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用擬人手法表達對友人思念之情的詩句是: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 2、賞析 一、二兩句,側重於寫景和敘事。起句用筆奇巧,寫景中暗寓節令。楊花漫天飛舞,飄泊無定;子規(杜鵑鳥)一聲聲“不如歸去”,鳴聲淒厲。景物的描寫,渲染並烘托了暮春的特定節令和環境,也象徵著飄零之感和離別之痛。真是融情入景,天衣無縫! 次句敘事。“過五溪”,點明王昌齡跋涉窮山惡水,到達龍標。五溪一帶,當時是少數民族聚居之地,這裡山深水急,交通十分困難,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此句雖是簡單的敘事,但王昌齡跋涉之苦,以及李白深切關懷王昌齡安危之情,已力透紙背。 三、四兩句則轉為抒情。第三句以擬人化的手法寫月,賦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內心悲愁,無可排遣,無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與明月”,詩人只好把滿腔悲愁託付給普照寰宇的明月,帶給遠隔數千裡的天涯淪落人。 結句奇語迭出,又把另一自然物——風也擬人化了,願隨迅疾的長風直到夜郎西。此句“到夜郎西”和第二句“過五溪”遙相呼應,語意有異,其實相同,都是指王昌齡的貶謫地龍標。至此,我們看到詩人李白寄給王昌齡不僅僅是一首短詩,而是一片真摯的友情,一顆赤誠的心。 全詩想像豐富,構思奇特,正是李白善於吸收樂府民歌豐富滋養的結果。六朝吳聲歌曲《子夜秋歌》已有“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的佳句;初唐詩人齊擀《長門怨》是一首列入“相和歌辭”的樂府詩,詩中“將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懷”,也是以擬人手法寫月的絕妙好辭。顯而易見,李白對以上前人的詩句既有所繼承,也有所創新。詩人含英咀華。 自鑄偉詞,使語意一新,意境一新。清人施補華評此詩“深得一‘婉’字訣”(《峴傭說詩》),恰好道出李白此詩深得樂府民歌天真自然的風致。
1、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用擬人手法表達對友人思念之情的詩句是: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 2、賞析 一、二兩句,側重於寫景和敘事。起句用筆奇巧,寫景中暗寓節令。楊花漫天飛舞,飄泊無定;子規(杜鵑鳥)一聲聲“不如歸去”,鳴聲淒厲。景物的描寫,渲染並烘托了暮春的特定節令和環境,也象徵著飄零之感和離別之痛。真是融情入景,天衣無縫! 次句敘事。“過五溪”,點明王昌齡跋涉窮山惡水,到達龍標。五溪一帶,當時是少數民族聚居之地,這裡山深水急,交通十分困難,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此句雖是簡單的敘事,但王昌齡跋涉之苦,以及李白深切關懷王昌齡安危之情,已力透紙背。 三、四兩句則轉為抒情。第三句以擬人化的手法寫月,賦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內心悲愁,無可排遣,無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與明月”,詩人只好把滿腔悲愁託付給普照寰宇的明月,帶給遠隔數千裡的天涯淪落人。 結句奇語迭出,又把另一自然物——風也擬人化了,願隨迅疾的長風直到夜郎西。此句“到夜郎西”和第二句“過五溪”遙相呼應,語意有異,其實相同,都是指王昌齡的貶謫地龍標。至此,我們看到詩人李白寄給王昌齡不僅僅是一首短詩,而是一片真摯的友情,一顆赤誠的心。 全詩想像豐富,構思奇特,正是李白善於吸收樂府民歌豐富滋養的結果。六朝吳聲歌曲《子夜秋歌》已有“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的佳句;初唐詩人齊擀《長門怨》是一首列入“相和歌辭”的樂府詩,詩中“將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懷”,也是以擬人手法寫月的絕妙好辭。顯而易見,李白對以上前人的詩句既有所繼承,也有所創新。詩人含英咀華。 自鑄偉詞,使語意一新,意境一新。清人施補華評此詩“深得一‘婉’字訣”(《峴傭說詩》),恰好道出李白此詩深得樂府民歌天真自然的風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