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晚來客家

    子路,冉有,公西華,曾皙各自志向

    子路想大國,使人有保衛國家的勇氣,懂得做人的道理

    冉有想治理一個方圓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國家使老百姓富足起來

    公西華願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小的司儀

    曾皙想約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到沂水裡游泳,在舞雩臺上吹風,唱著歌回家

    擴充套件資料

    孔子認為治國應當用禮樂教化,這是以民為本

    子路只說特長,卻沒有表露出以民為本的根本理念,即使他有那份心,也不應該如此不謙讓的,所以要笑話他。智者化繁為簡,大為而小治,仁者以小見大,小為而大治。仁者見人所不見,畏進如愚,行若無據。像他這樣辦事,最後不一定能成功的。

    認為冉有說的是對的。不過小國的治理尋求規制尋求辯解,其似無治。大國之治尋宗尋合,其似無為。聖人順自然治無為,民可自治。冉有是一個有抱負的人,他說的他能辦到,那還真的是治理小國的方法,智者修能,仁者修心,治理大國的時候總理還要有德,他說話的小心已經體現了德。雖說治理方法是小國之治,但總理有這樣的職責就夠了,沒什麼好說的,尋宗尋合的應該是國君。如果治理大國,就不是那種方法了,治理大國不僅需要更大的德,而且需要研究一些其他的理論。

    如果公西華做的是行政小事,那還有什麼大事呢?古往今來,政教合一是傳統,教化是起著看不見的作用的。僅僅從行政教化這個角度來說,最好的教化就是治世的時候百姓知道它的好,亂世的時候百姓即使罵它,也是看不見它的本來面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吸塵器刷頭介紹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