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竹》。――――楊萬里 凜凜冰霜節。 修修玉雪身。 便無文與可。 自有月傳神。 註釋: 凜凜:嚴肅,可敬畏的樣子;君子凜凜然有正氣; 冰霜節:指冰清玉潔,一塵不染;節,一指竹節,一喻節操; 修修:修長; 玉雪身:同冰霜節,指竹子用來比喻君子的德操; 文與可:典故,北宋時期有一位著名畫家叫文與可,他特別擅長畫竹子,他畫的竹子栩栩如生,清秀逼真,非常出色.後用文與可指畫竹專家; 自有月傳神:指竹子不倚賴畫家的神筆出名而倚賴自然的鐘靈毓秀和自身的德操流傳; 分析:從對竹子的外表描寫到竹子的德操形神兼備; 翻譯:凜凜然正氣的竹子有冰清玉潔的氣節,長長的竹竿是一塵不染竹身,即使沒有畫竹大家文與可來為他做畫,大自然鍾靈毓秀的月亮一樣回把他的皎潔和婆娑身影傳神的映出。 附:文人與竹 鄭板橋說:舉世愛栽花,老夫只栽竹…… 杜甫嘗雲:我生性放誕,雅欲逃自然。嗜酒愛風竹,卜居必林泉…… 劉克莊道:借居未定先栽竹,為愛疏聲與薄陰。一日暫無能鄙吝,數竿雖少亦蕭森…… 蘇東坡曰: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竹,到底是什麼?為何會得歷代文豪雅士如此青睞?? 修直挺拔、青翠欲滴,格高韻勝,明淨深邃。不僅有四時一貫的色澤之美、風來瀟瀟的音韻之勝,更有含露吐霧、滴瀝空庭的意境之妙。“日出有清蔭,月照有清影,風吹有清聲,雨來有清韻”,聲、影、意、形兼備,是為竹之“四趣”。 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未出土時便有節,及凌雲外尚虛心”——虛心自持、高風亮節,於是竹被喻為“全德君子”。而“居有竹”則成為文人雅士追求住所的最高境界,被認為是精神上一大享受。 ——喬本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莖木質,中空有節,葉似劍鞘,平行脈。竹性堅貞,剛烈不屈,虛心直節,不畏霜雪,和梅、松別譽為“歲寒三友”。因其具有崇高品質的象徵,故又和蘭、菊、梅並稱“四君子”。 這就是竹。
《詠竹》。――――楊萬里 凜凜冰霜節。 修修玉雪身。 便無文與可。 自有月傳神。 註釋: 凜凜:嚴肅,可敬畏的樣子;君子凜凜然有正氣; 冰霜節:指冰清玉潔,一塵不染;節,一指竹節,一喻節操; 修修:修長; 玉雪身:同冰霜節,指竹子用來比喻君子的德操; 文與可:典故,北宋時期有一位著名畫家叫文與可,他特別擅長畫竹子,他畫的竹子栩栩如生,清秀逼真,非常出色.後用文與可指畫竹專家; 自有月傳神:指竹子不倚賴畫家的神筆出名而倚賴自然的鐘靈毓秀和自身的德操流傳; 分析:從對竹子的外表描寫到竹子的德操形神兼備; 翻譯:凜凜然正氣的竹子有冰清玉潔的氣節,長長的竹竿是一塵不染竹身,即使沒有畫竹大家文與可來為他做畫,大自然鍾靈毓秀的月亮一樣回把他的皎潔和婆娑身影傳神的映出。 附:文人與竹 鄭板橋說:舉世愛栽花,老夫只栽竹…… 杜甫嘗雲:我生性放誕,雅欲逃自然。嗜酒愛風竹,卜居必林泉…… 劉克莊道:借居未定先栽竹,為愛疏聲與薄陰。一日暫無能鄙吝,數竿雖少亦蕭森…… 蘇東坡曰: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竹,到底是什麼?為何會得歷代文豪雅士如此青睞?? 修直挺拔、青翠欲滴,格高韻勝,明淨深邃。不僅有四時一貫的色澤之美、風來瀟瀟的音韻之勝,更有含露吐霧、滴瀝空庭的意境之妙。“日出有清蔭,月照有清影,風吹有清聲,雨來有清韻”,聲、影、意、形兼備,是為竹之“四趣”。 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未出土時便有節,及凌雲外尚虛心”——虛心自持、高風亮節,於是竹被喻為“全德君子”。而“居有竹”則成為文人雅士追求住所的最高境界,被認為是精神上一大享受。 ——喬本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莖木質,中空有節,葉似劍鞘,平行脈。竹性堅貞,剛烈不屈,虛心直節,不畏霜雪,和梅、松別譽為“歲寒三友”。因其具有崇高品質的象徵,故又和蘭、菊、梅並稱“四君子”。 這就是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