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1105823673630
-
2 # 使用者9888178518830
郫都區的竹瓦鄉,古名平樂鄉,與橫山子又名平樂山一樣,因西漢逸民嚴君平居住而得名。竹瓦鋪告名泰安鋪。七十年代新勝鄉四大隊拆竹瓦鋪群眾臺,改建四大隊辦公室於獅子樹墳垣處時,挖土平基中,掘出一古墓碑,上書“平樂鄉泰安鋪(四大隊原党支書郡育成說,該碑當時埋在基地之深處了),這說明竹瓦鄉竹瓦鋪古名叫平樂鄉泰安鋪無誤。
那麼,平樂鄉泰安鋪,是怎樣變為竹瓦鄉竹瓦鋪的呢?
明朝皇帝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洪武十一年(1370)封蜀王,二十三年(1390)就藩成都,溢蜀獻王,他有六個兒子,於永樂二年(1400)將其第三子朱悅蹲封為崇寧王,當年至崇寧。崇寧王的宮殿“銀安殿”(清改建成文廟)在今唐昌鎮中學處,王宮在小南街尹姓院內,現“御井梅花”之遺蹟尚存,唐昌鎮西街與小南街交接處,有座橋名叫竹瓦橋,據說建於永樂三年(當地人說六十年前此橋尚存),此橋建築工藝比較考究,東山石橋柱,石柱空雕欄杆、石板橋面帶拱,橋樓是楠竹斷節剖成瓦形覆蓋,彩繪金花襯以浮雕鳥獸,當時命名為竹瓦橋,是王宮至銀安殿必經之道。崇寧王妃李姓,美而賢,常勸王勤政愛民,王每上殿回宮,李紀都迎送齡竹瓦橋頭,李妃死後,王悼詞中有“竹瓦橋邊吊母儀”之句。
原一出唐昌鎮西門城門洞,連同所有鋪店,都屬原竹瓦鄉的第十八保(土改時將十七、十八兩保劃給唐昌鎮所轄),按當時邑人對崇寧王的敬仰:如王奉永樂入覷,又王有兩個郡主(或曰二妃)名叫大瑩小瑩,為紀念她們,將南外兩座橋分別命名“大瑩橋,小瑩橋”。
永樂十四年((1416),王回崇寧、邑人於鄲縣兩路口下里許地方迎接,後遂將此地命名為“接王亭”。平樂鄉的人也為了懷念崇寧王,移竹瓦橋之名為鄉名,於是,古平樂鄉泰安鋪,遂改為竹瓦鄉竹瓦鋪,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後,“四清”時,工作組將竹瓦鄉更名為新勝鄉,按不斷“取得新的勝利之義”,人們因習慣關係,仍用竹瓦之名,1994年與安德鎮合併。
回覆列表
這是竹瓦人的竹瓦,也是浠水人的竹瓦。
竹瓦鎮位於浠水縣城西北部,東北與汪崗鎮接壤、東南與清泉鎮毗鄰、西南與巴河鎮相連、西北依巴水河與團風縣、黃州區隔河相望。京九鐵路、柳界公路、蔡湯公路穿境而過,有浠水“北大門”之稱。
關於竹瓦鎮名的由來,相傳起初這裡只有一家小商店,商店的房子是泥糊成的籬笆牆,房頂的瓦則是由大竹劈開兩瓣做成,後來這裡規模越來越大,逐漸發展成鎮,竹瓦鎮的名字也因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