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後之唄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而且開合很大,我們一步步抽絲剝繭,來看一看。

    首先,統一之前,戰國七雄用著各自不同的文字,我在其他答案中說過,現在把戰國文字分為五系,他們的差異很大。各國用自己的文字書寫歷史,記錄文明。然而隨著秦國的不斷擴張,秦文字也逐漸擴大自己的使用範圍,直到秦始皇罷黜六國文字不與秦文合者。再往後,便是焚書坑儒了。坑儒的真假或者規模的大小或許可以討論,但焚書的後果是大量古籍絕於人間。《詩經》之類的,便於背誦,逐漸恢復,而其他的古籍要麼也是有人能背下來,要麼就是秦火沒燒盡,藏在牆壁屋頂等等,最終還是重現人間。現在河北有個獻縣,就是因為當時河北有個王爺,把自己的藏書獻給了中央。

    然而這上面寫的是什麼字?大部分已經不能認識了。人們把這些不認識的字稱為古文,實際上大部分為六國文字。總之,你不認識,不代表別人不認識,最終這些文字都被轉寫成一般人能認識的文字。於是漢代出現了今古文之爭,有的認為家傳下來的學問是正統(今文經學),有的則認為出土文獻才靠譜(古文經學),兩派吵了上百年,更是出現了胡亂解經,篡改字義的不良風氣,於是一個號稱「五經無雙」的人出現了,寫了一本書,匡正字義,扼殺各種歪風邪氣。

    有些古籍透過上述辦法流傳於世,有些卻永遠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比如六經的《樂經》就已經失傳了,之前有學者懷疑,《樂經》根本就不存在,而是人們口耳相傳的,傳承人死去了就沒有人會了。但是出土文獻表明,古代中國有較高的藝術音樂水平,曾侯乙編鐘聞名於世,清華簡中也發現《樂》類的東西。所以《樂經》應該是有專書,然後失傳了。

    而對於傳下來的東西,真真假假,早就有人懷疑了。比如班固懷疑《文子》是別人託名的,傅玄認為《管子》後半是別人加上的,劉知幾認為《逸周書》是好事者增益,當然之中,影響最深遠的應屬古文尚書真偽之爭,這個爭論綿延千年,至今有不斷翻案者,這個問題太大,今天先不講了。

    由於考古學的發展,出土文獻越來越多,解決了很多問題也帶來了很多問題。

    比如清華簡的出現似乎可以證明《逸周書》的部分篇目不偽,而王家臺楚簡甚至可以證明《歸藏》的內容也是有所流傳的。郭店楚簡、馬王堆漢墓帛書、北大漢簡裡更是出現了可以傳世文獻對讀的《老子》。但同時,出土文獻未必就沒有問題,不能確定年代的文獻很多,盜墓的、來歷不明的文獻也不少,這就需要更多學者的細緻辨別了。

    上圖依次為:郭店楚簡老子、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北大漢簡老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知道關於隱居訪客的一首比較有名的詞或是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