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會的影片拍攝與收音是兩個團隊做的,各管各。
演唱會錄影一般是轉播車或EFP去錄的。系統有一個幀同步訊號發生器釋出統一的同步訊號,饋給各路攝像機、導控臺、錄影硬碟等等裝置。這樣整個影片系統的各種裝置就同步一致了。
如果是各臺攝像機單機自己錄自己的,攝像機可以設定為時間碼發生器是從外來訊號獲得,而不是機器自發生。然後有一臺時間碼發生器,對好臺北時間後,把發生器的輸出和各臺攝像機接一下,於是各臺攝像機的時間碼就同步了。即便中途停機再拍,影片時間碼也不會亂。因為時間碼發生器是和臺北時間對準的,如果拍攝要過午夜,最好午夜前全部停一下機,等過了零點再拿校好臺北時間的發生器給各攝像機同步一下時間碼。
再簡陋的方式,就是打板。開錄前各臺攝像機對準打板,之後就不停機了。後期根據打板訊號對齊各機位的影片,再剪輯。
演唱會的聲音是由錄音機單獨錄的,不從轉播車系統拿同步訊號。如果是直播,在直播前,混音臺把終混聲音訊號饋給轉播車系統,由轉播車來對聲畫同步。
如果是錄製,不直播,那聲音和畫面就基本完全分開。錄影前,混音臺把幾軌聲音送給轉播車對同步,這幾軌包括主持人對白話筒、樂隊與歌手初混、觀眾掌聲。影片後期剪輯時,這幾軌同步剪,但僅作為最終混音的參考。演唱會的每首歌曲是單獨混的,把錄音機中樂隊、歌手、觀眾反應各路單軌做混音修音出終混音軌。
剪輯師把最終版本的演唱會影片+參考音軌發給混音師,混音師對照參考音軌,把終混音軌換上,並做細微的聲畫同步調整。最終輸出一版與影片長度一致的音訊再送還給剪輯師。剪輯師再把最終版視音訊合成。
演唱會的影片拍攝與收音是兩個團隊做的,各管各。
演唱會錄影一般是轉播車或EFP去錄的。系統有一個幀同步訊號發生器釋出統一的同步訊號,饋給各路攝像機、導控臺、錄影硬碟等等裝置。這樣整個影片系統的各種裝置就同步一致了。
如果是各臺攝像機單機自己錄自己的,攝像機可以設定為時間碼發生器是從外來訊號獲得,而不是機器自發生。然後有一臺時間碼發生器,對好臺北時間後,把發生器的輸出和各臺攝像機接一下,於是各臺攝像機的時間碼就同步了。即便中途停機再拍,影片時間碼也不會亂。因為時間碼發生器是和臺北時間對準的,如果拍攝要過午夜,最好午夜前全部停一下機,等過了零點再拿校好臺北時間的發生器給各攝像機同步一下時間碼。
再簡陋的方式,就是打板。開錄前各臺攝像機對準打板,之後就不停機了。後期根據打板訊號對齊各機位的影片,再剪輯。
演唱會的聲音是由錄音機單獨錄的,不從轉播車系統拿同步訊號。如果是直播,在直播前,混音臺把終混聲音訊號饋給轉播車系統,由轉播車來對聲畫同步。
如果是錄製,不直播,那聲音和畫面就基本完全分開。錄影前,混音臺把幾軌聲音送給轉播車對同步,這幾軌包括主持人對白話筒、樂隊與歌手初混、觀眾掌聲。影片後期剪輯時,這幾軌同步剪,但僅作為最終混音的參考。演唱會的每首歌曲是單獨混的,把錄音機中樂隊、歌手、觀眾反應各路單軌做混音修音出終混音軌。
剪輯師把最終版本的演唱會影片+參考音軌發給混音師,混音師對照參考音軌,把終混音軌換上,並做細微的聲畫同步調整。最終輸出一版與影片長度一致的音訊再送還給剪輯師。剪輯師再把最終版視音訊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