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29172479699

    今天剛好聽了這首歌,我想講兩句。「寫歌的人假正經,聽歌的人最無情」,這句話要怎樣理解呢?其實按邏輯和事理來說,我個人覺得是這樣的。無論是“假正經”還是“無情”,都絕不是一個客觀上的評價,而恰恰是對方的主觀感受罷了——聽歌的人覺得寫歌的人假正經,因此寫歌的人覺得聽歌的人無情。在這裡“寫歌”和“聽歌”並不僅僅是字面上的意思,它們用來代指人與人之間的一切情感的抒發和接收——愛情也好,不滿也罷,都是溝通和理解的層面。而這個過程分為兩個方面(角色)和三個心理發展階段:第一個方面是情感資訊的表達者,從作者的角度來講,他所表達的情感以及表達情感的方式本身是真實和真摯的。第二個方面則是情感資訊的接收者,絕大部分情感資訊的接收者都會用自己的方式和經驗去理解和處理他們所接收到的情感資訊,而這些方式和經驗大多是世俗化的,於是就帶來了許多消極的反饋(你這個人怎麼這麼矯情啊...要拿得起放得下啊...多大點事啊...至於嗎...別假正經了啊...)這兩個方面的差異與碰撞,便產生了下面的三個心理發展階段:1.情感資訊的表達者創作、表達或展示情感資訊,本意是試圖引起他人的理解和共鳴,以求安慰或幫助2.大部分情感資訊的接收者以世俗化的方式和經驗來理解和處理他們所接收到的資訊,並進行反饋:(寫歌的人假正經)3.情感資訊的表達者接收到了反饋,感受到了世俗和消極情緒的衝擊,並根據大部分接收者的反饋,產生負反饋:(聽歌的人最無情)經歷了這三個心理發展階段後,便產生了這樣的結果:世俗觀念令情感資訊的接收者對錶達者產生了一定誤解或是輕慢,而在所有的接收者中,那一小部分認真感受並正確處理這段感情資訊的人,也因表達者的一概而論、以偏概全(聽歌的都是無情的,無人懂我),在憤憤不平的負反饋中被無意藏匿,至此,誤解由單向的轉變成了相互的,世俗觀念淹沒了所有人。這句話給我的啟示是:孽緣常遇,損友易交,真情罕有,知音難尋。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在“寫歌者”與“聽歌者”的角色中不斷轉換著。人與人之間,能夠真切主動地溝通,已是實屬不易,而相互之間真誠地對待,真正的理解,真心的感受,一個真字,更是難上加難。最後,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試用期的辭職流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