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腫瘤的臨床表現: 脊髓腫瘤通常產生脊髓壓迫症狀,壓迫神經根引起疼痛、麻木、無力。壓迫脊髓則表現為肌肉痙攣、無力、共濟失調、感覺異常或減退,甚至尿瀦留、尿失禁或便秘。 脊髓腫瘤引起脊髓、脊神經根及其供應血管的壓迫,而造成脊髓功能障礙,故又稱為脊髓壓迫症。脊髓腫瘤具有明顯的進展性特點,Oppenheim將脊髓腫瘤分為三期,這一觀點延用至今。第一階段為刺激期,主要表現為根痛及階段性感覺、運動障礙,屬於脊髓早期壓迫。表現為神經根及感覺運動傳導束的刺激症狀。第二個階段為半側脊髓橫斷綜合徵或不完全的脊髓橫斷綜合徵。此為中期,脊髓功能障礙尚不完全,感覺平面尚不恆定,截癱尚不完全。第三個階段為完全性脊髓橫斷期。腫瘤階段水平以下完全性感覺運動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1.神經根症狀: 後根受刺激產生該神經根分佈區的自發性疼痛。表現為刀割樣、電擊樣痛或鈍痛,用力時可誘發疼痛加劇。檢查可見區域性面板感覺過敏或減退,疼痛劇烈且持續時間較長時甚至誤診為急腹症,多見於髓外腫瘤。 2.感覺障礙: 上行性傳導束受損引起病變節段以下的感覺障礙。脊髓丘腦束受損時出現對側2—3個節段以下的痛溫覺障礙。後索受損時出現同側的位置覺、關節運動覺、振動覺等深感覺及觸覺障礙,患者常訴走路時有踩棉花感。感覺缺失平面是判斷脊髓損害水平的重要依據。由於脊髓丘腦束內纖維由頸至腰骶的自內向外的排列順序決定感覺障礙的進展方式有兩種:髓外腫瘤感覺障礙自下肢遠端開始逐漸上升到病變節段,又稱為上行性麻痺。髓內腫瘤感覺障礙自病變節段向肢體遠端發展,又可稱之為下行性麻痺。 3.運動障礙: 脊髓前角和前根受損造成腫瘤病變節段支配區的肌肉弛緩性癱瘓,伴有肌肉萎縮和肌束震顫。錐體束受損造成病變階段以下肢體的痙攣性癱瘓。慢性脊髓壓迫綜合徵的初期雙下肢呈伸直性痙攣性截癱,晚期則多呈屈曲性痙攣性癱瘓。惡性腫瘤造成的急性脊髓受壓綜合徵的初期常有脊髓休克的表現而呈弛緩性癱瘓,2~4周後逐漸變為痙攣性癱瘓,稱這為Bastian法則。 4.反射障礙: 某一脊髓階段受壓時,該節段的反射弧中斷,相應的反射減弱或消失。錐體束受壓造成受壓水平以下淺反射減弱或消失、腱反射亢進、並可引出病理反射。完全性橫斷性脊髓損害時,刺激病變以下部位時可引起下肢屈曲性防禦性反射。
脊髓腫瘤的臨床表現: 脊髓腫瘤通常產生脊髓壓迫症狀,壓迫神經根引起疼痛、麻木、無力。壓迫脊髓則表現為肌肉痙攣、無力、共濟失調、感覺異常或減退,甚至尿瀦留、尿失禁或便秘。 脊髓腫瘤引起脊髓、脊神經根及其供應血管的壓迫,而造成脊髓功能障礙,故又稱為脊髓壓迫症。脊髓腫瘤具有明顯的進展性特點,Oppenheim將脊髓腫瘤分為三期,這一觀點延用至今。第一階段為刺激期,主要表現為根痛及階段性感覺、運動障礙,屬於脊髓早期壓迫。表現為神經根及感覺運動傳導束的刺激症狀。第二個階段為半側脊髓橫斷綜合徵或不完全的脊髓橫斷綜合徵。此為中期,脊髓功能障礙尚不完全,感覺平面尚不恆定,截癱尚不完全。第三個階段為完全性脊髓橫斷期。腫瘤階段水平以下完全性感覺運動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1.神經根症狀: 後根受刺激產生該神經根分佈區的自發性疼痛。表現為刀割樣、電擊樣痛或鈍痛,用力時可誘發疼痛加劇。檢查可見區域性面板感覺過敏或減退,疼痛劇烈且持續時間較長時甚至誤診為急腹症,多見於髓外腫瘤。 2.感覺障礙: 上行性傳導束受損引起病變節段以下的感覺障礙。脊髓丘腦束受損時出現對側2—3個節段以下的痛溫覺障礙。後索受損時出現同側的位置覺、關節運動覺、振動覺等深感覺及觸覺障礙,患者常訴走路時有踩棉花感。感覺缺失平面是判斷脊髓損害水平的重要依據。由於脊髓丘腦束內纖維由頸至腰骶的自內向外的排列順序決定感覺障礙的進展方式有兩種:髓外腫瘤感覺障礙自下肢遠端開始逐漸上升到病變節段,又稱為上行性麻痺。髓內腫瘤感覺障礙自病變節段向肢體遠端發展,又可稱之為下行性麻痺。 3.運動障礙: 脊髓前角和前根受損造成腫瘤病變節段支配區的肌肉弛緩性癱瘓,伴有肌肉萎縮和肌束震顫。錐體束受損造成病變階段以下肢體的痙攣性癱瘓。慢性脊髓壓迫綜合徵的初期雙下肢呈伸直性痙攣性截癱,晚期則多呈屈曲性痙攣性癱瘓。惡性腫瘤造成的急性脊髓受壓綜合徵的初期常有脊髓休克的表現而呈弛緩性癱瘓,2~4周後逐漸變為痙攣性癱瘓,稱這為Bastian法則。 4.反射障礙: 某一脊髓階段受壓時,該節段的反射弧中斷,相應的反射減弱或消失。錐體束受壓造成受壓水平以下淺反射減弱或消失、腱反射亢進、並可引出病理反射。完全性橫斷性脊髓損害時,刺激病變以下部位時可引起下肢屈曲性防禦性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