是康熙之女和碩溫恪公主,因嫁與翁牛特杜楞郡王倉津,是以亦以翁牛特公主呼之。同理,皇太極之女固倫淑慧公主被稱作巴林公主,也是因為其再醮之夫是巴林部的。當然因其夫後為巴林郡王,亦可視作隨夫封號稱之。 日常生活中,這種稱謂方式也很普遍,比如顧太清之妹,因住香山,所以奕繪府中僕人稱之為“香山姨太太”等等。 所以以宮名代指,以及自稱本宮的情況,據推理來看,不應排除,然非專稱,亦偏書面。 哀家,沒有見過,一般來說太皇太后、皇太后多自稱我,書面則是用予。太皇太后有自稱朕的記載,只是沒有“我”常見。 嬪妾用作自稱出自《康熙王朝》,後被很多小說作者所沿用,並據此衍生出來一套所謂的稱謂制度,什麼對比自己地位高的稱嬪妾,對地位低的稱本宮,本是杜撰,卻被某些人拿來做噱頭,自詡考據有學問,呵呵。實際上並無這樣的自稱,嬪妾一如后妃嬪御,是統指,非自稱。 至於奴才,后妃皆有自稱奴才之例,當然通常自稱我的情況會更多,皇帝也是一樣,像某些小說中所寫,皇帝為了以示親近,故意不稱朕而稱我,這種是為了推動情節發展而構設的,大家感動之餘千萬不要信以為真。此外需要指出的是皇太后稱呼嗣君均稱之為皇帝,斷無叫皇上之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媽媽想念孩子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