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事漂泊

    碗的製造過程如下:

    1、首先要把陶土壓出空氣,放到一個可以旋轉的盤子上,啟動馬達,讓這個盤子旋轉起來。這樣,方便於製作碗體。

    向左轉|向右轉

    2、然後,就可以製作出你心裡的模型了。先用手掌輕輕的擠壓泥堆中部,使其上部慢慢地拱起來,千萬別擠斷了,也不要壓得太窄,否則壓出來的碗就會像沙漏一樣了。

    向左轉|向右轉

    3、接著,在拱體(現在還不能稱之為碗)的周圍擠壓,給碗塑型,免得太大了,也是為了碗能光滑,圓潤。切忌在這時用力不能忽大忽小,擠壓程度也不能忽深忽淺。如果這樣,碗就變成橢圓形的。

    向左轉|向右轉

    4、就把碗的中間用大拇指往下壓,使其中部變為中空的,這樣碗才能盛東西。然後,用大拇指和其餘四指擠壓碗壁,使其儘量變窄,但不要太窄,否則碗壁太薄,易碎。之後,用手掌平壓碗頂,壓一下就好了,不要太重,目的只在於使碗頂在同一水平面上。

    向左轉|向右轉

    5、最後,就是用手把碗取下來,千萬別把碗形弄壞了,在接下來就是風乾,一個星期左右,再把碗放到窯裡燒,也分兩道:第一道叫素燒,可以在上畫一點畫或寫上字,再去燒第二道。第二道是上釉,也叫釉燒,這樣一件碗就算完成了。

    向左轉|向右轉

    擴充套件資料

    碗作為人們日常必需的飲食器皿,碗的起源目前不可考證,不過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泥質陶製的碗,其形狀與當今無多大區別,即口大底小,碗口寬而碗底窄。下有碗足,高度一般為口沿直徑的二分之一,多為圓形,極少方形。

    制碗的材料有陶瓷、木材、玉石、玻璃、琉璃、金屬等,製作精美的古董碗常常是收藏家的最愛。

    造型特點是敞口、深腹、平底或圈足,形式多種多樣。如六朝時的青釉蓮瓣紋碗,唐代越窯海棠式碗,邢窯的釉花口碗,以後出現的折腰碗、斗笠碗、臥足碗、敦式碗、蓋碗等。

    1、宮碗:口沿外撇,腹部寬深豐圓,造型端正,多為皇宮用器。明正德時燒製最為著名,有“正德碗”之稱。

    2、羽觴:杯的一種樣式。器身橢圓、淺腹、平底。腹兩側置半月形雙耳,亦有餅形足或高足。明末清初流行。碗身上往往題有信士弟子名稱乞求內容、施捨時間等,多為青花瓷。

    3、注碗:溫灑用具,與注子配套使用。一般碗壁直而深,有的通體呈蓮花形,用時碗內放適量熱水。注子內盛酒置於碗中。宋代南北瓷窯均有燒造,以南方居多。

    4、盞:瓷碗的一種樣式,飲茶用器。敞口、斜身、深腹、圈足,體略小。宋代有黑、白、醬、青、白和青白釉茶盞,以黑釉為貴。兔毫盞、玳瑁盞為“鬥茶”之上品。

    5、茶船:放茶盞的用具。因形似船,幫名。明清時景德鎮窯燒製有仿官釉、表花、粉彩茶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理解可控核聚變?