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暮色語嫣

    兒童心理學研究分析,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有兩種心理因素引起:一是孩子有一種強烈的佔有慾望,他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充滿好奇心,很想馬上獲得。另一原因是孩子有一種異乎成人的冒險心理,他們心想,我拿了別人的東西,只有自己知道,別人卻不知道,這是多刺激和神秘呀。可見,孩子剛開始偷拿別人的東西,主要是在外界誘因的驅使下,透過自身的心理活動而形成的。如果家長不給予正確的引導,就會逐漸演變成偷竊行為。

    1.對孩子的需要應適度滿足現在的家庭孩子想要就能有,如果不能滿足,就會出現“強佔”或“私拿”,這是孩子思維的一個誤區。因此不要全部滿足孩子的需求時,可以讓孩子透過努力去實現。相反,有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格,不允許孩子隨意獲得他並不太需要的東西,但如果家長既不給他提供,又不作解釋,就會使孩子感到失望。很可能導致他產生把別人的東西拿過來作為己有的不良行為。

    2.幫助孩子形成所有權概念平時一定要告訴孩子:這是別人的東西不能拿,需要得到別人的同意才能拿。在這個規則中,我們成人比較容易重視前半句,就是“別人的東西不能拿”,沒有經過同意,我們也不能隨意地拿取孩子的東西。孩子恰恰透過我們對他的物品的尊重來體驗到尊重感、界限感,進而才能夠去尊重別人的東西,不拿別人的東西。

    3.幫孩子形成是非觀念家長髮現孩子偷拿東西時一定要保持冷靜的態度,千萬不要鄙視孩子。控制情緒,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注意維護孩子的自尊。另外,家長也鼓勵孩子主動道歉。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物歸原主。事後,也要嚴格監督,多點耐心教育。讓孩子知道偷拿行為不可取的,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

    4.須警惕孩子說謊若孩子經常“拿”東西,家長則要格外當心。家長要經常檢查孩子的書包,即使多一件小物品,也要問清來路。如果孩子說是朋友送的,即使懷疑孩子說謊,也不要當場表露,但私底下要跟小朋友家長核查,不要輕易定性孩子偷盜。家長絕對不能對孩子拿別人東西視而不見,以防患未然。總之,偷拿東西這個壞習慣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過度縱容和忽視,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如果覺得有必要,也可以做適當的懲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鐳射和絲印的區別,哪一種不易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